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後期實力排名是怎麼樣的?你怎麼看?

貓咪小視頻


No、1秦國

秦國在戰國後期的實力可以排第一相信大家都沒有反對吧!大秦虎狼之師,大出函谷關,誰與爭鋒。在伊闕之戰,秦軍一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韓魏從此甘心臣服。鄢郢之戰,秦軍順流而下,楚軍驚慌失措,八百年的楚軍一戰沒落。即使是自己引以為豪的鄢郢之都也被秦軍攻佔,楚國曆代先祖的陵墓也被秦軍焚燒。而後來的長平之戰,趙國幾十年胡服騎射的精銳鐵騎也被秦國一戰摧毀。這一壓倒性實力,支撐住了秦國在戰國後期壓倒性的實力。可見,秦國戰國後期第一的實力是實至名歸。

No、2楚國

楚國自從楚威王去世,楚懷王繼位,就基本沒有打過什麼勝仗。由此,大家可能感覺將楚國的實力排在這有點太高抬楚國了。但是事實上,楚國還是有相當的實力的。楚國立國八百年,沒有被任何國家滅掉,就可見楚國的實力。而且即使在鄢郢之戰之後,楚國也有著和秦國差不多大小的領土。所謂廋死的駱駝比馬大,楚國這隻獅子此時雖然蔫了,但是獅子終究是獅子,不是小白兔可以相比的。

No、3趙國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國軍隊瞬時就有了質的飛躍。接著,趙國又滅掉了中山國。此時的趙國可以說是完全有了在戰國末期爭霸的實力了。但是不幸的是,此時的秦國實在是太強了。雖然趙國此時有戰國兩大名將的加持,但是在絕對的硬實力下,還是被秦軍打殘了。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此時趙國的軍事實力的確強悍。

No、4齊國

齊國在戰國後期真的不怎麼出彩,但是在中期還是相當強悍的。在齊閔王前期,秦昭襄王和齊閔王還曾共同稱帝。此時齊國的實力可見一斑。但是齊國真的是貪心不足蛇吞象,最後,因為吞併宋國導致六國埋怨,最終在燕趙聯軍的打擊下,損失了幾乎全部國土。直到田單使用火牛計,齊國才恢復國土。但是齊國至此也是徹底衰落了。但是看在齊國土地富饒的份上,勉強就排在這個位置吧!

No、5魏國

魏國是戰國前期最強大的國家,在魏武卒橫行的年代,魏國那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魏國強大了便四處樹敵。最終,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被齊國打敗。接著,在河西又敗於秦國。但是此時的魏惠王還是要打腫臉充胖子,三國相王,魏國顏面掃地。在伊闕之戰慘敗後,魏國終於看清楚自己的實力,但是此時魏國已經衰落了,大國的博弈真的不是魏國可以玩得起的了。於是,魏國便乖乖成為了他國的小弟。

No、6燕國

燕國從來就不是什麼大國,更不是什麼強國。燕國最強的時候就是樂毅帶領著眼罩聯軍攻陷齊國的時候。但是燕國這小國一旦變強,就開始洋洋自得,就開始嘚瑟了。當燕國處死樂毅的時候,就是燕國沒落的時候了。在田單用火牛計將燕國軍隊驅逐以後,燕國也是實力大損。而燕國也因為自身偏居北地,農業不發達,從來也不是中原各國的對手。

No、7韓國

韓國,真的就不好意思說是戰國七雄之一。其他國家都有過閃亮時刻,但是韓國卻真的沒有。在韓國以為最為閃亮的申不害變法時期,韓國的軍事實力依舊不強。在魏國的鐵血打擊下,韓國的新軍基本被消滅了。當然了,雖然說當時有著天下強弓箭弩盡出韓國,但是我們最為熟知的依舊是秦國的劍弩。而且,韓國也是戰國末期,被秦國最先滅掉的一個。


康靜動漫


戰國時代進入後期,實力差距已經是很明顯了。秦、楚、燕、韓、趙、魏、齊為當時最強的七國。而且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實力變得更為強大,大有吞併天下之勢。其實那六國也不弱,下面就各國實力排一下他們的名次。

