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解除重度气管狭窄七旬老人颈部“炸弹”

县中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解除重度气管狭窄七旬老人颈部“炸弹”

4月22日,对79岁的张阿姨来说是经受了生与死考验的一天,当ICU医护人员将气管插管拔除的瞬间,王阿姨一边用手紧紧握住医生,一边用略带虚弱的声音,说出了手术后的第一句话:“谢、谢、谢谢……”,并要来了笔,颤颤巍巍写下这样一句话:感谢中医院。

警报响起

“快!1床气急,血氧监测低于10%,意识消失!”时间就是生命,接到护士汇报,呼吸科刘小平主任急忙赶到病房,只见1床患者张阿姨人无反应,面色紫绀,胸廓激烈起伏,喉头发出”呜呜”的喘鸣音,监护仪显示:心率130,快速性房颤,氧饱和度仅9%!作为医生,刘小平清楚认识到这是十万火急的情况,“速尿20毫克、甲泼尼龙40毫克,高流量吸氧,抽血气,快!”在下紧急口头医嘱的同时刘小平主任立即启动抢救流程,协助患者开放气道,使用球囊面罩辅助通气,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换,随时准备气管插管。用药后大约3分钟,张阿姨逐渐缓过气来了,这种濒死的感觉,是张阿姨自4月7日入院以来,3天中第2次发作。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正常情况下,一呼一吸保证了人的血氧饱和度不会低于95%,临床上低于90%已经是严重缺氧,10%意味着人体已经停止供氧,而这10%,其实只是循环血液里残存的一丝氧气,黄金抢救时间只有5分钟!

正常急救流程是以下三步曲:A(airway)B(breach)C(circulation),即开放气道—呼吸—循环。可在张阿姨身上,偏偏第一步就遇到了难题,插管困难!多年增生的甲状腺,将她的气管上段压成了扁扁的一条缝,最狭窄处仅3毫米,约2枚硬币的厚度,形似“一线天”。

多学科会诊创造奇迹

为解决难题,确定张阿姨的治疗方案,4月14日,由县中医院医务部牵头,医院组织了一次多学科会诊讨论(MDT)。麻醉科、肿瘤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等多名学科主任参加了本次MDT讨论,最后确定:手术优先,积极做好围术期准备,并预留进和退两套方案供选择。

“36分钟,零出血,零并发症。”手术结束后,主刀杨洪枢主任端着切除下的标本,向家属介绍手术过程情况时,等候在手术室门口的家属们发出了由衷的感谢。

确实不简单,麻醉科吕小平团队术前充分评估,经可视喉镜引导,用既能保证顺利插管,又能保证最大通气的内径6.0mm的气管导管,一次性插管成功,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开了通道。肿瘤外科杨洪枢团队,胆大心细,凭着熟练技巧,电刀的刀尖不断游走在肿瘤包膜与正常组织之间,时凝时切,术野清晰,解剖分明,甲状腺上动脉、喉返神经、下动脉、甲状旁腺、气管均得到妥善处理,尤其像头发丝细的小血管,均结扎到位,杜绝了术后出血风险。

“我对中医院绝对信任”

4月24日,是手术后的第二天,张阿姨已转到普通病房,脱除了仪器的辅助。她的精神很好,开始正常进食,说话声音有力,能独立行走,和医生聊起了她一生与医院打交道的历史:40年前,她做过盆腔肿瘤手术,那是身上的第一刀,因时间久了,为她开刀的医生是谁已经记不清了。15年前,胆囊切除,7年前,胃间质瘤,都是在县中医院做的手术,而且这两次为她主刀的,都是杨洪枢主任。杨主任精湛的技术、热忱的服务、执着的态度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张阿姨心中,中医院已经成为可以绝对信任托付的医院,杨主任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所以这次,当医生术前找她谈话签字时,张阿姨平静地说:我对中医院绝对信任,我的命是中医院给的,如果术中有什么意外,我和我的子女都接受,今年79岁了,够满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