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北宋文化昌盛的引子,宋太宗功不可沒

前言

北宋文化卓絕豐贍的風貌令人嚮往。陳寅恪先生說過,“華夏民族的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也說,“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代”。

前面我們寫了不少唐末五代直至宋太祖成功建國的一系列故事(見文末延伸閱讀)。我們繼續聊一聊宋初那些事。

我想穿越去宋朝|造就北宋文化昌盛的引子,宋太宗功不可沒

趙匡胤劇照

百廢待興,百業待舉

宋朝的建國,先天不足,客觀原因影響著皇帝、官員們的治國理念和政策。北方的對手契丹人先幾十年建國,並且一直佔有者“燕雲十六州”的戰略要地。從幽州(北京)南下開封,一馬平川,兩三天就能去開封吃“生淹水木瓜”、“批切羊頭”、“沙糖冰雪冷元子”等等。

跑偏了,這一篇不是美食。

宋太祖也不是沒想過把都城往西挪挪,長安是考慮過,洛陽他也去考察過。種種原因,比如其中一條原因,為了保證龐大國都的運行,要從南方走水運供給大量的生活生產物資,成本最優解就在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在位十六年多,從960年一直到976年離世。這十六年,他可是沒閒著,開疆拓土的統一大業貫穿始終。在後周時期,他就在為柴榮擴大統治範圍,只不過最終也等於是為了自己。975年才剛剛滅亡南唐。

“金匱之盟”、“斧聲燭影”之後,太宗趙光義即位,當年就改元“太平興國”。按照慣例,如果皇帝不是篡位、或者改朝換代等,都得把當年過完再改元。太宗改元那會兒都已經到了十二月二十二日,再等八天都來不及了。

我想穿越去宋朝|造就北宋文化昌盛的引子,宋太宗功不可沒

宋太宗劇照

來都來了,跟我幹吧

太宗一上臺,即開始他的施政之路。我們當然可以說他在一生之中,都在努力的“去太祖化”,不斷地“合法”、“合理”化他的即位,其中自然包括後期明示暗示的進行史書的修改。

太宗原名趙匡義,哥哥當了皇帝,需要避諱,就改為趙光義。等到太宗自己即位,大家又要避諱“光”與“義”,又叫做“走光無義”。所以,弟弟趙光美,改名趙廷美。全國十二個名字中含有“義”的郡縣也都改了名字。甚至諫議大夫,同音不同字,也改為正諫大夫。

全國忙活一通,改完了。太宗又把自己的名字給改成了趙炅,一輪熊熊燃燒的太陽。總之,在各個方面,他要與哥哥不一樣。

由於國家百廢待興,需要人才,同時也為了籠絡屬於自己的人才、士人。太平興國二年正月的科舉考試中,一下子擴大錄取許多人,達到了五百餘人。

這其中包括連考十五次不中的一百八十多人。太祖在位十六年,一共開了十五次科舉,可以理解為:凡是太祖朝連續考不上的,本次都賜出身。進士錄了一百零九人,其他科錄了二百零七人。

結束後,全部召到開寶寺宴請,好酒好菜招待,給足了士人們面子;每人賞錢二十萬,用於置裝;所有人授官從“通判”起步。

太祖時期中舉的人,從基層幹到通判也得十來年。本屆考中的士人們這下直接坐上火箭抵達人生新起點。太宗在位二十一年,甚至有人就在本朝之內,幾年間,就從考中直達宰相秘書處-鳳池。

這些人可都是天子門生,一下子多了這麼多太宗的門生,而且“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遍佈全國各地。太宗還賦予他這些“學生”們一項特權:有事沒事想我了可以給我寫信-直達天聽。這讓我想起了清朝的密摺制度。散在全國各地、首度各機關單位的已經不只是太宗學生這麼簡單了,這也是太宗的一個個眼線。

太宗不斷地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文治沒得說,太宗本身就是個文人,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可以說打開了北宋文化昌盛的引子。對於武功,我們之前也提到過,太宗即位之時,全國大部已歸於宋,剩下的就是北漢、燕雲十六州,參見文末延伸閱讀。他也做過一些努力,也有了很大的收穫和不小的打擊。

我想穿越去宋朝|造就北宋文化昌盛的引子,宋太宗功不可沒

宋太宗劇照

天下之才,為我所用

隋唐以來開了科舉,北宋與唐之間隔了混亂的五代時期。五代五十餘年,社會動盪,皇帝和朝代跟走馬燈一樣不斷更換,能有心思學習,以及學完有志通過考試報國的,較之前少之又少。所以宋較唐的科舉又做了些調整。

唐代時期,科舉由禮部主辦,考中後,具體派往何職由吏部安排。例如唐人張三考上了,但是還要經過一系列的實習考察才能分配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派下去的人相對是有經驗的,有水平的。

宋為了一改唐末五代的積弊,只要考上,馬上就給你安排工作。也不能說不對,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讀書人參與國家建設的積極性,網羅了許多的人才。

試想,這些人如果不參加到科舉考試中,留在地方上,種地、做生意都不是個材料,但是他們能說會寫,到時候天天寫文章怨天怨地,抨擊這個抨擊那個,很容易成為意見領袖,造起負面社會輿論,於國家的治理有著不小的阻礙。

所以,都來建設國家,大批量的用人。

這裡面有建設官僚系統的需求,畢竟經過五代、宋初統一戰爭,各地都缺人才。即使全盤接收後周的官員也不夠。其中也有太宗的一層考慮,籠絡天下士人,為己所用,鞏固國家的統治,尤其是自己的統治。

我想穿越去宋朝|造就北宋文化昌盛的引子,宋太宗功不可沒

宋太宗劇照

最後

錢穆先生說過,中國從漢代起,就不能叫作“皇權”,皇帝一人不能完全掌握國家大權。若說是貴族政權、軍人政權等也都不準確,較為確切的說法是“士人政權”。政府大權悉數掌握在讀書人手裡,從漢到明都是如此。

讀書人群體於國家治理有很大的作用,也不難理解進入太宗當政時期,要先從籠絡和掌握讀書人開始。

我想穿越去宋朝|造就北宋文化昌盛的引子,宋太宗功不可沒

宋太宗劇照

參考資料:

宋史

續資治通鑑長編

東京夢華錄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延伸閱讀:

五代十國小故事:

滿城盡帶黃金甲

五代十國-跳槽大王朱溫

五代十國-我不管,反正我姓李

五代十國-我怕是個假女婿

五代十國-成也契丹,亡也契丹

五代十國-短命的後漢王朝

五代十國-比親兒子都靠譜的柴榮

五代十國-趙匡胤的成長之路

五代十國-趙匡胤之給老闆提拔你的理由

五代十國-趙匡胤之幫柴榮就是在幫自己

五代十國-趙匡胤之政變前的暗流湧動

五代十國-趙匡胤之最後一越


宋初小故事:

宋太宗的人生汙點-兵敗高梁河

滿城之戰-宋太宗莫名其妙的勝利

“八賢王”的隕落-趙德昭之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