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后期实力排名是怎么样的?你怎么看?

猫咪小视频


No、1秦国

秦国在战国后期的实力可以排第一相信大家都没有反对吧!大秦虎狼之师,大出函谷关,谁与争锋。在伊阙之战,秦军一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韩魏从此甘心臣服。鄢郢之战,秦军顺流而下,楚军惊慌失措,八百年的楚军一战没落。即使是自己引以为豪的鄢郢之都也被秦军攻占,楚国历代先祖的陵墓也被秦军焚烧。而后来的长平之战,赵国几十年胡服骑射的精锐铁骑也被秦国一战摧毁。这一压倒性实力,支撑住了秦国在战国后期压倒性的实力。可见,秦国战国后期第一的实力是实至名归。

No、2楚国

楚国自从楚威王去世,楚怀王继位,就基本没有打过什么胜仗。由此,大家可能感觉将楚国的实力排在这有点太高抬楚国了。但是事实上,楚国还是有相当的实力的。楚国立国八百年,没有被任何国家灭掉,就可见楚国的实力。而且即使在鄢郢之战之后,楚国也有着和秦国差不多大小的领土。所谓廋死的骆驼比马大,楚国这只狮子此时虽然蔫了,但是狮子终究是狮子,不是小白兔可以相比的。

No、3赵国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军队瞬时就有了质的飞跃。接着,赵国又灭掉了中山国。此时的赵国可以说是完全有了在战国末期争霸的实力了。但是不幸的是,此时的秦国实在是太强了。虽然赵国此时有战国两大名将的加持,但是在绝对的硬实力下,还是被秦军打残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此时赵国的军事实力的确强悍。

No、4齐国

齐国在战国后期真的不怎么出彩,但是在中期还是相当强悍的。在齐闵王前期,秦昭襄王和齐闵王还曾共同称帝。此时齐国的实力可见一斑。但是齐国真的是贪心不足蛇吞象,最后,因为吞并宋国导致六国埋怨,最终在燕赵联军的打击下,损失了几乎全部国土。直到田单使用火牛计,齐国才恢复国土。但是齐国至此也是彻底衰落了。但是看在齐国土地富饶的份上,勉强就排在这个位置吧!

No、5魏国

魏国是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在魏武卒横行的年代,魏国那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魏国强大了便四处树敌。最终,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被齐国打败。接着,在河西又败于秦国。但是此时的魏惠王还是要打肿脸充胖子,三国相王,魏国颜面扫地。在伊阙之战惨败后,魏国终于看清楚自己的实力,但是此时魏国已经衰落了,大国的博弈真的不是魏国可以玩得起的了。于是,魏国便乖乖成为了他国的小弟。

No、6燕国

燕国从来就不是什么大国,更不是什么强国。燕国最强的时候就是乐毅带领着眼罩联军攻陷齐国的时候。但是燕国这小国一旦变强,就开始洋洋自得,就开始嘚瑟了。当燕国处死乐毅的时候,就是燕国没落的时候了。在田单用火牛计将燕国军队驱逐以后,燕国也是实力大损。而燕国也因为自身偏居北地,农业不发达,从来也不是中原各国的对手。

No、7韩国

韩国,真的就不好意思说是战国七雄之一。其他国家都有过闪亮时刻,但是韩国却真的没有。在韩国以为最为闪亮的申不害变法时期,韩国的军事实力依旧不强。在魏国的铁血打击下,韩国的新军基本被消灭了。当然了,虽然说当时有着天下强弓箭弩尽出韩国,但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依旧是秦国的剑弩。而且,韩国也是战国末期,被秦国最先灭掉的一个。


康静动漫


战国时代进入后期,实力差距已经是很明显了。秦、楚、燕、韩、赵、魏、齐为当时最强的七国。而且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实力变得更为强大,大有吞并天下之势。其实那六国也不弱,下面就各国实力排一下他们的名次。

第一名非秦国莫属,自从商鞅变法之后,这个国家开始变得强大起来,其中规定无军功者不得受爵位,只要立功,功劳越大赏赐就越多。这极大地促进了士兵的士气与积极性。还有制度相当严厉,一人犯法就会有相关多人连坐。大家都是互相监督,谁也不敢去触犯秦律。

在这样的制度下,秦国开始渐渐地强大起来。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历代国君都非常重视人才,到了秦王嬴政时期更是如此。广招天下才子,积蓄力量,最后才有吞并六国之举。

第二名是楚国,这个国家疆域宽广,人才济济。而且列国之中楚国最先称王,还有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可见其野心之大。在春秋时期楚国战车数量多达2000多部,数量之大可谓列国之首。只是后来的君主昏庸,才导致实力下降。

在秦国灭六国当中,楚国是最难打的。秦将李信带领二十万大军去攻打楚国,被项燕率领楚军追赶三天三夜,大败而归。后来王翦带领六十万大军,去攻打楚国,与楚军相持一年时间,才依靠他的军事才能,胜了项燕所带领的楚军。可见楚国的军事实力也不弱,只是缺少一个英明的领导者。

第三名是齐国,属于沿海国家。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经济,而且该国的铁器也很出名,在列国中是战力很强的。(那个时代大多都用青铜器)到了齐桓公称霸之时,齐国又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使得军力又大大加强了。并且可以与秦国、楚国抗衡。灭了附近几个小国,实力进一步扩大。

在燕国的促使下,形成了五国伐齐,分别是:秦、韩、魏、赵、楚。这几个国将齐国打得最后只剩下两座城池。最后虽然在田丹的努力下复国,但实力已经大打折扣了。

第四名是魏国,这个国家属于三晋之一,与秦、楚、韩、赵、齐相邻。魏文侯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拜翟璜为相,改正一切弊端。任李悝变法图强,想依法治国。又大力重要吴起 ,想在军事上走向强大。

