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軍為何止步於鄂州?南宋鄂州的勝利僅僅只是巧合嗎?

導語:

縱觀南宋歷史,可謂不乏悲壯激烈之忠臣良將。他們在一次又一次危難之時,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既倒。但是由於很多種原因,無論是與金國對峙時候的隆興北伐與開禧北伐,還是滅金後的端平入洛,南宋發動的數次收復失地的行動皆收效甚微。范成大在孝宗年間出使金國返回後,曾寫下:“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用以描述河南地區百姓的心聲,可見各地百姓對南宋的收復運動充滿了失望。

自金國滅亡後,蒙古和南宋唯一的緩衝屏障便消失了,隨之而來的是領土直接的接壤。自南宋端平入洛失敗後,蒙古窩闊臺汗決定全力攻宋,自此南宋便被迫進行全盤防守,盡全力保持住兩淮以及長江防線

蒙古軍為何止步於鄂州?南宋鄂州的勝利僅僅只是巧合嗎?

宋金蒙形勢圖(金國末期)

南宋開慶元年,蒙古傾國來攻,蒙古帝國蒙哥汗御駕親征。此次南宋似乎全線不保,在頃刻之間便會被蒙古軍亡國,可是這次恰恰並沒有,由忽必烈率領的蒙古軍隊止步於鄂州。

蒙古軍隊停止進攻具體是因為什麼呢?南宋鄂州之戰的勝利僅僅只是巧合嗎?

蒙古軍為何止步於鄂州?南宋鄂州的勝利僅僅只是巧合嗎?

鄂州!鄂州!鄂州!

喜歡閱讀南宋歷史的朋友們肯定發現了南宋戰爭的一個共性,南宋的戰爭主要集中在三片區域:兩淮(淮南西路、淮南東路)、京湖(京西南路、荊湖北路)、蜀川(成都府路等)。蜀川戰區的丟失與否可以說決定了京湖戰區重要與否,此話怎麼講呢?京湖戰區可以說是保證南宋都城臨安的根本,京湖戰區若是足夠穩定,南宋朝廷則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兩淮,只需要一面抗敵。若是蜀川丟失,那麼京湖戰區的壓力也便會陡然增大,南宋政權的危險也將會增加一分。

蒙古軍為何止步於鄂州?南宋鄂州的勝利僅僅只是巧合嗎?

京湖戰區重鎮示意圖

為了讀者更好的理解後面的內容,我們在此對京湖戰區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京湖戰區可以說主要分為三個重鎮,分別鎮守著長江的各個重要隘口。襄陽府扼守漢江,屬於正面戰場,襄陽的丟失意味著南宋對於京西南路也就是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將失去控制,失去了戰略主動權。江陵府則可以簡單理解為預防長江上游敵兵以及為襄陽府提供呼應。而鄂州則是京湖戰區的最後一道防線,每當襄陽府丟失,南宋朝廷也許不會立即派遣過多的兵力收復,但若金國軍隊或是蒙古軍隊開始進攻鄂州,那麼南宋朝廷會盡舉國之力守城。鄂州如果丟失,則金國亦或者是蒙古可以順江而下直搗臨安府。

南宋寶祐六年(1258年),蒙古帝國大汗蒙哥親自率領西路軍進攻蜀川,和塔察爾率領負責進攻京湖的東路軍遙相呼應。為了保證一舉殲滅南宋的有生力量,蒙哥還安排此前攻滅大理後未曾來得及撤回的兀良合臺由雲南北上進攻京湖戰區的南方重鎮潭州。

蒙古軍為何止步於鄂州?南宋鄂州的勝利僅僅只是巧合嗎?

臨安府寧海軍地理位置示意圖

蒙古此次的部署可以說是非常完善的,蒙哥也希望通過此次南征徹底征服南宋。反觀南宋此時的狀態,在得知蒙古南征後,宦官董宋臣便建議宋理宗趙昀遷都寧海軍,也就是今天的福建四明。後來文天祥說出:“乞斬宋臣,以一人心”,並且對遷都之事強力反對下宋理宗方才作罷。

可是世事難料,南宋君臣的抵抗決心似乎超出了蒙古軍隊的想象。蒙古軍隊本以為可以迅速攻克蜀川,拿下重慶並直接橫插京湖戰區和塔察兒的東路軍以及北上的兀良合臺圍攻京湖,會師臨安。

宋廷在發覺蒙古軍隊的意圖之後立即派遣呂文德與賈似道同時前往蜀川以及重慶府一帶佈防,以圖從長江上游遏制住蒙古軍隊的攻勢。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了,為什麼反而此時對於正面進攻京湖戰區的東路軍提及甚少呢?此時的東路軍的塔察兒久攻樊城不下,可以說其進度比在蜀川的蒙哥汗本人還要慢。

