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2011來拍了不少劇,每部劇的評價幾乎都是高分。 印象中從《琅琊榜》,《偽裝者》,《歡樂頌》,再到《都挺好》《大江大河》都是大家喜愛的作品。不僅口碑好,而且爆款不少,正午陽光毋庸置疑是影視圈的頂級製作團隊。
正午4月6號有兩部劇同時開播,一部是《清平樂》,一部是《我是餘歡水》,前者宣傳陣仗強大,不僅上星而且網絡同步播放。播放前各式預告片在短視頻網站花式刷屏,視頻剪刀手們來不及等待正片出來,就已經按照自己的喜好搭配帝妃CP,帝后CP。氣氛渲染下,不由得對這部劇有了幾分期待:和《知否》相比會怎麼樣?不不不,說不定可以重現《琅琊榜》的爆款呢?
期待是美好,現實好不好是需要觀眾驗證的。目前《清平樂》已經播放一週,演員表現圈粉。
這部劇很多細節都遵循史實。 演員們的臺詞不再過於口語化,現代化,更加貼合宋代實際的情況。這部劇很多臺詞幾乎是大段大段的文言文,主要演員很辛苦,背一句就要查下字典。(不過放假在家的小朋友可以多研習一下,就當複習下語文功課吧。)
服飾道具走心。在《清平樂》中很多場景的設計都非常精美,整個佈景雖然沒有唐代奢華,但是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感覺有靈性一般,頗具美感。尤其是帝臣,帝后相處的細節,都體現了宋代文人治政的風雅。就連配樂都搭檔了實際場景,正午真的是個細節控。
但《清平樂》播放一週,看似不少人關注,但實際熱度沒有起來。《清平樂》有和《知否》一樣的毛病,劇情有些拖沓。《琅琊榜》劇情上梅長蘇為了報仇,設計了連環套復仇計劃,一環接著一環,每環都能給到觀眾小高潮,但《清平樂》有和《知否》的劇情有些平淡,
衝突設計不夠合理且可以,感覺反派為了製造衝突而衝突,正派了為了迎合衝突而衝突。劇情開始宋仁宗想看母親,晏殊跑過去阻止,晏殊一番引經據典給到拒絕相見的理由,宋仁宗起初不同意,而後還是回去了。放在宋朝這樣的體系下可以理解。但是用現代人的思維來看的話,四個字:婆婆媽媽 。而且這樣的衝突不夠激烈,但在劇情又是合理的。(晏殊os:我只是想讓老闆不要見親媽,又不是想幹嘛,和老闆意思下就行了。這個矛盾能有多激烈?)
更讓觀眾詬病的,還是宋仁宗的感情處理。起初感於苗心禾的陪伴來個被窩吻。對陳熙春一眼萬年,不忍心她困在宮中。大婚之夜嫌棄曹丹姝“貌醜”將皇后晾了一晚上,少年相識張妣晗,陷於她的美貌之下。
女性是電視劇的主要觀眾,作為現代獨立女性看到宋仁宗對待感情如此朝三暮四,差點送他“大豬蹄子”的“美名”。相對之下,《我是餘歡水》只是網絡播放,前期幾乎無宣傳,能夠迅速口碑逆襲,引起不少人的關注。《我是餘歡水》是現實主義題材,前期準備並沒有《清平樂》這麼複雜,
全劇只有12集,劇短精華多,整部劇的前後銜接緊湊,幾乎沒有多餘的戲份。整部劇呈現快節奏,講好一個故事就行。劇情很簡單,餘歡水生活中就是個衰人,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他,自己父母也不省心,過日子就一個字忍。得知自己患癌後,整個人破罐子破摔,把自己多年積壓的情緒爆發了,之後反而戲劇性陰錯陽差獲得生活的優待。
《我是餘歡水》反而受到關注的原因是什麼?打動觀眾了。一部電視劇能夠打動了始終是一部分群體,目前整個影視市場上最大的觀眾還是70.80.90後。成長在國家更加富強的時代,從小受到好萊塢影視的洗禮,對電視劇的要求越來越高。
《我是餘歡水》濃縮了中年人的困境,工作上受氣,生活上受氣,上有父母,下有孩子,車貸房貸壓著動彈不得的現狀。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鳴。對此《清平樂》製作上佳,站在影視的角度上,確實還原了不少宋代風俗人情,但少了迎合觀眾的趣味。
《我是餘歡水》和《清平樂》目前才放一週,斷言太多容易打臉,畢竟《清平樂》準備充足,隨著劇情的推進,後期說不定還會有更多的爆點。《我是餘歡水》劇情太短,後期如何恰到好處的收尾依然值得期待。對正午而言,不論哪部劇受歡迎都是自己實際的努力才有更好的反饋。對市場人群的把握也越來越精準,後期才會推出更加精細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