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券商2019年海外業務遭遇瓶頸 業內:新冠疫情下需要加強市場研判、加大風險對衝

多家券商2019年海外業務遭遇瓶頸 業內:新冠疫情下需要加強市場研判、加大風險對沖

海外投行走進來,內資券商走出去。在資本市場擴大開放的背景下,國際化成為券商行業繞不開的題。

前幾年,中信、海通、華泰等資本金實力雄厚的券商率先走出去,加快境外業務佈局,受到行業諸多關注。資本金實力稍弱的券商,也紛紛以中國香港作為橋頭堡,或收購在港券商、或在港設立子公司,以求伺機而動,贏得發展境外業務的先機。

從2019年年報來看,券商海外業務似乎遭遇到了發展中的瓶頸。多家券商2019年境外業務出現虧損,或勉強微利。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又讓今年券商海外業務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多家券商海外業務虧損 包括龍頭中信證券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龍頭券商中,國際業務表現較為搶眼的有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等。海通證券延續了國際業務上的優勢,2019年國際業務營業收入為89.92億元,同比增長36.40%;國際業務毛利為32.79億元,毛利率達到36.47%。國泰君安實現國際業務收入27.79億元,同比增長69.16%;國際業務毛利為8.5億元,毛利率為30.59%。

華泰證券、中國銀河的國際業務收入也同比大幅正增長,但兩家券商的毛利率均並不高——華泰證券實現國際業務收入26.73億元,同比增長31.1%,但毛利率只有3.97%;中國銀河國際業務收入為10.77億元,同比增長191.87%,但毛利率同樣只有3.71%。

此外,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興業證券、光大證券、中原證券等均在國際業務中出現了虧損。中信證券國際業務收入為49.9億元,但營業成本達到53.3億元,業務毛利為-3.4億元。興業證券國際業務收入為4.31億元,但營業成本達到9.24億元,毛利為-4.93億元。中信建投國際業務收入為1.78億元,營業成本達到3.16億元,毛利為-1.38億元。光大證券國際業務收入為7.82億元,營業成本為10.22億元,毛利為-2.4億元。

多家券商2019年海外業務遭遇瓶頸 業內:新冠疫情下需要加強市場研判、加大風險對沖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從年報來看,由於每家券商海外業務起步有早有晚,且各自側重的地區可能都不一樣,因此要分析海外業務盈虧原因,相比其他業務條線更加複雜。但港股市場大環境不佳以及信用業務歷史遺留問題是拖累業績的兩大主要因素。

首先,如上所述,大部分內資券商出海以中國香港為橋頭堡,而中國香港資本市場低迷是眾多內資券商海外業務出現下降的重要原因。

光大證券在年報中總結道:2019年,受政治經濟環境及全球主要證券市場影響,恆生指數達到年內高點後持續走低,至年尾略有回升。2019年,港交所主板及創業板日均成交金額為871.55億港元,同比下降18.86%,市場觀望情緒顯著。2019年,港股新上市公司總數為183個,同比下降16.06%;全年股份集資總額(含IPO及上市後集資)4519.82億港元,同比下降16.94%。

市場環境不友好,對原本競爭激烈的在港券商業來說雪上加霜。以光大證券為例,儘管光大證券海外業務中,向財富管理平臺轉型初見成效,且獲得多項獎勵,但毋庸置疑的是,公司與在港的經紀商相比市佔率並不高——截至2019年12月末,海外業務客戶資產值1217億港元,客戶總數13.2萬戶,港股經紀證券交易量市場佔有率為0.29%。

其次,資產減值損失也是內資券商海外業務業績受到拖累的重要原因。興業證券解釋出現海外業務出現虧損的原因就是“主要是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長。”

作為較早實現“A+H”股上市的河南券商中原證券,也同樣因為資產減值而出現大幅虧損。中原證券主要依靠子公司中州國際及其子公司開展境外業務,2019年末中州國際實現營業收入-2.02億港元,淨利潤-3.31億港元;2019年經紀業務證券累計交易額242.32億港元,較上年增長29.00%;投行業務方面,年內完成各類投行項目11單,募集資金約12億港元。

中原證券這樣解釋國際業務大幅虧損的原因:第一,經濟調整和金融去槓桿導致債務違約的比例大幅提升,整個行業處於信用風險集中爆發的階段,中州國際部分投資項目出現逾期,導致較大額計提減值準備;第二,按照中國證監會《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設立、收購、參股經營機構管理辦法》等監管精神,完成了架構重組和股權變更,管理模式和經營模式調整對經營產生階段性影響。

截至2019年年底,中原證券共有8項金額較大的訴訟,其中涉及到中州國際共有兩項。

第一項是柯文託、柯金治、施凱華及福建省優雅環保壁紙有限公司保證合同違約案件,標的金額為1.71億元。中州國際提起訴訟,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9年10月21日受理。截至報告期末,該案尚未開庭。公司已對該項交易計提了相應減值準備。

第二項是柯文託、柯金治保證合同違約,涉及金額2.48億元。中州國際提起訴訟,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9年10月21日受理。截至報告期末,該案尚未開庭。公司已對該項交易下調估值。