為了更好的策應蒙哥自己西路軍的攻勢,也為了更好的打開京湖戰區的局面,蒙哥汗決定任命此前被罷免軍權的弟弟忽必烈為東路軍新的統帥,讓他轉攻鄂州,直接進攻南宋京湖戰區的最後防線。若是鄂州丟失,南宋用巨大精力構建的防禦系統可能會頃刻之間瓦解。

其實鄂州之戰,不僅是南宋朝廷沒有料到,就連蒙古軍隊自己也是措手不及。

蒙古軍為何止步於鄂州?南宋鄂州的勝利僅僅只是巧合嗎?

鄂州保衛戰

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八月十五,忽必烈率領蒙古軍隊主力過河,並攻下了大勝關。而與此同時與忽必烈遙相呼應的蒙軍張柔也拿下了虎頭關,蒙古軍隊在江北淮南一帶可謂是如入無人之境,沒有人可以阻擋他們。

蒙古軍為何止步於鄂州?南宋鄂州的勝利僅僅只是巧合嗎?

忽必烈張柔南下大致路線圖

八月二十九日,忽必烈決定自黃坡取陽邏,自陽邏渡江南下。但此時戰局瞬息萬變,還在南宋境內橫掃千軍的蒙古軍隊,準確地說應該是忽必烈得到了蒙古大汗蒙哥駕崩的消息。此時的忽必烈也是驚訝不已,最終他在北上爭奪汗位還是繼續南下兩個選項中做出了選擇。“

吾奉命南來,豈可無功而返”他決定繼續南下建立軍功,以圖在將來爭奪汗位之中撈取更多政治資本。

忽必烈於是決定在九月三日強行渡江。長江防線一直以來是南宋賴以生存的根基,換句話說,京湖戰區的構建便是基於長江的。忽必烈可能預感到此次的渡江的困難,遂命令董文炳三兄弟以及善水性的張榮等打前鋒。經過激烈的戰鬥,南宋長江方向告破,蒙古軍隊“奪敵艦千餘艘,殺溺敵軍甚重”,可謂是大獲全勝。

蒙古軍隊渡江之後遇到了一個繞不去的問題,如果是直搗臨安,鄂州作為京湖戰區大鎮一直存在於其後,要是偷襲恐怕會導致蒙古軍全軍覆沒。所以忽必烈決定將鄂州這個釘子先拔出。他在九月五日到九月十日多次向鄂州城勸降,但都毫無作用。在勸降的過程中,他得知了一個消息,那就是駐紮在江陵府的賈似道已經率領援軍進駐城中。

蒙古軍為何止步於鄂州?南宋鄂州的勝利僅僅只是巧合嗎?

賈似道形象

賈似道,字師憲,南宋末期權臣。說是說道南宋歷史,賈似道是肯定無法繞過去的話題,後世對其評價多為奸臣,其實不能一言以蔽之,如若就鄂州之戰以及此前援助蜀川的戰功而論,賈似道還算得上是一名能臣,就連當時理宗朝的士大夫都評價他:“包羅宇宙之襟懷,叱吒風雲之手段

鄂州的重要性前文已經有所提及,鄂州作為臨安在長江的門戶,南宋朝廷是萬萬不允許其丟失的。在忽必烈渡江後的四天,南宋朝廷已經收到了消息,南宋朝廷派遣了各路援軍前往鄂州增援,並且特地從內府之中提出錢一千萬緡等財物交由犒軍。在九月二十八日,南宋朝廷還特地命令賈似道節制江西、兩廣人馬

就在南宋調配兵馬的時候,蒙古軍也沒有閒著。蒙古軍隊的張柔部、嚴忠濟等部迅速抵達了鄂州城下,和忽必烈完成了會和,鄂州城防的壓力可以說愈來愈大。

忽必烈為了快速攻克鄂州城,不惜動用敢死隊,在人數的優勢下蒙古軍隊成功使鄂州的一個城角塌陷。賈似道在見到此情形後立馬命令城中軍隊對成角進行修復,很快便使得其變回了原樣。

儘管南宋軍隊次次奮力抵抗,但畢竟人數處於劣勢,那麼南宋在短期內就再無援兵了嗎?當然不是,前文曾經提到和賈似道一同派遣往蜀川支援的還有呂文德,呂文德聽聞鄂州被圍後也在十一月初一,率兵前往支援,並乘著夜色成功進入了鄂州城,加強了鄂州的防禦,“使城守愈堅”。

鄂州雖然此時被重重包圍,但此時北方的蒙古帝國也是危機四伏,因為他們新的大汗還沒有確立。

蒙古軍為何止步於鄂州?南宋鄂州的勝利僅僅只是巧合嗎?

