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为庙号 宋仁宗赵祯当仁不让

庙号,是指古代皇帝驾崩以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周朝至秦朝时庙号废除,汉朝时恢复。汉朝时对追加庙号十分重视,非大功大德者不能得。三国时起,庙号开始泛滥,基本大部分皇帝就有庙号。

庙号一般分为“祖”和“宗”,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呢?《孔子家语》中提到:“祖有功而宗有德”,《礼记》也提到:“祖有功,宗有德”,这就是“祖”和“宗”的区别,即有功称祖,有德称宗。一般开国皇帝用“祖”,之后的皇帝用“宗”,如高祖、太宗、高宗等。

庙号的选字并不严格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那么,宋朝第四位皇帝赵祯的庙号仁宗中的“仁”字是什么意思呢?

《论语》曰:“克己复礼为仁”。 意思是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大学》曰:“为人君,止于仁”。意思是作为君王,要止于仁爱,尽力做到施行仁政,把仁爱百姓作为最高境界。历史上的明君都是以仁治国,因而有了太平盛世,如周文王、周武王、汉文帝、唐太宗等。而亡国之君都是因为不仁,残暴百姓,导致灭国,如夏桀、商纣等。

以“仁”为庙号  宋仁宗赵祯当仁不让

在克己方面


赵祯为人谦恭仁孝,对人宽厚和善,这是出于天性,每逢国家遇到水灾旱灾,他都要在宫中为百姓祈祷,或者光着脚站在大殿下面,替百姓忧心。有人上奏赵祯请求把玉清昭应宫的旧地改为御花园,赵祯说“我继承了先帝的宫苑,本就觉得地方太大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赵祯平时穿的私服都是洗了又洗,被子床单都是粗绸做成的。有一次,赵祯夜里感觉饿了,想吃烤羊肉,但是又告诉内侍不要宣扬,免得御厨为了皇帝的不时之需,天天残害牲畜、准备食物。

在为政方面

赵祯在位期间,宋朝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繁荣发展,被称为“仁宗盛治”。他任用公正正直的官员,蔑视残暴苛刻的小人;善于纳谏,能够耐心听取谏官的意见;开展庆历新政,欲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冗官、冗兵、冗费等问题,虽然最终失败,但是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发行交子,大力发展国家经济。施行仁政,如果有罪犯被判了死刑,但是案件尚有疑问的,都要发回重审,每年使千余名死刑犯活了下来。在吏部选拔人才时,对存在错判致人死罪的官吏,一辈子不得升迁。赵祯经常说朕骂人都没有用过“死”字,又怎么敢滥用死刑呢?宋朝君臣上下同情怜悯老百姓、忠诚厚道的为政原则,可以说对培养宋王朝三百多年的根基起了作用。

以“仁”为庙号  宋仁宗赵祯当仁不让

在对外方面

赵祯在位期间,西夏李元昊脱离宋朝统治,自称皇帝,导致了第一次宋夏战争的爆发,此次战争长达三年之久,期间多次交战,双方互有胜负,较大的战役有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宋朝均失利。但是定川寨之战后,西夏因多年战争,国内民生艰难,急需休养生息,于是北宋趁机与西夏签订“庆历和议”:封李元昊为西夏国主,李元昊对北宋称臣,北宋每年赐给西夏白银、绮、绢、茶等物,恢复边境互市。“庆历和议”的签订,使宋与西夏保持半个世纪的稳定和平。

以“仁”为庙号  宋仁宗赵祯当仁不让

除了西夏,宋朝还有另外一位虎视眈眈的邻居:辽国。宋夏战争之时,辽国想要背弃澶渊之盟时的协议,准备起兵攻宋,并派人出使宋朝,提出要宋朝归还后周占领的三关之地,宋朝言辞拒绝割地。但因为此时正在与西夏交战,无暇分身再对辽国作战,为了避免再起战事、两面作战,赵祯提出了增加岁币的条件(相对而言,增加岁币比战争花费要划算得多),以换取宋与辽国的和平。

《大学》曰:“为人君,止于仁。”宋仁宗真是当之无愧。


(老张读史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