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穆宗:真當我是睡王|柴榮、趙匡胤受迷惑改變先南後北的國策

遼穆宗耶律璟即位於動亂之中。951年九月,宗室重臣耶律察割發動叛亂,弒殺遼世宗耶律阮。耶律璟隨徵軍中,在耶律屋賢的協助下,誅殺耶律察割,正式即位。

歷史上,對耶律璟的評價不高。他經常通宵達旦地酗酒,日夜顛倒,長時間不理朝政,人稱"睡王"

遼穆宗:真當我是睡王|柴榮、趙匡胤受迷惑改變先南後北的國策

耶律璟,人稱"睡王"

如果僅僅是嗜睡也就罷了,他還是遼代最為昏庸無道的暴君之一。在位十九年,殘害人命、濫用酷刑、酗酒無度、 耽於遊獵,各地反叛不斷,幾乎是個十足的惡棍,遼國的實力也因此大受影響。

基於這一信息,周世宗柴榮、宋太祖趙匡胤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先後發動北伐。

周世宗在南方諸國未滅的情況下,忽然背棄"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方針,轉身北伐,意欲收復燕雲十六州。令人遺憾的是,在打下兩州三關後,世宗因病退兵,壯志未酬身先死。

宋太祖則是攻滅後蜀後,趁北漢內亂,御駕親征,意欲首先解決遼國的這個小跟班。雖然打敗了遼國的援軍,卻在太原城下止步,功敗垂成。

那麼,遼穆宗是否真的酗酒成性,以致上朝昏睡,不理朝政?如果持續用兵,遼國是否真的已被處於"趁你病,要你命"的狀態?事情可能並不像柴榮、趙匡胤所想。

一、遼穆宗耶律璟所處的環境

遼穆宗登基時所面臨的形勢很不樂觀。遼國太宗、世宗、穆宗三任皇帝的即位都經歷了血雨腥風,部落間、皇室內部矛盾重重,太宗、世宗長期用兵中原,雖然搶了些東西,但國力消耗也十分嚴重,軍士厭戰,部落不滿,遼穆宗就像坐在火藥桶上。

遼國的內部矛盾由來已久,當初遼太宗南征歸途上病死,消息傳到上京,述律太后想立小兒子耶律李胡繼位,至於二兒子的葬禮:"待諸部寧壹如故,則葬汝矣"。但南征的將士已經擁戴前廢太子耶律倍之子耶律阮即位為遼世宗,雙方為此兵戎相見。最後,述律太后妥協,但也埋下了繼續爭執的伏筆。

遼穆宗:真當我是睡王|柴榮、趙匡胤受迷惑改變先南後北的國策

契丹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夫婦

遼世宗即位後,繼承前輩的治國方略,繼續對中原用兵。但此時中原人民面對契丹貴族的殘暴統治與掠奪,反抗日漸強烈,遼軍內部也積聚不滿。

"契丹主慕中華風俗,多用晉臣,而荒於酒色,輕慢族酋長。由是國人不滿,諸部落叛"——《契丹國志》

遼世宗的南征沒有達到入主中原的目標,反而更加激化了內部矛盾,在位僅5年就死於南征途中的叛亂,遼穆宗也得以登上皇位。

951年,遼穆宗登基的同一年,中原大地一個新的朝代建立了:後周。憑藉新興國家的朝氣蓬勃發展,後周及其後繼的大宋都將成為遼國的勁敵。

二、遼國的對外政策調整

遼穆宗耶律璟進行政策調整。首先停止主動的南征,這順應了契丹各部迴歸草原、恢復生產和生活秩序的要求。對中原政權的戰略暫時由進攻轉為自建,集中解決內部矛盾。

951年,遼國主動向後周示好,燕雲南部的邊境也以防禦為主。耶律璟對時任南京留守的蕭思溫交代:

"敵來,則與統軍司並擊之,敵去,則務農做,勿勞士馬。"

北漢作為緩衝國,對遼國抵禦中原勢力的威脅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北漢每年上貢大量的銀錢,遼國獲益不淺。但北漢與後周是血仇,有強烈的復仇慾望,但靠自身之力難以與後周、北宋抗衡,花錢買遼國出兵是必然的選擇。

然而,遼穆宗既收受了北漢的好處,又避免了成為其打手

遼穆宗:真當我是睡王|柴榮、趙匡胤受迷惑改變先南後北的國策

北漢上貢大量銀錢

南唐在後周"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下,成為柴榮優先的打擊目標。因此,急於拉攏遼國,以使後周分兵,減輕自身壓力。兩國一南一北,是通過海上往來,遼穆宗只是在名義上與其結盟,接受南唐的厚禮饋贈,並不實際出力。