第一名非秦國莫屬,自從商鞅變法之後,這個國家開始變得強大起來,其中規定無軍功者不得受爵位,只要立功,功勞越大賞賜就越多。這極大地促進了士兵的士氣與積極性。還有制度相當嚴厲,一人犯法就會有相關多人連坐。大家都是互相監督,誰也不敢去觸犯秦律。

在這樣的制度下,秦國開始漸漸地強大起來。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歷代國君都非常重視人才,到了秦王嬴政時期更是如此。廣招天下才子,積蓄力量,最後才有吞併六國之舉。

第二名是楚國,這個國家疆域寬廣,人才濟濟。而且列國之中楚國最先稱王,還有楚莊王問鼎中原的故事,可見其野心之大。在春秋時期楚國戰車數量多達2000多部,數量之大可謂列國之首。只是後來的君主昏庸,才導致實力下降。

在秦國滅六國當中,楚國是最難打的。秦將李信帶領二十萬大軍去攻打楚國,被項燕率領楚軍追趕三天三夜,大敗而歸。後來王翦帶領六十萬大軍,去攻打楚國,與楚軍相持一年時間,才依靠他的軍事才能,勝了項燕所帶領的楚軍。可見楚國的軍事實力也不弱,只是缺少一個英明的領導者。

第三名是齊國,屬於沿海國家。利用海洋資源大力發展經濟,而且該國的鐵器也很出名,在列國中是戰力很強的。(那個時代大多都用青銅器)到了齊桓公稱霸之時,齊國又進行了一些改革措施,使得軍力又大大加強了。並且可以與秦國、楚國抗衡。滅了附近幾個小國,實力進一步擴大。

在燕國的促使下,形成了五國伐齊,分別是:秦、韓、魏、趙、楚。這幾個國將齊國打得最後只剩下兩座城池。最後雖然在田丹的努力下復國,但實力已經大打折扣了。

第四名是魏國,這個國家屬於三晉之一,與秦、楚、韓、趙、齊相鄰。魏文侯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知人善任。拜翟璜為相,改正一切弊端。任李悝變法圖強,想依法治國。又大力重要吳起 ,想在軍事上走向強大。

在著名的軍事家吳起的帶領下,魏國軍事實力曾經一度強悍。吳起訓練出來的魏武卒十分驍勇善戰,為了爭奪西河之地魏國還多次打敗過秦國。論實力,當時可謂是一方霸主。

第五名是趙國,該國也是屬於三晉之一,自從趙武靈王大力提倡胡服騎射之後,趙國從此戰鬥力大大提升。滅了中山國,打敗了西北幾個遊牧民族,又新開闢了雲中、雁門和代三郡。從此聲威大震,也成為了秦國的勁敵。

長平之戰,趙國慘敗,四十萬人被坑殺。至此元氣大傷,無力爭天下。

第六名是燕國,自從燕昭王即位之後,在易水旁築黃金臺,招攬天下人才,開始勵精圖治。樂毅、鄒衍、劇辛等人前來相投。於是燕昭王利用這些人才,治理國家,制定嚴厲的刑法。至此燕國開始漸漸走向強盛。

樂毅伐齊讓燕國走向強盛,樂毅聯合、秦、趙、魏、韓、楚這五國大軍,直撲齊國一直打到都城臨淄。大量的財寶都運到了燕國,使得這個國家一下子富有起來。而齊國被打的最後只剩兩座城池了。雖然之後在田丹的策劃下,復國成功。但已經大不如從前了。

燕惠王即位之後,由於經營不善,再度淪為弱國。

最後一位就是韓國了,本為三晉之一,分晉之時,該國得到土地面積有些狹小,而且耕地面積少。而且周圍都是強敵,秦、魏、楚三國等於把韓國包圍了起來。即便如此韓國也是勵志圖強 ,後來用計吞併了鄭國,實力進一步擴大。冶煉技術得到了發展,各國的弓箭和寶劍基本都是從韓國購買的。

