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化的坎坷人生-读《浮生六记》

#战疫必胜#

#疫情在家读好书# #读书有感# #荐书#

诗意化的坎坷人生-读《浮生六记》

没想到离开学校多年以后,会主动去读学生时代的推荐读物,一本文言记事。没想到读起来还颇有趣。我图省事,先读了张佳玮的白话译文,才反过来读沈复的原文。

浮生六记是清乾隆年间沈复个人记录自己家常之事的散文叙写合集。“浮生”二字,既是李白所谓“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也有沈复写于全书最先,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之意。六记乃六篇:“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及“养生记道”。后两卷已遗失,或辗转曾到过日本,如今只剩下两首读后有感而作的诗句。

观其全书,确实能感到文章的质朴与真情,且不刻意雕琢文章,粉饰自我。

从“闲情记趣”中,沈复大写自己造景插花和修饰盆栽的心得,且描写很是细致,看得出沈复是个实干家,还颇有生活情趣。

与妻子陈芸在陋室中也细心打点,也不因寄人篱下就敷衍度日,很有把生活过的诗意的样子。以此推测,丢失的“养生记道”应该也是类似的布局,讲作者几十年来的养生心得。

“闺房记乐”是沈复与妻子陈芸从自幼相识到陈芸先他而去的几十年间的记录。文字客观的记述这点点滴滴,但却能透过一行行文字感受到沈复对妻子的认同与深爱。

林语堂在将《浮生六记》翻译为英文全本时曾说“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而这样一个令人喜爱的女人的形象全来自于沈复的回忆,可见在沈复心中,芸是千般万般的好。两小无猜到举案齐眉,沈复与陈芸诗意的经营着二人的浪漫生活。

读古文,我们不能用现代的价值观去推敲封建社会的规则。我看评论时,觉得有些读者的评语未免有些刻薄,属于没有带入时代背景而为了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的无理指责。

我读《浮生六记》,对陈芸这个人,并不能十分的明白。只看“闺房记乐”来看,芸简直美好,蕙质兰心,善解人意,热爱生活且颇多奇思妙想。与沈复的朋友都能玩到一块。不过虽然时而可扮做男子与沈复出游仿佛不拘礼法,时而却固执守礼,在家中也连连“岂敢”“得罪”不绝于口。

也许是因为时代的印记终极不可磨灭,所以在芸的心中,为丈夫与公公纳妾都是本职之事,也为她的悲剧后半生埋下的伏笔。

为了为沈复纳憨园为妾,芸可谓是用尽心思,虽然沈复表示自己并无此念,芸却十分坚持,甚至因未能如愿而导致身体每况愈下,最终郁郁而终。沈复并没有细致描述这段恩怨,只说憨园被权贵强抢而去。可事实如何,却很难判断。一个被细心呵护养大的名妓之女,本就是待价而沽,欲往有钱有权之家,却被陈芸一厢情愿的说与沈复。人家憨园虚与委蛇,没有当场拒绝便被陈芸看做千金一诺。而后事不成,竟恨他人负己。不免让人觉得,芸虽可爱,但终究涉世未深,有些天真。

而至于与公婆关系,芸更是不能妥善处理。先是失了婆婆欢心,后更被公公扫地出门。究其根本,是芸帮公公偷偷纳妾一事。因远在外地工作的公公嘱托,芸为公公找了一个妾,担心事终不能成,便瞒着婆婆,称其为邻居好友接到家中,再送至公公处。待公公满意纳其为妾,被婆婆知道,婆婆不免埋怨。后又因婆婆嘱咐,芸写信给沈复,说公公身体不佳恐与姚妾相关,让沈复寻姚妾父母将其接走。不料沈复病倒,公公拆了信,以为儿媳是个不安分的,大怒之下将夫妻二人扫地出门。

可见芸虽然机灵,但是不圆滑。过于理想化,牢牢且死板的遵守孝悌,不能八面玲珑。芸幼年失去父亲,早年失去弟弟,唯一的亲人母亲久不联络,与亲人之间的感情也是各种不圆满。

再看沈复家庭关系,更为复杂。沈复书中提到“吾父稼夫公喜认义子,以故余异姓弟兄有二十六人。吾母亦有义女九人”。再加上沈复的亲兄弟,四十来个兄弟姐妹,若说能从父母那里分得什么宠爱,也怕是有难度。

书中数次提到沈复的弟弟,虽然沈复没有直言其过,但从侧面客观的描述中,也能勾勒一二。例如,芸失去公公欢心的原因之二便源于沈复之弟。芸为沈弟借钱作保,沈弟欠钱不还跑到外地沈父处,别人追债追到芸处,芸写信给沈复告知此事让沈弟还钱。沈父见到责问沈弟,沈弟拒不承认,沈父便以为是儿媳妇自己借了钱并搬弄是非。

另一事为,沈父过世,沈复收到女儿的信才回到家中,沈母愤怒的问沈复为何此时才回,沈复大悲说没人告知他父亲重病,若不是女儿信,他此时仍一无所知。沈母便看向沈弟的媳妇,不再开口。

两件事,寥寥数语,沈复弟弟与弟媳的形象就跃然纸上。然而终是只有数语,实在难以判断事情背后的种种恩怨。从沈复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沈复也并没有花心思经营家庭关系,与父母弟弟关系到底是如何摩擦也不得而知。

沈复这一生,颠沛流离,大半生寄人篱下。“坎坷记愁”中,沈复并没有羞于启齿,而是完完整整的将自己的窘迫经历记录下来。虽多于窘境之中,沈复夫妻却也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爱。

很多读者不能理解,认为沈复无所事事,不如积极找工作赚钱养家。但我猜想,像沈复这样的文人,出生在一个不算落魄的家庭,交往着各种所谓才子文人,本身是有着一种骨子里生出的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一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豁达。

虽然沈复并没有与陈芸过上健康富足的一生,但至少相爱,也从来没有放弃热爱生活。只这一点,便值得后人从中体味若干感受了。闲暇之余,阅读一二,如清粥小菜,舒适爽口。

——

​作者:沈复

译者:张佳玮

标签:古典文学/随笔/自传体散文

个人评分: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