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地”變“高地”——保山“園中園”建設與發展綜述

3月19日下午,一場特殊的簽約儀式分別在保山和成都舉行。由於受疫情影響,我市與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簽下了年產4萬噸高純晶硅綠色項目落地保山的大單。項目總投資40億元,於今年上半年啟動,2021年11月底前建成投產,項目的建成,將使我市成為單體產能全球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高純晶硅生產基地。

作為位列2019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第258位、“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榜單第92位的大型科技上市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的實力引人矚目的同時也讓人難免產生距離感。然而,堅持工業聚集化發展思路的保山,不僅擁有資源、能源和地域優勢,更有敢於突破行政區劃,建設“園中園”,實行飛地經濟模式的改革創新精神,以及招大引強,打造全產業鏈的眼光和謀略。或許正是這一點,從2016年至今,4年的時間裡,雙方多達20次的來往和交流,最終使通威股份選擇了保山。

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63個,其中落地開工26個,投產69個,引進產值2000萬元以上入園企業戶數達60戶,帶動就業2萬人。2019年,保山工貿園區和5個“園中園”完成非電工業投資61.32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76億元。這是保山“園中園”1+5>6產生的聚集效應,也是打造“園中園”經濟新高地催生出的發展新活力。

整合資源 打造聚集發展平臺

2016年9月,總投資45億元的西安隆基年產5GW單晶硅棒項目落地保山,這是保山歷史上最大的工業投資項目。從2015年起,龍陵縣一直在跟隆基接觸和交流,準備引進隆基公司,但由於工業用地難以滿足要求,項目落地有了不確定性。鑑於此,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決定在保山工貿園區劃出一片區域,作為龍陵的“飛地”,地的問題解決了,西安隆基順利落地保山工貿園區龍陵“園中園”。

西安隆基的落地,為我市加快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產業佈局的探索提供了思路。就在這一年,針對工業經濟小、弱、散的市情,我市開創縣(市、區)與保山工貿園區共建“園中園”模式,結合我市六大重點產業發展規劃,按照“一個園區一個主導產業”的要求,在保山工貿園區內建設5個產業園:隆陽園定位電子信息產業,施甸園定位裝備製造產業,騰衝園定位機電產業園,龍陵園定位硅精深加工產業,昌寧園定位生物資源加工產業。為打造聚集發展優質平臺我市不斷探索“園中園”發展新思路新方向,先後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明確了“園中園”合作模式、效益分配、招商引資、項目審批等。通過聚合市級、縣(市、區)和工貿園區力量,解決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市場服務、產業服務等配套不足的問題,降低配套成本,提高承載能力,延伸產業鏈條。

思路決定出路。模式的開創和建設體制機制的創新,使“園中園”釋放出新的活力,從而成為我市工業發展的主戰場。從2016年起,圍繞“聚千戶企業、創千億園區”的目標,按照“龍頭與配套並重、生產與服務並舉、空間與要素集中”的全產業鏈、集群化思路,推動產業、企業、資金、人才、基礎設施配套等資本資源要素向保山工貿“園中園”聚集,從而形成新的產業鏈條、新的產業龍頭、新的產業集群。

創新機制 提高綜合競爭力

盤活五縣(市、區)資源,形成了優勢要素的集中。明確了各園區產業定位,有利於產業鏈的延伸和產業集群的打造。“園中園”的吸引力和發展潛力顯而易見,這為園區招商引資增強了競爭力。

當然,園區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放長眼光,做到精準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結合實際,我市著力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從運行機制、激勵機制、投資機制、融資體系創新上發力,加快產業向“園中園”聚集。為支持園區建設,我市專門設立10億元專項政府基金支持園區建設,給企業提供標準廠房,並大力推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實現多數企業“拎包”入駐。在創新融資方面,實施“51+49”混合所有制。通過引進和利用外來資金、技術、管理等,形成保山市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本地資本、外來資本的有機組合,組成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產業,根據出資額確定合作雙方股份佔比。此外,入駐企業可免費使用“園中園”標準廠房5年,5年期滿後可選擇一次性回購或8年分期回購標準廠房;園區內的新材料產業、信息產業和輕紡產業的企業分別享受不同電價優惠,用電量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可單獨定價;符合相關條件的企業員工還能享受購房扶持政策……

