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公司止步天价收购公众号,全通教育联姻吴晓波胜算几何?

周末,全通教育拟收购吴晓波的杭州巴九灵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96%股权的消息可谓是刷爆了整个市场。

其中巴九灵相关的自媒体公众号包括吴晓波频道、酒业家、得料地产频道、十点读书等。这意味着A股市场又增添了一例收购公众号的案例。

可曾记否去年三起收购公众号失败的案例?

在A股市场里,收购公众号的案例也不少见,但绝大多数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结局,去年就有三次失败收购的案例。

最近一次是在去年9月11日,利欧股份披露了公司与苏州梦嘉传媒有限公司股东签署收购意向书。后者的微信公众号包括“小果妈咪”、“每天健康养身”、“伴读书房”等。它的整体估值预计为其2018年承诺净利润的12倍,即整体预估值为31.20亿元。交易金额为23.4亿元,约等于利欧股份去年上半年营收的40%。

12倍溢价,近四成的半年营收,让它第二天收获了一个涨停。但是一个月后,利欧股份就终止了联姻苏州梦嘉传媒的计划,理由是“鉴于近期证券市场的巨大波动,协议各方对标的公司估值存在较大差异”。

而在此之前,瀚叶股份曾于去年4月27日发布重组预案称,拟向浆果晨曦、纪卫宁、绩优投资、绩优悦泉、众晖铭行等交易对方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合计持有的量子云100%股权,标的资产作价38亿元(后下调为32亿元)。

量子云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主要运营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运营公司,旗下共有981个微信公众号,累计粉丝2.4亿人。

不过这笔交易在半年后也告吹了,原因是“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及产业政策发生变化”。

第三笔失败的交易是骅威文化在去年6月5日至11月22日停牌时抛出的15亿元收购计划,收购对象是旭航网络,旗下自营的微信公众号有“最爱杭州”、“印象杭州”、“魅力上海”“北京大北京”等。

而这笔交易中其估值同样遭到了质疑。在这笔交易发生的一年之前,实达集团收购旭航网络的价格为9.4亿元,收购价格在一年内上涨近六成确实有点不可思议。

虽然去年有过三起收购公众号的失败案例,但是也有成功案例,比如2016年底美盛文化以2.17亿元收购同道文化72.5%的股份,后者的公众号同道大叔的作者蔡跃栋套现了1.78亿元。

另一个收购成功的是星期六收购杭州遥望网络,当时的收购总价是17.71亿元,在去年12月6日获得证监会审核有条件通过。

目前,全通教育尚未公布此次交易金额。但是根据之前杭州巴九灵A轮估值为20亿元的情况来看,全通教育为了收购它,钱包可得大出血。

两年高管套现近7亿、商誉仍存7.5亿何解?

且不论这笔收购价格是多少,交易能否成行,但一提起全通教育的发展历史,它可是满满的套路。

全通教育是一家主营家校互动信息服务的公司,于2014年1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不久后便开启了疯狂的并购模式。北京继教网技术有限公司(交易价10.5亿元)和西安习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交易价8000万元)等标的被纷纷收入囊中。这样的收购让它在当时复牌后收获了4个涨停。

不过这不是它一路高涨的结束,当年适逢大牛市,又加上自己的买买买模式,股价从2014年5月的34.6元拉升到了2015年5月的467.57元,成为了一只不折不扣的十倍股。

除了股价的高歌猛进,并购标的还为公司提供了丰厚的利润。具体来看,在2015-2017年之间,这两家公司为全通教育贡献的净利润比例为71.53%、81.97%和168.72%。

虽然这些并购标的让全通教育是赚得盆满钵满,但在此之前,它的疯狂并购模式亮起了红灯。

从净利润上看,公司自2014-2016年里处于上升的态势,但在2017年里出现了下滑的情况。而且在2017年半年报时,它的这两个并购标的净利润分别是702.42万元和-911.59万元,净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


去年三公司止步天价收购公众号,全通教育联姻吴晓波胜算几何?


当然,这并不是全通教育噩梦的结束。根据它去年的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来看,公司商誉减值金额约6.43亿元,净利润为亏损6.21亿元,出现了首次亏损。

虽然去年年报减除了6.43亿元的商誉,但根据三季报来看,它的账面上有13.93亿元的商誉,这意味着还有7.5亿元的商誉隐患。

当外延并购遭遇瓶颈后,公司的股价也在2015年牛市终结后开启了一路下跌的走势,截至今日收盘,股价已较当年下跌超九成(前复权)。

在业绩下滑、股价下跌的同时,公司高管也开启了疯狂的减持模式。自2017年以来,他们共套现了6.87亿元,减持7251.64万股。


去年三公司止步天价收购公众号,全通教育联姻吴晓波胜算几何?


而之前写过《我为什么从来不炒股》的吴晓波,通过这笔交易登陆A股市场,会不会与公司的高管一样,玩起套现减持割韭菜的套路后,大喊一句“真香”呢?

在过去收购公众号的案例中,估值过高、内容生产能力不足等成为了投资者质疑的重要因素。同时最近监管层的自媒体清理整治专项行动,让这笔收购案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如果全通教育再玩一次天价收购,公司的商誉风险如何解决,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最终受伤害的是否为中小投资者,都是大家需要深思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