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杀了岳飞后,金国为何没有趁机消灭南宋呢?

大帅252990946


这个问题似乎在给我们传递一种论调,那就是岳飞活着金国就不能消灭南宋,岳飞死了,金国就能轻而易举消灭南宋......

岳飞虽然很能干,岳家军实力也不错,但是,却并不是两国战争中的决定因素。中兴四将中的另外三家势力,就兵力规模而言,其实都在岳家军之上,再者而言,岳飞一人身死,岳家军依然还是存在的,并没有被消灭,只是被朝廷收编了。

事实上到了宋高宗绍兴年间,南宋中心四将加上其他将领如刘錡、吴玠等都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公元1140年,金国大举侵宋,打算一举灭宋,然而各路金兵接连惨遭失败,在顺昌之战中,宋军以少胜多,击败了金兵,后来郾城之战,岳飞岳家军大破金兵。

短短一年间,一扫自北宋灭亡以来的颓势,似乎北望中原,收复故土有望。然而这时候,金国内部也似乎意识到侵宋已然不再现实,为了榨取更多的利益,于是打算跟宋议和。

宋高宗或许有想要媾和偏安心思,又或许接议和接除诸将兵权,以防尾大不掉,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于是两者一拍即合,绍兴和议遂成。

绍兴和议的背景是在金兵节节败退,宋军取得一定军事优势的前提下才得以签订的。金国在军事上相对而言还是保持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不足以灭亡南宋,同时到了这一时期金国中央的政治斗争也十分尖锐,早在金熙宗即位之初主战和主和派就已经形成,主和派的声音一度压过主战派,只是当时首次洽谈议和割让河南、陕西等地让主战派完颜宗弼十分不满,才有了1140年的这次侵宋,结果金兵大败,考虑到灭宋已经不可能,强硬的完颜宗弼遂与南宋主和派和谈,最终签订了和议条约,并且要求杀掉在郾城大败金兵的岳飞。

为了说明金国没有实力侵宋,笔者接着就即介绍一下发生在绍兴议和20年之后的金国再次大举侵宋。

1150年,金熙宗被左丞相海陵王完颜亮所杀,完颜亮称帝,为了完成攻灭南宋统一天下的壮志,他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战争准备。他迁都于燕京(北京),加强了中央集权,将驻扎上京会宁府金世宗一系的衍庆功臣完颜宗干和完颜宗翰的军队收归金廷管制,金国到了这一时期,算是整合了所有军队。

到了1161年,金国遣使南宋要求重新划分国界,实际上这是完颜亮开展的借口,因为南宋必定不会答应。在南宋拒绝之后的同年 完颜亮亲率大军兵分四路由汴京出发,开始大举侵宋。

金军东路水军在胶西(山东胶县)被宋将李宝水军所败,之后金国西北契丹叛乱,镇守东京辽阳府的葛王完颜雍自立为帝,在后院起火的危急时刻,完颜亮不管不顾,继续渡江,他的先遣部队在采石一战被南宋名将虞允文所败,战船被焚毁,完颜亮仍然不死心,还想强渡长江,部下极力反对无效后,发动兵变干掉了完颜亮。自此以后,一直延续到金国北方被蒙古占领迁都汴京后金国最后的岁月中试图攻宋,就再也没有灭宋之举。

120年的金国,其实实力最强的时期也就是灭契丹和灭北宋的那30几年的时光,金世宗之后,到了金熙宗时期,对南宋早就丧失了绝对军事优势。如果金国具备灭亡整个宋朝的实力,何必在建炎的四个年头里一路追杀宋高宗无果,打到江南却最终还是被赶回江北?


朝代说


赵构杀了岳飞后,金国与南宋的和议同时达成,他们签订的和约叫《绍兴和议》,和议的主要内容包括:金人把俘虏到金国后在五国城去世后的宋徽宗的棺材交还南宋,同时将赵构的母亲韦太后送回;南宋君主向金国君主称臣,要求世世子孙谨守臣节,金国册封赵构为皇帝;金国和南宋,东边以淮河中流为界,西边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向金国纳贡,每年纳白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和约签订后,金国和南宋休战,赵构将行在安置于改名为临安的杭州,从此偏安一隅,不图进取。而金国也捞足了好处,自然见好就收,再来趁机消灭南宋,不就出尔反尔了?作为一个国家,没有这样苍黄翻覆的,按照常理不会这样。此为不趁机消灭南宋的第一个原因。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金国多年征战,对生产和国力的影响损耗也是不小的,他也有部众,也有赖以立足的黎民百姓,他们也要休养,如果一味征战,老百姓抽丁、征粮、补给、供需,无异于敲脂吸髓,把他们的老百姓逼急了,也怕后院失火,这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上面这些原因还不是最主要的,让人哑然失笑的是,金国开始压根儿就没打算占领江南之地。南宋无论经济和文化都远远发达于金国,侵略文北宋,靠的是人高马大的武力和杀人不眨眼的残忍,烧杀抢掠才是他们的强项,至于要统治整个华夏民族,就眼高手低了。

