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就寬容之道,是為了做更好的自己

練就寬容之道,是為了做更好的自己

佛經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法國著名詩人雨果也曾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就是說人的胸懷是無限大的,而用開闊的心胸來包容一切,接納一切,是做人的至高涵養。在人際關係中,學會寬容,更會讓你充滿正能量。

寬容,是一門高深學問,那怎麼才能做到對一切寬容呢?

練就寬容之道,是為了做更好的自己

01 控制自己的心態

俗話說:“心態好,一切都好。”好的心態,是讓你坦然面對生活的重要因素。

意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託提出過二八定律,後來被人們應用到生活中,意思是,現實社會中,讓人高興的事情總在基數不多的20%裡,而讓人懊喪的東西卻常常處在80%的事情中。

所以,當我們在遇到不如意之事時,如果總是斤斤計較,耿耿於懷,整天用不好的心態去面對身邊的人事物,不但內心得不到快樂,還會陷在一種消極情緒裡無法自拔。

相反地,如果我們能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不計較成敗、不抱怨得失,學會看淡一些事,我們的內心才會越來越強大。要知道,針鋒相對只會兩敗俱傷,控制自己的心態,調整自己的情緒,學會釋懷,生活定會回饋你意想不到的溫暖。

練就寬容之道,是為了做更好的自己

02 學會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換位思考在人際關係中,是溝通要領,也是人自信、從容、尊重他人的表現。

通常情況下,人們一遇到事情,一發生矛盾,首先想到的就是撇清自己的責任,覺得所有過錯都是別人的,不想承擔後果。這其實是膽小懦弱不自信的表現。

自信的人遇到問題時,都懂得換位思考,從容面對並正視錯誤,這也是一種高級修養。

你怎樣對別人,別人便會怎樣對你,是這個社會的生存法則。

如果我們做事時能將心比心,用寬闊的胸懷去對待周圍的人,無論是與上司、下屬,還是與愛人、孩子、親戚朋友,多替別人考慮,做到對事不對人,生活一定會更加和諧。

練就寬容之道,是為了做更好的自己

03 培養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的確,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是平凡的一角,只是有的人通過不斷地努力,讓自己大放異彩。而那些沒有大放異彩的人,他們並不是沒有努力,也可能是時機不對,運氣不好,沒有遇到自己的伯樂……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我們都能培養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我們的心靈也將得到淨化。

善於發現別人的好,挖掘別人身上的優點,包涵別人的小缺點,亦是寬容之道。

練就寬容之道,是為了做更好的自己

04 與世界和平相處

對自己寬容,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對他人寬容,練就一顆博大的內心;對世界寬容,才能擁抱和諧的社會。

愛默生說:“寬容不僅是一種雅量,文明,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寬容了別人就等於寬容了自己,寬容的同時也創造生命的美麗。”

當然,我們對人寬容以待,不是要無底線地去縱容對方,而是要用平和的心態,去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如此,寬容才能變得更有意義。

讓我們一起學會寬容吧,學會與人為善,與己為善,做更好的自己,生活也終將變得更加美好。

練就寬容之道,是為了做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