“大園區”不僅提供基礎設施等硬配套,還提供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並通過融資服務綠色通道,為園區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以及信息服務。截至目前,保山工貿園區(含園中園)累計完成投資278億元,建設了水廠、變電站、醫院、學校等配套設施,建成了標準廠房100萬平方米、公共租賃住房6000餘套。規劃建設青陽南路、開元路等20餘條市政道路約60公里,覆蓋園區及“園中園”。園區配套服務功能日趨完善,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大大提升了園區的綜合競爭力,創造了“1+5>6”的效果。

招大引強——延伸綠色產業鏈

得知通威集團的高純晶硅綠色項目落地於保山工貿園區昌寧園,西安隆基董事長鍾寶申致電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熱烈歡迎,並對通威落地於隔壁,使西安隆基在雲南省的80至100GW的單晶拉棒、切片能夠實現就近轉化和就近配套感到高興。在簽約儀式上,劉漢元更是對這一項目有了更美好的展望。他說,100GW、30多萬噸多晶硅的需求,完整的工業硅、石英砂的生產,幾百億度電的轉化能力,將會使保山清潔產業園區、水電硅產業園區有效地形成良性互動的商業生態。將大大推動西安隆基、通威股份、保山的綠色製造、低碳排放的產業鏈的完整性。

為了實現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按照《保山工貿園區“園中園”項目建設管理辦法》《關於2018年工業聚集化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要求,我市嚴格項目入園管理,杜絕高耗能、高汙染、落後產能入園區發展,積極引入技術含量高、汙染小的戰略新興型產業,並將眼光瞄向了技術領先、實力雄厚的大集團、大企業。

園中園聚集效應的凸顯,“飛地經濟”模式激發出的活力,為我市在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方面贏得了先機。2019年初保山工貿園區被省政府授予“雲南省水電硅材加工一體化產業示範基地”,為充分整合各方面資源,發揮聚集效應,經市委、市政府研究,將園區及“園中園”產業規劃調整為以硅基產業為主,同時輔助發展電子信息和輕紡產業,其中硅基產業主要佈局在龍陵、騰衝、昌寧“園中園”,形成硅基產業片區,引進了西安隆基、通威集團年產4萬噸高純晶硅、東方希望10GW光伏材料全產業鏈等重大項目,隆基一期5GW、二期6GW單晶硅項目已投產,2019年實現產值37.1億元。電子信息產業主要佈局在隆陽、施甸“園中園”,形成電子信息產業片區,路華集團、鴻源科技、華為等14戶企業已投產,2019年實現產值11.65億元;輕紡產業佈局在工貿園區啟動片區,山東恆豐、天津紡織等13戶企業已投產,2019年實現產值11.65億元,園區及“園中園”產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工業聚集區、主戰場建設初具雛形。

目前“園中園”簽約項目47個,擬投資約400億元。其中落地開工16個、投產16個。

然而初嘗集聚發展甜頭的我市並未就此止步,而是繼續在創新上發力,把“飛地經濟”模式推向更廣闊的空間。近年來,我市積極構建保山到曼德勒“一線兩園”內外互動發展平臺,把保山工貿園區及“園中園”作為內的產業集聚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把曼德勒繆達經貿合作區作為外的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點,使保山的企業和產品走出保山走向國際市場。境外曼德勒繆達園區項目規劃面積1905畝,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主要建設標準廠房、產品展示中心、辦公樓等配套基礎設施。境外曼德勒繆達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年底先期實施的12萬平方米廠房收投入使用,目前已有1戶企業投產,累計完成投資約1.1億元。

本報記者 王曼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