北宋灭亡后,金国攻打南宋,他们最初的预期,也只限于秦岭淮河以北,对于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是力不从心的。金国先后不遗余力地扶持张邦昌和刘豫政权,就是缺乏底气和信心的反映。但是,赵构开始没能力,后来没骨气,丢城弃地,落荒而逃,让金国觉得打南宋,比当年打北宋还容易得多,所以才会沿着赵构的逃跑路线,一路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

1129年,被追杀得惊恐万状的赵构曾经给金军左副元帅粘罕写过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八月日,谨致书国相元帅阁下,某昨遣洪皓输恳切之诚,惧道途梗塞,或不时布闻,则又令崔纵进书御者。既遣使者于庭,君臣相聚,泣而言曰: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大国之征小邦,譬孟贲之搏僬侥耳。以中原全大之时,犹不能抗,况方军兵挠败,盗贼侵交,财贿日朘,土疆日蹙。若偏师一来,则束手听命而已,守奚为哉。自汴城而迁南京,自南京而迁扬州,自扬州而迁江宁,建炎二年之间,无虑三徙。今越在荆蛮之域矣,所行益穷,所投日狭,天网恢恢,将安之耶?是某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一身彷徨,局天蹐地,而无所容厝,此所以朝夕鳃鳃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己也。恭维元帅阁下,以宗英之重,行吊伐之师,谋略如神,威权不世……”

真是极尽摇尾乞怜之态,极尽奴颜婢膝之状,面对这样软弱可欺的对手,金兵怎么不好好地干上一票、抢掠一番然后得胜归朝呢?金国打南宋也有一个在试探性的过程中逐渐扩大战果的过程,至于不灭,本来就没这打算和能力,如此而已。


帝国的脸谱


因为此时金国已经没有能力消灭南宋了!

1141年南宋与金国之所以能够议和成功,就是因为金国已经没有能力消灭南宋。



对于这一点,金国自己看的很清楚。所以才会同意议和。以金国做派,能吞并南宋,就绝不会和谈。最后实在打不动了,这才放弃吞并南宋。

对于这一点,赵构也看的很清楚!

1141年,再一次打退金兵对淮西的进攻以后,赵构自信满满的说,现在金兵就算大军再次南下,也不能怎么样了。





他不是盲目的自信。他的底气,来自于南宋军队对金兵的连续胜利。

此时的南宋,有兵30多万,而且都是久竟战阵的老兵,经验丰富,战力十足。南宋内部稳固,各地乱兵、盗匪全部剿灭。南宋已经度过了最初几年混乱而脆弱的阶段,沿秦岭淮河一线建立起巩固的防线。


相对应的,金国实力下降。金兵在与南宋军队的作战中,伤亡巨大,战力迅速下降。

一升一降,南宋与金国实力接近了。

所以,赵构敢杀岳飞。所以,金国愿意议和了。

实力、实力、实力。一切都是因为实力。


上将嗳福斯


题主这么问,显然是太过于高估当时岳飞的地位了。

岳飞是抗金主力,这显然是不用质疑的。

但是主力,不代表全部。

不是说岳飞一死,南宋的防务就瘫痪了。

这就像是人类发明了电之后,生活显然会更好。但是如果没有电,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当时岳飞对于南宋朝廷来说,就是这个状态。

如果岳飞一死,南宋的防御系统就瘫痪了的话,借宋高宗十个胆子,他也不可能杀岳飞。

所以即使岳飞死掉了,金国也无法轻易的灭掉南宋,这是其一。

其二是当时杀岳飞的背景,是宋金两国都想要休战。

杀岳飞,一方面是高宗皇帝自己想杀,另一方面也有一点给金国投名状的意思。

所以宋金两国停战已经是迫在眉睫,和岳飞之间的关系其实不大。

所以在高宗皇帝杀掉岳飞之后,金国并没有出兵南下。

我是@盗帅夜留香,关注我,一起讨论更多的文史话题。


盗帅夜留香YE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开国皇帝,岳飞是他手下的一员大将,还有其他很多文臣武将。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年),岳飞被赵构下诏赐死,此后南宋还延续了100多年,悦史君来分析此中要害。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等人被金兵带往北方,赵构即位建立南宋,此时岳飞只是无名小卒,上书求战就被直接开除。