韓昭候時由於用申不害變法,國富兵強,百姓漸漸富裕起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國泰民安。而且還建立了一個戰力非凡的強悍軍隊,有了這樣的軍隊,韓國在列國紛爭的情況下,才能確保江山太平。

但必定是弱國,秦國席捲六國,韓國成了第一個讓人捏的軟柿子,終於被身邊的猛虎吞吃掉了。

總結:這七個國家,開始的時候強國與弱國上下相差不大。區別在於君主是否英明與昏庸,還有臣下是否是人才還是庸才。加上政策是否開明,經濟體系是否強大。有英明的君主,才能看見國家的強大;反之則弱小。這方面秦國體現的淋漓盡致,其他國家則相差甚遠。


鹹知天下事


戰國末期唯秦獨強,秦國既擁有關中形勝之地使其攻守自如,又有巴蜀的財富和糧食供應軍需。因此,無論是在地利上還是在國力上,秦國都是名符其實的天下第一強國。

至於其他幾個諸侯國大多已經衰落了,不僅顯的暮氣昏昏,而且還處於攻無力、守不足的尷尬境地。

燕國和韓國就不必提了。燕國除了在樂毅伐齊時雄起過一回以外,就再也沒有能力挑戰其他國家了。

韓國雖然擁有“天下強弓勁管自韓出”的稱號,但是到了戰國未期,韓軍的戰鬥力已經一落千丈。

因此,韓國才會毫無意外的成為第一個被強秦吞併的國家,公元前230年韓國滅亡。

而燕國則佔了遠離秦國的便宜,直到公元前222年才被秦國吞併,成為第五個被強秦滅亡的國家。

相較存在感較低的燕韓兩國而言,趙國和魏國還有同強秦一戰的資格。然而,由於魏都大梁(開封)臨近黃河而又乏險可守,所以導致魏國容易受制於人。

況且,為了抵抗強秦對“三晉”的鯨吞蠶食,長期的戰爭大大的消耗了魏國的國力,使魏國近乎精疲力竭,終於再也無力抵擋強秦的侵伐。

公元前225年,魏國成了第三個被強秦吞併的國家。

而趙國自“長平之戰”慘敗之後,就再也沒能恢復元氣。從此之後,昔日曾經力抵強秦的趙國便風光不再,只剩下苟延殘喘了。公元前228年趙國滅亡,是第二個被強秦吞併的國家。

如果上述幾個國家屬於第二梯隊,那麼曾經雄踞東方的齊國和曾經傲視天下的楚國,他們本該屬於僅次於秦國的第一梯隊,也擁有與強秦一較高下的實力。

但是,由於齊楚兩國君主昏庸臣子無能,而且還嚴重誤判了“國際”形勢,導致出現了一系列戰略、戰術失誤,錯失了整合內部力量,反制強秦侵伐的時間和機會。

楚國的三心二意和不思振作,使其無法充分發揮其地廣兵雄的實力,導致其在面對強秦的侵伐時,落了個被動挨打的結果!

因此,公元前223年楚國也被強秦吞併了,成了第四個被滅亡的國家!

齊國既因當年“五國伐齊”傷了元氣,也因此而餘恨難消。

因此,當中原各國處於朝不保夕之際,齊國不僅沒有施以援手反而樂得袖手旁觀。

中了秦國"遠交近攻″之計而不自知,對秦國缺乏應有的戒備之心。

結果,當齊國發現身邊的幾個國家皆已滅盡,方才驚慌失措的發兵防守西部邊界。

哪知,秦軍在滅掉燕國之後,卻從北面殺將過來!趁齊國不備,一直打到齊都臨淄。

由於齊國已經承平了幾十年,所以百姓的戰爭意志不可避免的弱化了,又因猝不及防而難以抵擋秦軍。

因此公元前221年,齊國就這麼窩窩囊囊地被秦國滅亡了,成了最後一個被強秦吞併的國家。

其實,如果齊國能夠有所防備,充分調動其國力抗秦,秦國是無法輕而易舉吞併齊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