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歌銷量,看肖戰背後的“虛假繁榮”

19分鐘賣出100萬張專輯,一小時數量增漲到300萬張,不到三小時就已突破500萬張,達到1000萬張的銷量僅耗時九個半小時。

從新歌銷量,看肖戰背後的“虛假繁榮”

以上是肖戰於4月25日凌晨發佈的新單曲《光點》的銷售數據,截止到當晚八點十九分,該歌的總銷售量已達到六千多萬元,被平臺認證為“殿堂史詩唱片”。

數據如此可觀,這和粉絲在背後的努力分不開。

早在新歌正式發佈以前,就有大粉提前預告號召,當晚,一大批粉絲在線蹲守,蓄勢待發。

“銷量即粉絲購買力實績,會跟著肖戰一輩子”、“買的多他就賺得多,你我都知道這段時間他損失了多少”、“能買100張的就咬咬牙買300張”、“工作黨1000起步,學生黨最低一隻口紅”。這些鼓舞士氣的話讓“小飛俠”們手拉手,心連心,為了同一個目標,站在了同一戰線。

從新歌銷量,看肖戰背後的“虛假繁榮”

待新歌於凌晨上線後,粉絲開始行動。銷量呈直線上升,其增長速度讓人目瞪口呆。驚歎於單曲所呈現的數字,背後的故事卻更讓人咋舌。

“剛剛買了520張,準備等會繼續追加”、“好開心,居然可以下個月再還買歌的錢”。肖戰的超話裡,出來曬單的,多的是一個人買了幾百張甚至幾千張,且購買群體基本上是粉絲。

這些人之中,有經濟條件有限的學生黨,情願貸款也要買偶像的新歌,有因為疫情失業,囊中羞澀的成年人,即便銀行卡里只剩三位數,也要拿出一部分來支持偶像。

從新歌銷量,看肖戰背後的“虛假繁榮”

粉絲支持偶像,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在此不做評論。但有一個問題卻不得不問:這樣大家都心知肚明怎麼得來的數據,除了增加肖戰本人的收入外,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嗎?這樣僅流行在飯圈的“自嗨”數據,能得到業內的認可嗎?

歌曲的意義是什麼?是歌手傳達思想,並以此感染和打動越來越多的聽眾,讓彼此產生共鳴。而非一個人買幾十幾百張一樣的單曲回家,然後再一張一張的聽,或者僅僅只聽一張,讓剩下的那些躺著睡覺。

歌曲是藝術的表達,它的意義在於讓更多的人去聽,而非在於銷量。當藝術形式變成圈錢的工具,歌曲就已失去其原有的意義。

從新歌銷量,看肖戰背後的“虛假繁榮”

理解粉絲想要凸顯肖戰的購買力,為其得到後續的代言和活動鋪路的想法,但只光靠粉絲的力量也未免太過侷限。如今肖戰的單曲單價不高,粉絲可以任性買,但等到肖戰代言的單品越來越貴,數量越來越多的時候,有多少人能負擔得起?

現在,除開粉絲以外絕大多數人的狀態,是隻聽說過肖戰的名字,但對於其作品卻是一問三不知。

真正的明星購買力靠的絕不僅僅只是粉絲的力量,以路人為大基數的國民度才是更可靠的衡量標準。從這點來看,肖戰以後的路怕是有些艱難。

從新歌銷量,看肖戰背後的“虛假繁榮”

受之前動靜頗大的227事件的影響,肖戰的粉絲雖然抱團更加緊密,但卻流失掉了很大一部分路人粉,並且讓很多人對肖戰產生了牴觸情緒​。這些牴觸情緒不僅僅使肖戰的受眾群體大大減少,也讓品牌方和導演頗為忌諱。

《光點》的背後藏著的不過是肖戰及以其為代表的流量經濟下的虛假繁榮。想要得到更長遠的發展,肖戰首先要做的是想辦法消除掉一部分人的牴觸情緒。但讓人討厭很簡單,讓人​產生好感卻很難。肖戰的下一步​無疑會異常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