由于金兵多次南下,宋军无法抵抗,赵构一路颠沛流离,有段时间甚至躲在海上不敢上岸,一面积极防御一面派人主持议和,直到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才在杭州安定下来。

这段时间岳飞主要跟随宗泽、杜充等人作战,后来又打击杨么等反叛力量,但并没有主动勤王之举。

当时,主持抗金的主要将领有张浚、韩世忠、岳飞等人,金兵虽然多次进攻,但没能对南宋取得大优势,夹在中间的刘豫伪齐政权不成气候。

但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发生了宋军部分将领投降伪齐的淮西军变,让赵构对岳飞等人也产生不信任,加快安排秦桧等人议和。

此时,金朝方面也有意跟南宋议和,还把伪齐取消,提出归还北宋部分领土,并送回韦太后和宋徽宗遗体等条件,赵构君臣自然是积极接洽。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金兵再次南下,但宋军的抵抗也很激烈,赵构在得胜的情况下要求班师,加快议和步伐。

一年后,赵构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军权,秦桧等人还设法杀害了岳飞,绍兴和议成功,南宋总算稳定下来。

岳飞是抗金一员大将,但还有很多将领在抗金第一线,金兵和南宋实力相当,自然是灭不了南宋的,悦史君再来看看后面,元朝打遍欧亚大陆,金朝都灭亡了,但南宋还是坚持了几十年,说明实力还是很强的。

赵构之所以要解除岳飞等人的兵权,坚决主张议和,说到底是因为南宋刚刚建立,如果要跟金朝作战,就得加重老百姓的税负,自然是民变四起,将领拥兵自重,南宋怕是要早早玩没了。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岳飞被杀,影响很大,上至朝廷官员,下至黎民百姓,对宋朝的“高管”们心生各种怨恨,赵构和秦桧的行为真地做到了“亲者痛仇者快”。这个仇者,自然是金国了。

对于金国来说,没有比对手自斩大将更高兴的事了,即使如此,金国也没有乘机南下去“消灭南宋”,这是为什么?难道是金国人笨吗?当然不是。

岳飞虽死,但能战的将军还有好几位,这种情况金国要考虑的

岳飞非常出色,但绝对不是“一枝独秀”,因为还有韩世忠、刘锜、李显忠等“中兴”名将。

韩世忠,大家可能都知道,其人虎背熊腰,有勇有谋。出生在贫寒之家,但军事指挥能力天赋异禀。在和西夏的对战中,在和金国的对战中,都立下过汗马功劳。岳飞死时,韩世忠绝对是南宋的脊梁,虽然已经五十二岁了,但不容小觑。

刘锜,年龄与岳飞比较接近,先是建功立业在西夏,公元1140年,在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军,后来在“柘皋之战”中再次大破金军。岳飞死时,刘锜正是年富力强之时,金人绝不敢轻视。

李显忠,比岳飞小几岁,此人胆子大,武艺高。曾经数次率军抵御金军入侵,岳飞去世时,李显忠才33岁,而且对金有着血海深仇。不仅如此,李显忠深知金国内部情况,因为延安失守时,曾被迫降金,后来找出机会南下,全家老幼被金所杀。在和金对战中,李显忠不惜力,敢拼命。

魏胜,弓箭手出身,岳飞死时,已经小有名气,胆略过人,枭雄善战,是个很有实力的年轻小将。

基于南宋还有一战之力,所以,虽然岳飞死了,但金国不敢大举南下。

金国实力差点意思,连年征战,积累还不够

金国灭了大辽,又灭了北宋,连年征战,实力受损。

古代也好,现代也罢,打仗就是打钱。南宋国防和军队实力一般,但钱还是不少,特别是南方更是富庶繁华之所在,如果金国一时半会拿不下南宋,那么势必会被拖入战争的泥潭。

一旦开始打持久战,战线拉得很长的金国,就不占优势了,一方面要对抗南宋,一方面也要防范蒙古草原各部落,虽然此时的蒙古草原并没统一,但如果发现有好的机会,谁能保证,大点的蒙古部落不会偷袭自己的大本营呢?