在著名的军事家吴起的带领下,魏国军事实力曾经一度强悍。吴起训练出来的魏武卒十分骁勇善战,为了争夺西河之地魏国还多次打败过秦国。论实力,当时可谓是一方霸主。

第五名是赵国,该国也是属于三晋之一,自从赵武灵王大力提倡胡服骑射之后,赵国从此战斗力大大提升。灭了中山国,打败了西北几个游牧民族,又新开辟了云中、雁门和代三郡。从此声威大震,也成为了秦国的劲敌。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四十万人被坑杀。至此元气大伤,无力争天下。

第六名是燕国,自从燕昭王即位之后,在易水旁筑黄金台,招揽天下人才,开始励精图治。乐毅、邹衍、剧辛等人前来相投。于是燕昭王利用这些人才,治理国家,制定严厉的刑法。至此燕国开始渐渐走向强盛。

乐毅伐齐让燕国走向强盛,乐毅联合、秦、赵、魏、韩、楚这五国大军,直扑齐国一直打到都城临淄。大量的财宝都运到了燕国,使得这个国家一下子富有起来。而齐国被打的最后只剩两座城池了。虽然之后在田丹的策划下,复国成功。但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燕惠王即位之后,由于经营不善,再度沦为弱国。

最后一位就是韩国了,本为三晋之一,分晋之时,该国得到土地面积有些狭小,而且耕地面积少。而且周围都是强敌,秦、魏、楚三国等于把韩国包围了起来。即便如此韩国也是励志图强 ,后来用计吞并了郑国,实力进一步扩大。冶炼技术得到了发展,各国的弓箭和宝剑基本都是从韩国购买的。

韩昭候时由于用申不害变法,国富兵强,百姓渐渐富裕起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泰民安。而且还建立了一个战力非凡的强悍军队,有了这样的军队,韩国在列国纷争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江山太平。

但必定是弱国,秦国席卷六国,韩国成了第一个让人捏的软柿子,终于被身边的猛虎吞吃掉了。

总结:这七个国家,开始的时候强国与弱国上下相差不大。区别在于君主是否英明与昏庸,还有臣下是否是人才还是庸才。加上政策是否开明,经济体系是否强大。有英明的君主,才能看见国家的强大;反之则弱小。这方面秦国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他国家则相差甚远。


咸知天下事


战国末期唯秦独强,秦国既拥有关中形胜之地使其攻守自如,又有巴蜀的财富和粮食供应军需。因此,无论是在地利上还是在国力上,秦国都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强国。

至于其他几个诸侯国大多已经衰落了,不仅显的暮气昏昏,而且还处于攻无力、守不足的尴尬境地。

燕国和韩国就不必提了。燕国除了在乐毅伐齐时雄起过一回以外,就再也没有能力挑战其他国家了。

韩国虽然拥有“天下强弓劲管自韩出”的称号,但是到了战国未期,韩军的战斗力已经一落千丈。

因此,韩国才会毫无意外的成为第一个被强秦吞并的国家,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

而燕国则占了远离秦国的便宜,直到公元前222年才被秦国吞并,成为第五个被强秦灭亡的国家。

相较存在感较低的燕韩两国而言,赵国和魏国还有同强秦一战的资格。然而,由于魏都大梁(开封)临近黄河而又乏险可守,所以导致魏国容易受制于人。

况且,为了抵抗强秦对“三晋”的鲸吞蚕食,长期的战争大大的消耗了魏国的国力,使魏国近乎精疲力竭,终于再也无力抵挡强秦的侵伐。

公元前225年,魏国成了第三个被强秦吞并的国家。

而赵国自“长平之战”惨败之后,就再也没能恢复元气。从此之后,昔日曾经力抵强秦的赵国便风光不再,只剩下苟延残喘了。公元前228年赵国灭亡,是第二个被强秦吞并的国家。

如果上述几个国家属于第二梯队,那么曾经雄踞东方的齐国和曾经傲视天下的楚国,他们本该属于仅次于秦国的第一梯队,也拥有与强秦一较高下的实力。

但是,由于齐楚两国君主昏庸臣子无能,而且还严重误判了“国际”形势,导致出现了一系列战略、战术失误,错失了整合内部力量,反制强秦侵伐的时间和机会。

楚国的三心二意和不思振作,使其无法充分发挥其地广兵雄的实力,导致其在面对强秦的侵伐时,落了个被动挨打的结果!

因此,公元前223年楚国也被强秦吞并了,成了第四个被灭亡的国家!

齐国既因当年“五国伐齐”伤了元气,也因此而余恨难消。

因此,当中原各国处于朝不保夕之际,齐国不仅没有施以援手反而乐得袖手旁观。

中了秦国"远交近攻″之计而不自知,对秦国缺乏应有的戒备之心。

结果,当齐国发现身边的几个国家皆已灭尽,方才惊慌失措的发兵防守西部边界。

哪知,秦军在灭掉燕国之后,却从北面杀将过来!趁齐国不备,一直打到齐都临淄。

由于齐国已经承平了几十年,所以百姓的战争意志不可避免的弱化了,又因猝不及防而难以抵挡秦军。

因此公元前221年,齐国就这么窝窝囊囊地被秦国灭亡了,成了最后一个被强秦吞并的国家。

其实,如果齐国能够有所防备,充分调动其国力抗秦,秦国是无法轻而易举吞并齐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