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印在方山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指出:精準施策 合力攻堅 高質量交好脫貧攻堅總賬

李正印在方山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指出:精準施策 合力攻堅 高質量交好脫貧攻堅總賬

圖為市委書記李正印在方山縣麻地會鄉大西溝村調研。 記者 羅麗 攝

4月25日,市委書記李正印深入方山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他指出,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全省脫貧攻堅推進會和省委樓陽生書記呂梁調研講話精神,按照市委“1916”行動計劃和“1+N”工作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精準施策,合力攻堅,確保高質量交好脫貧攻堅總賬。市領導喬曉峰一同調研。

在方山縣麻地會鄉大西溝村,李正印進村入戶瞭解農村危房改造情況。在農戶王冬伶家中,他詳細瞭解危房改造政策落實情況。王冬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原來居住的3孔土窯洞塌陷後,只能在村裡租房居住。2019年村裡實施危房改造,他和老伴住進了改造後的新家。“現在居住條件怎麼樣,還有沒有什麼困難?”“沒有什麼困難,村幹部和幫扶幹部對我們非常照顧。”對扶貧政策的落實,老人很滿意。隨後,李正印走進村衛生室,瞭解健康扶貧“雙簽約”服務開展情況,要求落實好“雙簽約”制度,提升群眾醫療保障水平。在村裡,李正印邊走邊看,詳細瞭解該村產業發展、造林專業合作社規範提升等情況,指出,要注重發展產業,強化利益聯結,發揮好合作社作用,調動群眾積極性,推動村莊長遠發展,促進群眾持續增收。

方山縣圪洞鎮莊上村是橫泉水庫移民新村,走進莊上村,青山綠水環繞,一排排整齊劃一、縱橫有序的院子掩映在綠樹紅花之中,風景格外迷人。該村根據橫泉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實際情況,完成旱廁改水廁,對全村汙水進行了集中收集處理。李正印走進村民張學務家中,查看改廁情況,瞭解他家的生產生活情況,得知張學務通過土地流轉每年可收入7000多元,有1000多元養老金,參與造林專業合作社務工收入5000多元時,李正印十分欣慰,希望他在黨的好政策下,通過辛勤勞動過上更好的生活。在村民高如鵬的蔬菜大棚,李正印詳細瞭解蔬菜育苗和種植計劃情況。得知該村的24個蔬菜大棚分配給村內96戶村民經營,每4戶聯合經營一個大棚,每個大棚年可收入8000餘元,戶均收入2000餘元,他表示滿意,指出,要科學管理,錯季銷售,提高種植效益,提升群眾收入。

調研中,李正印強調,全市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軍令狀、交總賬意識,認真落實市委脫貧攻堅“1916”行動計劃和“1+N”總體工作部署,把每一項工作真正抓實抓細抓落地。要“一戶一策”,加快推進剩餘貧困人口減貧,充分發揮“一碼清”管理平臺作用,加強返貧監測和動態幫扶,決不能等返了貧再補救。要緊緊抓住脫貧攻堅期內最後一次問題整改機會,加快推進各類問題整改,堅決打好問題整改清零戰。要持續築牢“兩不愁三保障”底線,重點排查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要加快規範提升造林專業合作社,規範股比結構,拓展經營範圍,把合作社發展與易地搬遷、土地復墾、土地流轉、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深化“三變”改革等結合起來,把更多群眾組織起來,帶動群眾持續增收致富。要突出產業就業,結合縣域經濟發展,大力推動現代農業、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發展,逐村推進有勞動能力的家庭產業全覆蓋。按照“人人持證、技能社會”要求,以返崗和就業為牽引,加大農民技能培訓力度,堅持外出就業與本地就業相結合,推動有意願的群眾加快走出去,用好光伏受益,大力開發公益崗位,加大扶貧車間建設力度,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對軟弱渙散農村黨組織,本村沒有合適人選的可以從機關事業單位成建制派、按屆期任,不斷建強基層戰鬥堡壘。要進一步轉變幹部作風,大力弘揚呂梁精神,團結帶領群眾決戰完勝脫貧攻堅,確保高質量交好總賬。(記者 李雅萍 羅麗)

呂梁日報

[編輯:王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