事实上,后来的金国还是没稳住,继续攻击南宋,但南宋没攻下来,自己真被统一后的蒙古抄了后路,直接给灭了。

金国此时的领导者和军队,灭了北宋后,开始追求安逸。岳飞死前,金国和南宋签订了和平协议

金国刚开始建国时,非常猛,靠一个万人团队,就能叱诧风云,当时流传一句话“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

就是靠勇猛无敌的团队,金国打败了大辽,成为了一方霸主。当了霸主后,继续南下攻打北宋,金人再次证明了他们的勇猛,北宋被打趴下不说,还俘虏了两位皇帝,众多王公贵族。

随着在大都市的生活,被宋朝文化影响,金人开始注重享受了,从上至下,汉化的很厉害。

俗话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样的状况下,金国军队的作战能力也开始逐渐下降。

而此时的金国皇帝是金熙宗,这个皇帝不喜欢战争,喜欢汉人文化,喜欢和平,喜欢任用主和派人员。

在岳飞死前,金熙宗和南宋赵构于1141年11月签订了“绍兴和议”,协议规定,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南宋属于金国的附属国,南宋皇帝有金国册封,金国重大事宜,以及领导人过生日等,南宋需要派使臣庆贺。

大家想想,金国这任皇帝不好战,而且已经和南宋签订了和平协议,南宋已经称臣了,还能再去战吗?短期之内,是不能了。

十多年后,金熙宗不在了,金国撕毁了协议,战事重启。

岳飞死后,金国没有乘机攻打南宋,有三方面的原因:南宋还有众多名将,还有一战之力;连年战争,金国实力还是不够,怕被拖入泥潭;皇帝不喜战,军人不愿战,签订了和平协议。


蓝风破晓


金国从来没有灭南宋占其地的打算

这样说,肯定有很多人不相信,但事实如此:

1、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坚持海上之盟,在帮助北宋夺取燕州后,再要求北宋给些军费,就给回北宋。

问题就在于北宋的不满足,得到了燕州,还想要得到不在海上之盟协议中的平州,并册封平州的张觉为世袭节度使。

在燕州问题上,金国要求北宋给钱充作军费、迁移燕州之人,这在北方草原民族来看,这是他们应得的酬劳;北宋得到燕州土地。这是公平的交易——谁愿意免费为你做事呢。

在完颜阿骨打明确不把平州给回北宋,本身是合理的(平州是投降金国,而非北宋),又没有违反海上之盟的协议(石敬瑭割让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不包括平州)。

复原的沈阳一带古人渔猎生活


2、在完颜宗翰、原辽国燕地汉人不愿背井离乡共同要求下,继位的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决定以宋徽宗册封平州张觉为由,夺取燕云二州这两个战略要地。

于是发生了第一次金军包围汴梁的事情,北宋割让太原四镇作为停战条件。如果执行,基本上双方无事。

但北宋不履行约定,于是金国发动第二次围攻辩论,并达成了两国以黄河为界的初步协议。

但由于金太宗不再信任赵氏宗族,坚决不肯立赵氏为皇帝,强迫北宋大臣立张邦昌为帝。这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强扭的瓜不甜。张邦昌等金军一走,就把皇位传给了赵构,开始了南宋。

如果完颜宗翰接受在金国的宋徽宗要求承认赵构皇帝的合法性请求,金宋战事也就基本上结束了。但完颜宗翰没有听从,反而立刘豫为帝,并派遣完颜宗弼等直入江浙到处抓捕赵构,意图抓住赵构,强迫南宋大臣拥护刘豫。

但刘豫实在没有能力,比起赵构更没有能力:没有治理能力就算了,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金国一怒之下,夺取了南宋的陕西。

后来因为蒙古人在北方草原冒头,加上西方的耶律大石的西辽也非常热闹。金国认为没有必要为了河南、陕西这两块金国不想要的土地,长期和南宋开战,导致没有能力制服蒙古、攻打西辽,于是就主动提出归还河南、陕西给南宋,两国以黄河为界。

完颜宗弼不服,因为河南地是他常年管辖的地方。最后完颜宗弼撕毁和盟,再度开战。打了2年,金宋双方都觉得没有意思,不想打了,于是就签署了绍兴和盟,以淮水为界。

即:金国灭北宋、和南宋争夺两淮、川陕,都是一系列因素的推动:

开始是原辽国燕人不愿意迁离到东北而背井离乡,

然后是北宋不愿意割让太原四镇,

再是完颜宗翰认定只有黄河才能保障金国,

再然后是金国否定赵氏宗室的诚信,不肯立赵氏,

最后是是否要河南、陕西这两块汉地的问题。

如果不是因为完颜宗弼长期呆在河南进而撕毁和约,金国对河南、陕西二地并不感兴趣。更别说是跨越长江灭南宋。

对于完颜阿骨打、完颜宗翰等坚持北方游牧、渔猎传统思想的人来说,辽朝和北宋澶渊之盟之后的百年和平、共处的状态是最佳的理想状态。

完颜宗翰的话完全体现了金国没有占据黄河以南土地的意愿:

“自古有南即有北,不可相无也。”

不能有北国而无南国,也不能有南国而无北国。

综述

无论是契丹、女真,还是后来的蒙古,都不对黄河以南,特别是长江以南的地方感兴趣,没有想要占据南方的意愿。就如同汉人没有占据漠北、西域、东北一样的心理。大家都认为对方的土地是没有价值的蛮夷之地:

游牧、渔猎民族认为南方土地不能进行游牧、渔猎,只能种地,根本没有用;

农业汉人认为北方草原不能进行耕种,只能游牧、渔猎,同样没有任何价值。

忽必烈之所以灭南宋,更多是因为南宋扣留了他派遣谈判的使者郝经。南宋表现出来强硬的对抗态度。

因此,一个岳飞,不能让北方游牧、渔猎民族对江南这个没有价值的土地产生兴趣。岳飞的生死,无力反转几千年草原文明的价值观。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1141年11月金朝使臣萧毅来到江南册封赵构为宋国皇帝,带来了和议文本,从赵构向金熙宗称臣到两国边界划分和岁贡银两做了详细规定,其中包括南宋不得随意更换宰相,还有一个不成文的重要口信,那就是必须置岳飞于死地。这个条件虽然不成文,可是所有绍兴和议内容达成的前提条件。

金国签订绍兴和议的动机是什么,是金朝已经没有能力鲸吞整个南宋,金朝的军事实力已经大不如以前,按金兀术自己的说法,“我自起兵以来,从没有陷入今天这样的窘境”。

作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金朝的崛起和对南方的觊觎只是停留在抢掠的层面上,靖康年初的南侵能够扫荡河北各州县,迅速推进到汴京已经大大出乎意料,他们根本没有做好灭亡宋朝的心理准备。宋朝割了地,赔了巨款送了人质就引军北还。靖康元年末又卷土重来,结果靖康之耻徽钦北俘,即便是如此,金朝显然还是没有打算长久留在中原统制自己打下的江山。

中原毕竟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地利人和同白山黑水截然不同,金朝的行政架构还没有从原始氏族社会向封建王朝蜕化完全,所以他们只能选择伪楚,伪齐等傀儡政权来替代金朝管理占领区。

军事上自1130年过后,随着南宋中兴四将的崛起,和金兵长期对垒也总结出不少应对金兵的战法。在四川和尚原,大散关,金军损兵折将,在河南顺昌,郾城,临颖宋军大捷,金兀术拐子马,铁浮屠精锐皆失,岳飞发出了“等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的冲天豪言。

十二道金牌功亏一篑,十年武功废于一旦,宋高宗出于自己的政治需要和金朝苟合,原本已经色厉内荏的金朝乐得绍兴和议的达成,不仅在领土岁币上捡了便宜,而且还去除了他们认为有最大威胁的将领岳飞。

从此双方形成战略相持平衡状态,北方政权逐渐汉化,双方能征惯战的宿将老的老,退的退,南北哪一方撕毁协议出击都不会捞到便宜,1161年完颜亮的南征在安徽采石大败,南方“隆兴北伐”也折戟沉沙。

在双方僵持之下,军事战斗力持续下降,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也逃避不了中原王朝其兴也忽其衰也忽的规律。到了金哀宗时期,金朝面对如狼似虎的蒙古铁骑节节败退,失去北方大片土地,想堤外损失堤内补,征伐南宋抢点地盘最后都只能铩羽而归。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一个政权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个超级英雄。岳飞的确有很强的军事能力,但是在当时的南宋来说,他只是众多将领中比较优秀的一位。宋朝虽然名将不多,但是辅助赵构建立南宋的韩世忠、张俊、吴玠、刘锜、刘光世等等也都曾建立很大的功勋。而海陵王完颜亮即位之发动三四十万大军南侵,最终在被毛主席称赞为“千古一人”的虞允文的阻击下失败。