臨安還是鄂州?

長沙古稱潭州,在宋代屬於荊湖南路,是京湖戰區南部重鎮,潭州可以說是京湖戰區的大後方,就宋金形勢而言,戰火無論怎麼也燒不到潭州。但是蒙古不同於金國與遼國,它的戰術更加的機動。南宋與蒙古曾在潭州爆發過兩次著名的保衛戰,一次是在即將亡國之際,由李芾所領導的第二次潭州保衛戰,另一次則是在忽必烈第一次南下時由兀良合臺為了策應進攻鄂州所發動的。

前文有所提過,忽必烈讓率軍從大理而攻廣西,再北上回合。兀良合臺也確實照做了,但是在他進攻廣西柳州與靜江府時久攻不下,為了更快的達到戰略目的,兀良合臺決定星夜北上進攻潭州,給鄂州城中的賈似道等人增加心理壓力。但由於鄂州城防過於堅固,守城將領向士壁勤懇佈防最終做到了“力戰退之(蒙古軍隊)”。

蒙古軍為何止步於鄂州?南宋鄂州的勝利僅僅只是巧合嗎?

兀良合臺進軍圖

由於兀良合臺的北上,再加上蒙古軍隊的肆意劫掠,這些行為導致湖南江西一帶大亂,民治基本頹廢。鑑於此等情況,宋廷開始擔心蒙古軍久攻不下鄂州會不會直接改變策略,直接南下進入湖南江西與兀良合臺回合然後進攻臨安府

這種戰略和兀良合臺北上如出一轍,有擒賊先擒王的戰略意圖在其中。南宋朝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要賈似道轉移至黃州,重新組織各個軍隊形成新的防線以抵抗蒙古。

蒙古軍為何止步於鄂州?南宋鄂州的勝利僅僅只是巧合嗎?

黃州鄂州地理位置(黃州在鄂州以東)

回到蒙古軍隊,此時的蒙古軍隊可以說撤不撤退只是時間問題了,原因自然不是打了敗仗。此時的蒙軍因為缺糧與疫情死傷甚眾,甚至可以說不輸鄂州內的南宋軍民。再加上此時大後方蒙古汗位空虛,弟弟阿里不哥又對蒙古帝國的汗位垂涎三尺,這大大增加了忽必烈繼續南征的隱患,此時的宋蒙雙方其實都在等待一個停戰議和的契機。

開慶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忽必烈再也不發等待發生奇蹟,他決定北返爭奪汗位。他留下部分軍隊繼續圍攻鄂州,並一直揚言要攻打臨安府,這既放給了南宋煙霧彈,又給自己爭取汗位拖延了時間。忽必烈本人在接下來的幾天返回長江北岸,並告訴其餘諸將在六日後北返。自此,蒙古與南宋的鄂州之戰主戰場宣告結束。

對於南宋而言,鄂州之戰的結束為南宋擺脫了一場巨大的危機,毫不誇張地說,這次蒙古軍的撤退足足延緩了南宋滅亡十餘年。

蒙古軍為何止步於鄂州?南宋鄂州的勝利僅僅只是巧合嗎?

平興說

蒙古軍為何止步於鄂州?這個問題似乎已經顯而易見了,蒙古軍隊撤退並不是因為其戰略上的失敗或者是重大戰役的失敗。我們可以假設,蒙哥汗若是沒有死於釣魚城下,忽必烈攻南宋將會變得更加的穩妥以及輕鬆,忽必烈也更不用忙著建立軍功以備未來爭奪汗位。

南宋鄂州的勝利僅僅只是巧合嗎?南宋鄂州之戰所謂的“勝利”當然並非全靠實力所得,但若是沒有賈似道的

迅速支援與固守城池,若是沒有南宋朝廷對各地軍力與資源的積極調配,鄂州的失陷可能早已發生,京湖戰區的三城防禦系統也將瞬間失去支柱。

歷史不存在唯一性,以上觀點只是萬千觀點中的一部分。這裡是平興論史,我們下次再會。

(因為鄂州和議存在爭議,本文並未特別提及)

參考資料:

【文獻】

《宋史·列傳》:卷二百三十三

《宋史·本紀》: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卷四十四

《元史·本紀》:卷三、卷四

《元史·列傳》:卷八

《續資治通鑑長編·宋紀》:一百七至一百八(關於賈似道鄂州部分)

【著作】

《宋蒙(元)關係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