从新歌销量,看肖战背后的“虚假繁荣”

19分钟卖出100万张专辑,一小时数量增涨到300万张,不到三小时就已突破500万张,达到1000万张的销量仅耗时九个半小时。

从新歌销量,看肖战背后的“虚假繁荣”

以上是肖战于4月25日凌晨发布的新单曲《光点》的销售数据,截止到当晚八点十九分,该歌的总销售量已达到六千多万元,被平台认证为“殿堂史诗唱片”。

数据如此可观,这和粉丝在背后的努力分不开。

早在新歌正式发布以前,就有大粉提前预告号召,当晚,一大批粉丝在线蹲守,蓄势待发。

“销量即粉丝购买力实绩,会跟着肖战一辈子”、“买的多他就赚得多,你我都知道这段时间他损失了多少”、“能买100张的就咬咬牙买300张”、“工作党1000起步,学生党最低一只口红”。这些鼓舞士气的话让“小飞侠”们手拉手,心连心,为了同一个目标,站在了同一战线。

从新歌销量,看肖战背后的“虚假繁荣”

待新歌于凌晨上线后,粉丝开始行动。销量呈直线上升,其增长速度让人目瞪口呆。惊叹于单曲所呈现的数字,背后的故事却更让人咋舌。

“刚刚买了520张,准备等会继续追加”、“好开心,居然可以下个月再还买歌的钱”。肖战的超话里,出来晒单的,多的是一个人买了几百张甚至几千张,且购买群体基本上是粉丝。

这些人之中,有经济条件有限的学生党,情愿贷款也要买偶像的新歌,有因为疫情失业,囊中羞涩的成年人,即便银行卡里只剩三位数,也要拿出一部分来支持偶像。

从新歌销量,看肖战背后的“虚假繁荣”

粉丝支持偶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此不做评论。但有一个问题却不得不问:这样大家都心知肚明怎么得来的数据,除了增加肖战本人的收入外,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吗?这样仅流行在饭圈的“自嗨”数据,能得到业内的认可吗?

歌曲的意义是什么?是歌手传达思想,并以此感染和打动越来越多的听众,让彼此产生共鸣。而非一个人买几十几百张一样的单曲回家,然后再一张一张的听,或者仅仅只听一张,让剩下的那些躺着睡觉。

歌曲是艺术的表达,它的意义在于让更多的人去听,而非在于销量。当艺术形式变成圈钱的工具,歌曲就已失去其原有的意义。

从新歌销量,看肖战背后的“虚假繁荣”

理解粉丝想要凸显肖战的购买力,为其得到后续的代言和活动铺路的想法,但只光靠粉丝的力量也未免太过局限。如今肖战的单曲单价不高,粉丝可以任性买,但等到肖战代言的单品越来越贵,数量越来越多的时候,有多少人能负担得起?

现在,除开粉丝以外绝大多数人的状态,是只听说过肖战的名字,但对于其作品却是一问三不知。

真正的明星购买力靠的绝不仅仅只是粉丝的力量,以路人为大基数的国民度才是更可靠的衡量标准。从这点来看,肖战以后的路怕是有些艰难。

从新歌销量,看肖战背后的“虚假繁荣”

受之前动静颇大的227事件的影响,肖战的粉丝虽然抱团更加紧密,但却流失掉了很大一部分路人粉,并且让很多人对肖战产生了抵触情绪​。这些抵触情绪不仅仅使肖战的受众群体大大减少,也让品牌方和导演颇为忌讳。

《光点》的背后藏着的不过是肖战及以其为代表的流量经济下的虚假繁荣。想要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肖战首先要做的是想办法消除掉一部分人的抵触情绪。但让人讨厌很简单,让人​产生好感却很难。肖战的下一步​无疑会异常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