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每个想提升阅读的读者,都不能错过这本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语文“部编本”新教材偏重阅读。阅读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以往的水平。

《如何阅读一本书》每个想提升阅读的读者,都不能错过这本书

为了提倡阅读,初中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教学结构。也增加了多种阅读方法教学的分量。比如会教孩子默读、跳读、猜读、比较阅读等多种方法。

较之前的教学只教精读,丰富了许多。但不得不说,这些方法还是细碎的,不系统的。也就是说,光靠课本里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满足阅读的更高要求。

因为随着孩子的阅读量提升,他们的阅读并不是更加顺利,而是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和疑惑。

比如:书那么多,哪些值得读?拿到一本书,应该泛读还是精读?一本难度较高的书,怎么读才能吃透?不同的读物又要用什么方法去读呢?至于给个阅读主题,让你去读,就更没有头绪了。

阅读是需要指导的,不然很难进入到更高层次的阅读。可惜的是,我们虽然不缺少读书方法的经验总结,但是说到具体指导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经验,就弥足珍贵了。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堪称读书人的“圣经”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了。它是一本系统教授阅读的经典书籍。一般读书遇到的问题,读懂它,就全部迎刃而解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每个想提升阅读的读者,都不能错过这本书

它可能更适合有一定阅读基础的读者,之所以也推荐给小读者们,实在是因为太多人对它“相见恨晚”了。因为读过它的人,都对读书这件事有了颠覆认知,变得豁然开朗了。


01.

几乎每个遇到这本书的人

都深感幸运


那么这本书具体神奇在哪里呢?我们下面一一讲清楚。

为了让大家信任这本书,似乎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作者。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由两位作者合著的。

莫提默·J·艾德勒是美国学术界和出版界的传奇人物。除了写了本书的初版,还因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出生于书香世家,博览全书,才华横溢,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因故离任后,开始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初版发行30年后,范多伦大幅度增补改写,再版发行。

看了两位的工作内容,就知道他们非常严谨,整本书始终保持着一种极为严谨的科学态度。

作为两位饱学之士的智慧结晶,几乎每个遇到这本书的人,都深感幸运。

《如何阅读一本书》每个想提升阅读的读者,都不能错过这本书

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你可能还会有个疑问:关于读书,即使有经验传递、有好的方法技巧,也不至于用三四百页文字来说明吧?

有这种疑问,只能说你还是把看书当消遣,并没有进入真正的阅读,不能从阅读中获得真正的成长。这不是夸张,为什么这么说呢?看完下文你就明白了。


02.

四个阅读层次

但很多人一生都停留在第一层


我们先来一起看看这本书都讲了哪些内容。

全书一共分为四篇内容,重点穿插讲了阅读的四个层次,由浅到深递进分别是: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这四个阅读的层次,是本书的理论基础。

先看第一篇内容。它讲了阅读的前两个层次。

首先是基础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最基础的阅读了,事实上也不简单。

儿童在具备纯熟的阅读能力之前,至少经历大概4个截然不同的阶段。这四个阶段都属于基础阅读的层次。分别是:

第一阶段,阅读准备阶段(大概到六七岁):身体、智力、语言、注意力等等方面的准备。

第二阶段,学会读简单的读物(相当于一年级学生):有了最初的读写能力。

第三阶段,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一般等于四年级结束):学会不同目标与不同领域的阅读方法。

第四阶段,精进了前面所学的技巧(有的到小学毕业能够达到,有的则需要到初中毕业才能达到):能消化他的阅读经验,可以对比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观点了。


值得注意的是,基础阅读四个阶段都有老师在旁指导。没有老师指导,不经过阅读训练,可能很多人的阅读层次,一生都停滞到这个阶段。不知道如何超越基础阅读,做更进一步的阅读。这也是一定要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原因。

《如何阅读一本书》每个想提升阅读的读者,都不能错过这本书

有指导不会走弯路,能尽快入门。但最好的阅读,永远是主动阅读。这是本篇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的精华。

没有兴趣,就不爱主动,便很难进入更深层次的阅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03.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

可以帮我们节省大量时间


接下来阅读的第二层次,就是检视阅读了。作者讲了检视阅读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有系统的略读。第二种是粗浅的阅读。

略读和粗读,不是让你真的“囫囵吞枣”。

检视阅读的主要目标是从表面观察一本书,解决一本书所探讨的问题、基本结构、组成部分三个问题。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方法。具体方法可以去书里找。

总之,学会正确的检视阅读,会帮你节省很多宝贵的阅读时间。


04.

