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浮生六记》才发现,是时候与无趣的婚姻告别了


原创文|着陆的兔子

"我想离婚了,烦死了。"

闺蜜见到我时的第一句话,她的眼神既绝望,又像是在发出求救信号。

"怎么了,又抽哪门子风了。"

"感觉过不下去了,你知道不,我两现在就像是室友,像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合租者。

无语了,每天各行其是,躺在床上也是一个面北一个朝南,抱着手机玩个不停。

我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了,家里那个气氛,唉,简直令人窒息。"

闺蜜拿起桌上的酸梅汤,一饮而尽。

读过《浮生六记》才发现,是时候与无趣的婚姻告别了

夫妻二人从校服到婚纱羡煞旁人。

彼时一起上下课,一起吃饭,一起逃课晒太阳......

每天五点,通往热水房的道路上,总能看到一个男生一只手拎水壶,一只手牵着女友。

……

聚餐的饭桌上,一个手法熟练的男人,切着自己盘中披萨,不一会儿,盘中的块状变成了丁状,青椒也被剥离了下来。

"还没吃饭呢,我们就饱了,再这样下去你会丧失功能的。"

"她切的没我好。"闺蜜还未开口,他便解释起来,边说边交换着两人的盘子,此时,他的面前又还原成一个空盘。

那时,两人已经有一年婚龄。

回家后,我不由得思索起来:

随意抛撒狗粮污染环境的两个人,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

邪乎的"诅咒"无法破除吗?

不!

只要找到毛线球的源头,便能重新缠绕起来,编织出一条抵御寒风的围巾。

这段电影中的夫妻对话也许能为我们解开谜团。

读过《浮生六记》才发现,是时候与无趣的婚姻告别了

妻子:"你旅行越来越多了。"

丈夫:"我不想回家,一点回来的欲望都没有。我们变得越来越严肃。因为你本来很有趣。"

妻子:"想分开?"

丈夫:"当然不是!我只想要多点乐趣。我想和你分享一些东西,像以前一样欢笑。

我们现在只有谈话,不再像以前一样。你现在的样子,让我想起我的母亲。

我有一本日记,我重新看了一遍,已经有7个半月你不再关心我了,只是问我,是否为重逢而高兴。"

这段对话来自于电影《阿德尔曼夫妇》,丈夫是一位作家,经常旅行宣传自己的小说,妻子则在家中过起了金丝雀的生活。

两人婚前思维碰撞时的相知相惜,逐渐演变为,我谈我的印度舞,你说你的白米饭。

读过《浮生六记》才发现,是时候与无趣的婚姻告别了

婚龄像年轮般持续增长,许多夫妻过起了"失语"生活,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你追我跑,你笑我闹,变成了——你追,我躲;你笑,我陪笑;你闹,我睡觉。

两人最初相撞时的激情,一点点在生活中消磨,终于成为粉末,微风拂过,便可烟消云散。

这个杀死婚姻的真凶就是无趣,它终于落网了。

一代代教科书式的传递,令我相信拓本只有一版:每一段婚姻都是消极的顺其自然,无能为力的被无趣谋杀。

直到看了《浮生六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原来婚姻也可以趣味丛生,多姿多彩。

你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它告诉你,婚姻是爱情的传承与延续。

你说鱼上钩了,谁还喂食?它告诉你,不但要喂食,还要科学配比。

这本汪涵与胡歌联袂推荐,鲁迅、陈寅恪、季羡林等大师推崇备至,林语堂、俞平伯钟爱一生的文学精品,是怎样扭转我们的婚姻生活呢?

读过《浮生六记》才发现,是时候与无趣的婚姻告别了

一见钟情,志趣相投。

《浮生六记》是清代作家沈复的作品,书中记录了他与妻子芸娘的婚姻生活。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沈复读到这段诗句时,对母亲说出了:"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

那年他们13岁,两人一诗动心,一见定情。

芸娘四岁丧父,年纪稍微大些时,一家三口的吃喝,弟弟的学业都依赖于她的针线活计。

芸娘喜欢作诗,但大多都是零星散碎的诗句,未有成篇之作,原因很简单,没有老师的教导。

"只希望遇到能当老师的知己。"

她的愿望实现了。婚后与沈复过了一段逍遥的日子:一起研习书卷、谈论古史、品月评花。

生活处处充满情趣与仪式感。

两人为家中的邻水小轩取名"我取",这里便是他们的秘密基地。

七夕节时,夫妻二日坐在"我取轩"中,轻摇羽扇,欣赏着盛满月光的沧浪河水,依偎在一起,持着刻有"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信物,说着体己的话语。

在芸娘的提议下,沈复从名家手中求得一幅月老像,两人每逢初一十五,必定会焚香祝祷,祈求来世再续前缘。

读过《浮生六记》才发现,是时候与无趣的婚姻告别了

沈复喜欢游览天下名山,碍于芸娘是女子之身,于是便想了个折中之计:去仆人家中避暑。

蝉鸣满天、绿荫浓重,夫妻二人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看朝霞满天,观晚霞夕照,终日吟诗作对。

沉浸在美景之中的两人,为未来进行了一系列的谋划:

"以后哪年,当与郎君在这里造个房子,绕着屋买十亩菜园,招来仆人仆妇种植瓜果蔬菜,来供给日常家用。

郎君画画,我来刺绣,当做品诗饮酒的资费。这样布衣菜饭,终生快乐,不必计划去远游他处了。"

一见钟情易,志趣相投难;始于颜值易,终于人品难;两情相悦易,一拍即合难。

"芸的癖好既与我相同,而且能察言观色、推敲眉目,所以我的一举一动,对他使个眼色,她便心领神会,无不办的头头是道。"

婚姻中的志趣相投,奠定了琴瑟和谐的基础,此后便是一片欣欣向荣;

性格喜好迥异,只能越过越将就,在婚姻中彼此消磨,了无生机。

读过《浮生六记》才发现,是时候与无趣的婚姻告别了

你的愿望,我帮你达成。

"可是妾身不是男子,去不了啊。"

每逢神节,水仙庙中都会热闹非凡。花色明艳,吹奏笙箫,每一件事情都让芸娘心驰神往。

为了能使妻子高兴,沈复沉思片刻后,想出一个妙计——让芸娘女扮男装:戴男冠,着男装,改发髻为辫子。

芸娘心领神会,便效法起男子的模样,昂首阔步,拱手作揖。

就这样,沈复带着"表弟"在庙里游玩了一番。

老师病故,沈复前去吴江吊唁。一旁的芸娘说道:"去吴江必然经过太湖。我想一起去,见见太湖,也开一开眼界。"

沈复听后,假借"回娘家"之名,从母亲处换取了芸娘的自由身,夫妇二人同游太湖。

在封建社会中,沈复宠妻的做法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可他却一副"老婆喜欢又何妨"之态。

读过《浮生六记》才发现,是时候与无趣的婚姻告别了

夫妻之间的爱是相互的,双方共同付出,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沈复的表妹婿从广东带回来一个美妾,美滋滋的邀芸娘前去欣赏。芸娘看罢,评价道:"美自然是美的,韵味却不见长。"

打这以后,芸娘便张罗着给沈复纳妾之事。

一次机缘巧合,芸娘认识了憨圆,夫妇二人对她很是满意。娉婷多姿,腹有诗书。

可最终未能如愿以偿,这次纳妾的失利,令芸娘久久不能释怀,甚至郁结成了一块心病。

在封建社会,三妻四妾是常态,但像芸娘这样主动给夫婿纳妾的正妻,却是屈指可数的。

从这方面也能反映出芸娘对沈复的爱是无私的,并伴有牺牲精神。

读过《浮生六记》才发现,是时候与无趣的婚姻告别了

恋爱时,能为买他(她)喜欢的东西,节衣缩食;能为他(她)亲手制作礼物,表达诚意;能为博他(她)一笑,费尽心思。

现在,一切都成了麻烦。

其实,夫妻之间要的并不多,一起并肩散步,互说心事;

周末窝在家里,心无旁骛的吃顿饭;

一起看场综艺节目,嬉笑怒骂。

仅此而已。

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忘了怎么做。

读过《浮生六记》才发现,是时候与无趣的婚姻告别了

贫贱夫妻百是爱。

沈复与芸娘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芸娘不得公婆喜欢,她的公公甚至发出了一封休妻函。

在外地的沈复知道后,立刻快马加鞭赶回家中,生怕芸娘为此想不开,自寻短见。

为了保住芸娘,沈复被赶出家门,自立门户,夫妻二人过起了饥寒交迫的日子。

最可怜的时候,他们在雪地中来回踱步,只为能让穿单衣的自己稍微暖和些。

沈复喜欢与朋友饮酒作诗,芸娘便做些补绣维持家计;

沈复被裁员,郁郁不得志时,芸娘未曾有过一丝的抱怨;

碰到朋友来家中做客,芸娘甚至会典当一些物件招待他们。

在这段时光里,他们练就了省钱秘笈,也体会了世态炎凉,更认清了人心凉薄。

沈复没有选择休妻来换取归家,芸娘也没有因为沈复无财路而唠叨不止。

在这段贫苦的日子里,夫妻两人没有发生过任何争吵,也没有丝毫不愉快的情绪。

贫贱夫妻百事哀,在他们身上变成了——贫贱夫妻百是爱。

读过《浮生六记》才发现,是时候与无趣的婚姻告别了

"《浮生六记》恰好发觉了日常的生活美学与生活态度。不论是从沈复与芸娘的感情,还是沈复对待生活,都应该是我们日渐缺少的。生活的乐趣,在于我们去发掘,没有乐趣的一生,未免显得过于干瘪。"——作家痞人周鱼

你们多久没有一起看过电影了?

你们多久没有面对面吃过一顿饭了?

你们多久没有肩并肩散步了?

……

甚至渐渐地丧失了笑的能力。

取而代之的是沉默,沉默,再沉默。

如果说"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此爱翻山海,山海皆可平。"

有趣便是那一叶扁舟,一条道路,只要你愿意迈出这一步,就能找回最初的爱情。

嫁人应嫁沈三白,娶妻当娶陈芸娘,希望我们能从这本书中学会夫妻相处之道。

共勉之。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