"是時,承會同之餘威,中原多事,藩鎮爭強,莫不求援於遼國以自存。晉陽之北漢,江南之李唐,使車狎至,饋遺絡繹。"《契丹國志》

利用各國對遼國的需要,遼穆宗巧妙地爭取到巨大的經濟利益,在戰略上始終處於主動地位。

三、遼國內部的休養生息

常年的戰爭,遼國境內各族人民都迫切需要恢復生產與生活秩序、發展經濟。遼穆宗順應了社會大眾的要求,實行休養生息、與民休息的政策,農業、畜牧業、工商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1、重視農業

契丹是遊牧民族,但隨著建國及擴張,佔領了原渤海國、燕雲十六州等廣大的農區,加上擄掠的大量人口融入當地,農業生產成為重要的經濟活動。

遼穆宗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穆宗本紀》中大量記載了他的祈雨活動:

"十二年夏五月庚午,以旱,命左右以水相沃,頃之,果雨";

"十六年五月甲申,以歲旱,泛舟於池禱雨;不雨,舍舟立水中而禱,俄頃乃雨";

"十七年,丙子,射柳祈雨,復以水沃群臣。"

穆宗帶頭,大臣們也致力於促進農業發展,使遼國呈現"倉慄足"的局面:

"應歷初,升南院大王,均賦役,勸耕稼,部人化之,戶口豐殖……百姓無稱,年穀屢稔。時耶律屋質居北院,撻烈居南院,俱有政跡,朝議以為"富民大王。"

遼穆宗:真當我是睡王|柴榮、趙匡胤受迷惑改變先南後北的國策

遼穆宗君臣重視農業生產

2、畜牧業恢復、發展

遼太宗、遼世宗時期連年地外出打仗,部族人口被大量抽調,畜牧業也受到很大的衝擊。穆宗時,草原上人民迴歸本業,促進了養馬等傳統經濟的發展。

穆宗十分重視馬匹的來源和飼養。965年,俞魯古獻良馬,賜銀二千兩。一批具有專業能力的官員得到重用並負責管理畜牧業,如:女裡、蕭術魯列等。

隨著草原經濟的恢復,馬匹數量大量增長,這也為契丹騎兵馳騁天下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障。穆宗對臣僚的賞賜中出現了大量的馬匹,如賜給耶律夷臘葛:"賜金、銀各百兩,名馬百匹.......。賜金盂、細錦及孕馬百匹。"

隨著遼國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農業、畜牧業呈現出繁榮的景象,城市中商業發達、酒家林立,人民安居樂業。

遼國中期的著名學者蕭韓家奴回顧這段歷史,曾說:

"穆宗雖暴虐,省徭輕賦,人樂其生。"