而岳飞被杀之前,宋、金两国之间就已经达成了“绍兴和议”,而促成绍兴和议的代价,当然不是岳飞的性命。而是割让唐州、邓州等地,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宋向金称臣、宋每年给金国银、绢二十五万两匹等等。绍兴和议签订之后,两国之间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战争状态,开始维持基本和平。所以,岳飞死后金国多年没有再次南侵,主要是因为两国已经签订了和平协议,更重要的是,金国很清楚自己没有统一中国的能力。

金国如果有实力,它就不会让南宋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因为统一全国的最佳机会就是消灭北宋之时。而他们在占领汴京四个月之后,就全军撤退了,随后扶植了傀儡政府以统治北宋故地。

在当时来说,金国的崛起太迅速了,他们一方面没有统治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腹背受敌,自顾不暇。公元1125年,宋、金达成“海上之盟”共同消灭了辽国,公元1127年金国便背盟南下,消灭了北宋(可见金国不会被盟约所束缚)。而此时,辽国故地上的契丹人与北宋故地上的汉人都在想着复国、复仇,金国根本就招架不住。


国史通论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我们传统观念里有许多不合逻辑的固有观念,比如岳飞很能打,完全可以收复失地,灭掉金国,比如秦桧是汉奸等等。



我们重点讲秦桧,以此来论证这个观点。

一千多年来,我们给秦桧的定性就是汉奸,那么他到底是不是汉奸呢?要我说,无论从哪一点来看,他都不是汉奸。

汉奸,在现代汉语中的定义:泛指背叛中华民族,投靠侵略者,充当其走狗,出卖中国的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败类,也即通敌或叛国的中国人。

按照这个定义,我们来分析:

一,秦桧有没有投靠侵略者,肯定是没有。有人说他被金国俘虏过,俘虏后答应了金国的要求,从此就做了金国的走狗,回来就一味的和谈。对于这个看法,我只能呵呵,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表明秦桧投靠了金国,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秦桧所做的事是受到金国的指使。



二,先抛开当时和谈对还是不对,是不是对国家有利。假定和谈就是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那么我们也要搞清楚,当时的国家是赵家的,赵家就是国家,而和谈是赵家的本意,也自然就是国家的本意,秦桧所做的是赵家也就是国家的本意,怎么能说秦桧出卖了国家的利益。

三,当时主战就是正确的?确实,岳飞将军的确是不世出的名将,训练出了大名鼎鼎的岳家军,并且建立了赫赫战功,当年郾城大捷时确实举国欢腾,然后秦桧和赵构用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这就是卖国行为。很多人都认为赵构和秦桧这么做是怕破坏和谈,怕岳飞一旦真的顺利北上,迎回二圣,自己地位不保,这其实根本就不是关键。

关键是当时宋金已经达成初步和议,因为双方都认识到目前的国势下,谁都不可能再有更进一步的可能,如果岳飞继续北上,很有可能刺激金国举全国之力再次大举南下,和谈成泡影不说,现有的政权也有覆灭的危险。要知道,当年宋连软弱腐败的辽的残兵败将都打不过,而当时女真力量不大的情况下灭辽灭宋,如今金国已经统有北方,力量庞大,南宋怎么可能没有忌惮。



其次,今人很难理解宋朝皇帝对武将拥兵的忌惮程度。宋朝之前的五代皇帝被拥兵大将走马灯般的造反的噩梦始终萦绕着宋朝皇帝,而岳家军本质上是岳飞的私人武装,不受国家节制,岳飞在皇帝面前确实比较骄横,岳家军正在一步步坐大,岳飞正在成为最能打的私人武装的最高军事将领,赵构不久前又被武将苗傅、刘正彦造了一次反……这些因素加起来,你要是皇帝,你想不想弄死岳飞?

四,秦桧真的不是汉奸。汉奸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出卖国家利益来获得敌国给予自身的好处。秦桧在南宋已经贵为宰相,他还有为金国卖命的理由吗?金国就算给予秦桧最高的奖赏,也只能是让他当宰相,难不成还能让他当皇帝?宰相也不可能让他当啊,就算让他当金国的宰相,那么金国宰相和南宋宰相孰优孰劣,不也是一目了然的吗?



结合以上来看,我们得出两个结论:一,站在现代国家的角度,秦桧确实是奸臣,汉奸,但现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秦桧不仅不是汉奸,更不是奸臣,而是忠于皇帝的能臣,贤臣。二,宋金当时的国力情况来看,和谈是最好也是唯一的出路,是双方最好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