最重要的分析阅读

一定要重视


本书第二篇讲了阅读的第三层次——分析阅读,这是本书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分析阅读是指全盘、完整地阅读一本书,目的要能达到咀嚼、消化和完全理解一本书。可以理解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精读。但这里精读的是整本书,不是单篇课文。

作者以论说性书籍(传达知识的书)为例,把分析阅读分为三大阶段,十五个规则。给大家从书里摘了出来,分别是:


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提供了4个规则可循。

(1)依照书本的种类和主题进行分类——虚构类VS论说类、实用性VS理论性、哲学VS科学VS历史。

(2)概括一本书——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什么。

(3)按顺序和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即找出框架,列举提纲。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5)诠释书里的关键词,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解决问题、未解决问题,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

A评论的智慧礼节

(9)不要轻易批评,除非你已经真正读懂了。

(10)理性表达意见,不要争强好辩,非辩到底不可。

(11)评论时,要分得清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判观点的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三大阶段紧密相连,层层递进。如果高质量地完成每一项内容,一定可以吃透一本论说性的书籍。

《如何阅读一本书》每个想提升阅读的读者,都不能错过这本书

不过需要提醒一下,这是一个理想化的阅读规则。可能并没多少人能做到,即使做到,也不可能用它阅读很多本书。

那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力气明白这些规则呢?这是一个仔细阅读的衡量标准,它能够提醒我们,遇到值得精读的书,可以有规律可循,而不是一味浮面地阅读大量的书。

再就是,讲完以上规则,作者单独讲了一下辅助阅读,即讲如何运用导读和摘要、运用工具书、使用字典、百科全书等实用技巧。


05.

以不同阅读方法接触不同读物之道


以上分析阅读的规则,并不适合全部类型的书。那么接下来,书的第三篇便详细介绍了阅读不同类型的读物的不同方法,这是范多伦增加最多的部分。这里没有继续强调阅读的层次,而是讲了非常实用的阅读方法,读完就能上手用。


·实用型的书

·想象文学

·故事、戏剧与诗

·历史书

·科学与数学

·哲学

·社会科学


书里清晰地指出了以上7类不同类型书籍各自的特点,以及阅读它们时所要注意的种种细节。

这部分在我看来,非常好的一点是,可以纠正孩子只偏好阅读某种读物的问题。很多孩子阅读也“偏科”,只喜欢想象文学或者历史书、科普书,某一类型的书。

这部分内容,正好给了孩子们对不熟知领域的读物有了一个简单认识的机会。再接触起来,就不会那么抗拒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每个想提升阅读的读者,都不能错过这本书


06.

主题阅读建立在自主阅读之上

帮我们获得心智的成长


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讲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最能帮助我们提升的一种阅读,也是最复杂最系统的阅读,涉及同一主题的许多本书。

在主题阅读中,检视阅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需要通过检视阅读来厘清自己想要研究的概念,确定研究范围,才能把我们要阅读的书简化到一个合理的程度。

主题阅读分为五个步骤,不难总结:

(1)浏览所有相关书,找出相关章节。

(2)创造中立词汇,带引作者和你达成共识。

(3)建立中立主旨,列出一系列问题。

(4)界定主要和次要一体,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陈列出来。

(5)分析这些讨论——按照顺序排列,以突显主题。

主题阅读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抛出的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在于在追求理解的过程中,可以多贡献一种不同的形式。那么在这种阅读下,才能达到本篇的主旨——阅读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心智的成长。

再强调一遍,这目标想达成,必须建立在主动阅读的基础之上。

最后的提醒:很多人的阅读水平不能进步,却不自知。是因为阅读需要系统训练,并不是拿到一本书,从头看就行。这样效率未免太低了。

看完本书,最起码你能明确自己到底处在阅读的哪个层次,以及该往哪方面进步。

以上说了这么多,那这本书没有缺点吗?在我看来,也是有的:其一,翻译。翻译整体是不错的,但是个别地方不符合中文表达的习惯,以至于读起来会有点累。其二,这本书讲的比较深,开始读是有一定的阅读难度的。

大家注意这两点,就可以好好利用这本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