四、叛亂及政權的鞏固

遼穆宗在位的前10年,圍繞皇權的鬥爭異常尖銳。皇族宗室為爭搶皇位,不斷髮生叛亂。

遼國爭奪皇位的亂局由來已久,矛盾可以往上追溯到遼太祖的三個兒子:耶律倍(前太子)、耶律德光(遼太宗)、耶律李胡(太宗死後爭皇位失敗)間的恩怨情仇。

遼世宗耶律阮是耶律倍的兒子,遼穆宗是耶律德光的兒子,耶律喜隱是耶律李胡的兒子,後一代在前輩的基礎上繼續爭鬥。

遼穆宗:真當我是睡王|柴榮、趙匡胤受迷惑改變先南後北的國策

皇室叛亂不斷

952年六月,蕭眉古得欲叛遼南奔後周,陰謀敗露,被殺。

952年七月,政事令耶律婁國、林牙耶律敵烈等謀亂被捕後伏誅。

953年十月,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宛等人謀反,事情被察覺後被捕。

960年七月,政事令耶律壽遠、太保楚阿不等人謀反,事敗伏誅。

960年十月,耶律喜隱謀反,事敗被捕,因供詞牽涉耶律李胡,耶律李胡入獄而死。

內亂頻頻,但多是皇族內部的爭鬥,遼穆宗都及時、有效地平息了事態,並未造成社會動盪。在挫敗叛亂的同時,遼穆宗還加強了內部政權的建設,選賢任能

南大王耶律墶烈、北大王耶律屋質,北府宰相蕭海璃、南府宰相為韓延徽,耶律沙、北樞密使蕭護思、南樞密使高勳等都是德才出眾的能臣。

遼穆宗有識人之智,在君臣共同努力下,

國內政局逐漸安定,各種矛盾都逐漸化解,呈現出政通人和的局面。

遼穆宗:真當我是睡王|柴榮、趙匡胤受迷惑改變先南後北的國策

遼穆宗安定了局勢

五、遼穆宗個人的私德,不影響遼國整體國力

既然遼穆宗在治國上很有成效,應該是人人稱頌,但事實恰恰相反。遼穆宗行事乖張,使人們將其與無道昏君聯繫在了一起,以致影響了柴榮、趙匡胤兩位雄主的形勢判斷。

《遼史》中耶律璟殺人的記載觸目驚心:遼穆宗嗜殺

十年八月,以鎮茵石狻猊擊殺近侍古哥。

十三年六月,近侍傷獐,杖殺之。

十三年正月,殺獸人海里。三月,殺鹿人彌裡吉,梟其首以示掌鹿者。六月,殺獐人霞馬。十一月,殺彘人曷主。

十四年二月,支解鹿人沒答、海里等七人於野。

……

殺的人包括"獸人"、"鹿人"、"獐人"、"狼人"、"鷹人"、"鶻人"、"雉人"和"近侍"等,殺人手段多樣、殘忍。

遼穆宗:真當我是睡王|柴榮、趙匡胤受迷惑改變先南後北的國策

遼穆宗嗜殺成癮

遼穆宗的無狀行為還包括畋獵無厭、酗酒無度、兇狠殘暴,好在其人不好女色,否則就是五毒俱全了。

以上都是遼穆宗昏君的證據,並且事實確鑿,從中分析,穆宗所殺之人都是身邊的服役者。《遼史》中還記載遼穆宗為人暴虐,但能做到"上不及大臣,下不及百姓",可見他還沒有喪失理性,殺的都是被視為"財物"的奴隸。

可見,打獵遊玩、酗酒成癮等,可以歸結為他的私德不佳,但並沒有影響到社會的生活。

六、柴榮、趙匡胤的戰爭選擇

遼國對於後周、北宋而言,都是最大的威脅。當中原大地經歷五代十國的混亂動盪時,遼國已經發展成北方幅員遼闊的大帝國,並且對中原政權的興衰產生著重大影響。

後周名臣王樸在《平邊策》中提出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全國方案,就是要先避開遼國,壯大自己後,再擇機決戰。

遼穆宗:真當我是睡王|柴榮、趙匡胤受迷惑改變先南後北的國策

周世宗雄才大略,壯志未酬

周世宗柴榮對此深為贊同,因此,初期避免與遼作戰。西敗後蜀,收取秦、鳳、成、階四州;三徵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攻城略地,在財力、物力方面都得以增強。

就在大家以為要渡江攻取江南之時,周世宗卻調轉馬頭,開始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行動

原來柴榮看到了戰機:遼穆宗昏庸殘暴之名遠播,國內叛亂不斷,遼軍戰鬥力下降,正是收復燕雲失地的好時機。柴榮一舉收復瀛、莫二州,益津、瓦撟、淤口三關,正欲進軍幽州,卻突患疾病,不得不撤軍。

趙匡胤奪取了後周政權後,也對用兵方略廣泛徵求意見:鑑於遼國的強大,先南後北仍是大家的共識。於是,太祖也是選擇先對南方用兵,但滅後蜀之後,卻也把目光移向了北方。

趙匡胤親征太原,試圖滅掉遼國的幫兇北漢。他首先戰勝了遼國援軍,但太原城久攻不下,在遼國新的援軍又將到來之際,太祖撤兵了。

遼穆宗:真當我是睡王|柴榮、趙匡胤受迷惑改變先南後北的國策

宋遼地圖

柴榮、趙匡胤的北伐雖然與先前制定"先南後北"的統一方針有違,但卻是他們的英明之處。遼國是中原政權的長期威脅,中原國弱時就有性命之憂。他們想趁著遼國有可乘之機,抓住機會,為子孫解除掉後患。

柴榮、趙匡胤依據的前提並不存在,周世宗沒有等到與遼決戰,令人惋惜。宋太祖太原碰了釘子後,對遼國有了清醒的認識,轉身去統一南方了。至於與遼國衝突的燕雲地區,宋太祖甚至有了和平贖買的想法:

"朕憫八州之民久陷夷虜,俟所蓄滿五百萬緡,遣使北虜,以贖山後諸郡"。

結語:

遼穆宗針對遼國的具體情況,主動採取了戰略收縮的舉動,把統治重點轉移到解決內部矛盾、整頓統治秩序和大力發展生產。使國內矛盾對立尖銳的局面逐漸得以化解,國家經濟得以恢復。

遼穆宗個人的種種缺點,被外界解讀為國家的困境

,從而造成了柴榮、趙匡胤判斷上的失誤,加上二人知兵、知時,如果傾盡全力,確有打進幽州的可能。

遼穆宗:真當我是睡王|柴榮、趙匡胤受迷惑改變先南後北的國策

趙匡胤迴歸先南後北的戰略

但是,這一成果只能建立在突襲的基礎上,因為一旦遼國得暇轉入戰爭狀態,其強大的後備力量勢必將戰爭拖入長期對抗。

北宋初年名將曹翰曾獻取幽州之計,趙匡胤覺得可行,諮詢宰相趙普的意見,趙普回答:"舉必克之, 須世世得曹翰守之乃可。"

即使能打下幽州,卻不一定守得住幽州,將陷入與遼國長期的拉鋸戰,這是宋初無法承受的。

睡王殘暴,因此最終被他視如無物的侍衛所殺,但他並不昏庸。遼穆宗在其任內,為遼國的再度雄起奠定了物質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