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拿我包裡的零錢,是品德出了問題嗎?

各位奶爸寶媽們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困擾呢?

鏡頭一:接孩子放學,走出校門的那一刻總有些許“膽戰心驚”。開在校門外的小賣店早早擺出了各色零食、玩具,孩子的視線一旦被這些花花綠綠的小玩意兒吸引就再也挪不開,拽住父母的衣角眼睛瞅著小賣店不肯走。如有不從,輕則眼淚汪汪嘴巴一嘟,重則席地而坐哇哇大哭不給買絕不罷休……買還是不買呢?

鏡頭二:和孩子一塊逛商場,給他看中了一雙輕便又實惠的鞋子,他卻哭鬧著想要隔壁某克某迪的最新款鞋子:“我們班小剛每個月都有新款的名牌鞋子穿,他穿的就是這個牌子的!看起來特別酷!我也想要嘛,就給我買一雙嘛!”雖然自家條件並不能每次都花幾百上千元給孩子買所謂的“名牌”鞋子,但看著孩子的小臉露出那樣豔羨又嚮往的表情,真想咬咬牙買給孩子……

孩子偷拿我包裡的零錢,是品德出了問題嗎?

這樣的鏡頭寶爸寶媽們恐怕經歷過好多次了。不給買吧,家裡也不是承擔不起,不想委屈了孩子,不想他在同齡人面前產生自卑心理;買給孩子吧,又怕他養成什麼都想要的習慣,更怕虛榮心的滋生……

其實據兜媽觀察,現實中大多數家長還是會因為疼愛孩子選擇買下來,但也不無隱憂,面對這種矛盾的兩難境地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其實這和孩子的“財商”培養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偷拿我包裡的零錢,是品德出了問題嗎?

著名美國經濟學家艾倫·格林斯潘曾說:"如果不想因為錯誤的理財決定而遺憾終生,就必須從小接受理財教育。" 金錢是每個人繞不過去的話題,當我們執著於孩子智商和情商的拔高時,不妨勻出一些時間靜下心來想想如何提高孩子的財商。

我的一位同事曾經就非常信奉“窮養孩子,磨練心智”的信條,她堅信對孩子的用錢需求有求必應一定會助長孩子“不好的習慣”,於是從來沒有意識要定期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當她發現女兒從自己的錢包中偷拿零錢時,她痛打了女兒一頓,認為女兒品德出現了問題。

孩子偷拿我包裡的零錢,是品德出了問題嗎?

可真的是這樣嗎?在女兒已經成年後,非但沒有成為同事期待的那樣勤儉,反而花錢消費起來大手大腳,十分容易衝動消費。某次母女倆閒聊時談及幼時之事,已亭亭玉立的姑娘突然掩面痛哭起來。

“媽,你知道嗎,小時候我沒有零花錢,別的同學放學去小賣部買零食,我只能眼巴巴看著饞著……”

“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街上賣得很火的烤麵筋,別的同學放學了都在買,可就我還沒吃過,那次一時鬼迷心竅偷拿了你的錢,我出去買了十幾根烤麵筋,吃完一根就想要再買一根吃……”

“其實一根一根吃下來我已經很撐了,我已經不是很想吃東西了,可我控制不住,我控制不住啊!我覺得我從那時候開始就,就對花錢上癮了!我買東西的時候,就下單的那一瞬間特別特別開心,收到東西卻沒什麼感覺了……”

孩子偷拿我包裡的零錢,是品德出了問題嗎?

同事不給孩子零用錢,認為這麼做“不好”,可問到這習慣究竟有何不好她卻也說不出來,反而讓孩子在與同齡人的對比中產生了對金錢的高度嚮往和敏感。

事實證明,孩子在童年缺乏和渴望的東西,會對整個人生價值觀、金錢觀的形成產生不小的影響。因此,兜媽提倡家長們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適當給予孩子零花錢。

但這零花錢的給予也有門道在裡面,如何做才能達到提升孩子“財商”的效果,幫助他們養成健康的金錢觀呢?

孩子偷拿我包裡的零錢,是品德出了問題嗎?

首先,家長們應該事前與孩子達成約定,定期給予孩子一定的零花錢供他們自由分配,同時在下一次發放零用錢時要求孩子提供上一期花費的賬單。

這一做法中包含三個要點。

其一是事前,相比等著孩子有了對某物的慾望來求父母付錢,兜媽更提倡家長們最晚在孩子上小學之前,主動提出零花錢這個概念,和孩子商量零花錢的發放週期、發放數目以及大致用途。

其二是自由,孩子被管的太嚴就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如果嚴格劃分零用錢用途,不準孩子購買零食等等,其實和不發放零花錢的效果區別不大。

而且,讓孩子自由分配零花錢有助於他們養成做計劃做預算的習慣,孩子拿到一期的零用錢後就需要考慮在這個週期內如何分配這些錢,什麼時候花,花在什麼地方……這些思考都會幫助他們提高對金錢的規劃能力。

其三是

賬單,這主要是便於家長們知道孩子消費的大致用途和傾向,家長們可以根據賬單引導孩子調整或許不合理的消費結構,也可以起到“兜底”效果,防止孩子有恃無恐之下的亂消費。

但是家長們一定要掌握分寸,把控它和“自由”之間的界限,不能用它來太嚴苛地限制孩子。

孩子偷拿我包裡的零錢,是品德出了問題嗎?

小小兜在升幼兒園中班時,我和兜爸便和他一起開了第一場“三人家庭會議”,告訴他以後爸爸媽媽會在每週一都給小小兜的錢罐裡放十元錢,這十元錢是小小兜這一週想要買零食或者小玩具時的經費,小小兜可以自由支配,但是每個週日晚上都要告訴爸爸媽媽這十元錢大致花在了哪裡。

同時兜媽向小小兜明確,向爸爸媽媽彙報零花錢用途並不代表爸爸媽媽不信任小小兜,爸爸媽媽只是想更好地知道小小兜的需求,幫助小小兜更好地管理錢財。各位寶爸寶媽們可以借鑑喔。

孩子偷拿我包裡的零錢,是品德出了問題嗎?

第二,家長們可以帶孩子參觀或者親自體驗勞動的辛苦,也可以把零花錢設置成“家務獎金”,讓孩子從小養成“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習慣。

在小小兜更大一點後,兜媽就和他商量著開始實行“零花錢工資制”,小小兜飯後擦一次桌子可以拿到一元錢,洗一次碗可以拿到兩元錢,幫媽媽跑腿買東西可以拿到一元錢……

兜媽也會在帶著小小兜逛街、踏青時帶他認識各類勞動分工,幫助他意識到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辛苦付出,任何一份錢財都得之不易。

孩子偷拿我包裡的零錢,是品德出了問題嗎?

說了這麼多,只希望各位寶爸寶媽們在致力於拔高孩子智商情商,給孩子滲透各種教育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財商”也是孩子成長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對待孩子的要求時,既不能“有求必應”,也不要“一概否認”,事前零花錢+工資教育法或許會幫各位解決這個難題喔!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

恭喜!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是高智商表現,家長打壓就是坑娃

奶奶用大肥鵝遛娃,高端大氣上檔次,寶馬奔馳沒法比

萌娃挨訓後向哈士奇“告狀”,狗子看到寶媽秒慫:跟我沒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