經營戰略:多家券商2019年取得重大進展

不過,不論盈利,光從戰略經營來看,中資券商2019年在海外佈局仍在穩步推進之中。

海通證券國際業務的成功,部分得益於子公司海通國際啟動“3.0規劃”戰略轉型。“3.0規劃”的核心內容為提升收費類業務的能力,進一步強化全球投行、資管、交易和全球運營的核心競爭力;構建以“紐倫新港”為核心,輻射東京、悉尼及孟買等亞太區主要資本市場。通過轉型,旨在降低外部市場波動對盈利的影響,增加盈利能力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多家券商2019年海外業務遭遇瓶頸 業內:新冠疫情下需要加強市場研判、加大風險對沖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19年,海通國際在中國香港市場完成了44個IPO項目和48個股權融資項目,均位列中國香港全體投行第一;美股市場上期內完成5個美股IPO項目及3個美股再融資項目。此外,海通國際年內開通了大宗經紀交易業務和債券收益互換業務,為客戶提供了跨越資產類別的投資方案;得益於不斷提升的電子化交易執行能力,目前已有近百家機構客戶通過海通國際的算法直接進行交易。

中國銀河則完成了收購馬來西亞聯昌集團。年報顯示,中國銀河通過收購聯昌集團,海外業務網絡覆蓋至八個國家,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韓國、美國、英國。報告期內,銀河-聯昌證券業務網絡進一步覆蓋至毛里求斯,集團海外業務網絡共覆蓋至九個國家。

華泰證券成功發行GDR,成為滬倫通機制下首家西向倫交所上市的境內券商。此外,華泰證券將AssetMark在紐交所分拆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獲得美國券商經紀業務資格。

年報顯示,國泰君安成為首家進入越南市場的中資券商;中信證券則成為首家進入韓國衍生品市場的中資券商。券商出海,尤其是龍頭券商出海,“多點開花”仍是趨勢。

國泰君安國際:大部分中資券商處於出海的第二階段 國際化放緩符合預期

不過,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不但給全球人們正常生活帶來負面影響,也為內資券商出海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時點,券商人士開始對前些年內資券商出海的得失進行思考。

國泰君安國際相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回顧以往,實際上不難看出,儘管中資券商也在新加坡、美國、歐洲、日本等地有一些佈局,但國際業務收入主要集中於中國香港。由於中國香港市場本身規模和既有市場格局,中資券商在中國香港的核心業務基礎是跨境業務,在國際化的四個階段(即國際業務、跨境業務、跨國業務和全球業務)中處於第二階段。

在這一階段,我國券商國際業務的發展和壯大,主要循著境內企業的國際化投融資需求增長、境內投資者資產配置國際化、境內資本市場加快對外開放滿足全球投資者投資需求的三條主線進行,其發展動力來自雙向開放,發展速度主要受開放進程和跨境投融資規模影響。

在前述背景下,可以看到2018年以前,內地經濟增長速度較高,內地企業處於高速增長期,境外投融資需求增長迅速,跨境投資通道包括QDII、RQDII、QFII、RQFII、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基金互認逐步開放,引發較快的境外投資需求,為券商國際業務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對券商整體業績提升非常明顯,實際上屬於開放紅利。

2018年以來,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構成很大挑戰,內地經濟增長同時又受到調結構、去槓桿、淘汰過剩落後產能的影響而放緩,企業收入和利潤增長下滑,跨境投融資需求減弱。同時,去全球化風潮也嚴重抑制全球投資者投資需求,風險偏好持續下降,全球進入低增長、低利率時代,投資者跨境投資需求降低。在此背景下,原有的中國市場開放紅利逐漸減弱,整個金融行業、證券行業發展都遇到很大困難,券商國際化進程放緩,國內和國際業務增速都已顯著下降,對業績提升的貢獻下降是自然的,符合預期。

但是正如前述,中資券商國際化仍處於初級階段,相對成熟的歐美同業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因此我們對於未來的看法比較樂觀。

這位國泰君安國際人士坦言,內資券商走出去的主要挑戰是來自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的挑戰:“我們講國際化、全球化,講航母級投行,講做大,前提是做優做強。做優做強就要體現在利潤、ROE、RAROC(風險調整資本回報率)等績效指標的持續良好表現上,體現為有效、有力、運作良好的風控和內控。”

多家券商2019年海外業務遭遇瓶頸 業內:新冠疫情下需要加強市場研判、加大風險對沖

(圖片來源:攝圖網)

某不願透露姓名的券商非銀分析師亦指出,中資券商出海雖然是大勢所趨,但毋庸置疑,所選擇的境外國家、地區的政治經濟環境各不相同,出海的策略需要慎之又慎,需要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審慎抉擇,並因地制宜。如需高度關注歐元區各國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財政政策不統一,以及一些國家老齡化問題所可能帶來的風險;東南亞國家主要是外向型經濟,人口紅利和低廉的勞動成本為全球資本青睞,但其歷史上多次出現大幅匯率波動而導致的危機也不容小視。

高度重視新冠疫情可能帶來的影響 必須加強對沖和風控

就目前而言,新冠疫情對全球資本市場以及內資券商出海可能造成的影響,是券商人士短期關注的焦點。

上述國泰君安國際人士表示,新冠疫情在3月嚴重影響交易投資活動水平,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造成中小盤股票、週期性行業、高收益債券價格大幅下跌,成交量嚴重萎縮,市場流動性下降;在機構投資者嚴格投資政策約束下形成賣壓,造成估值螺旋式下行,這是全球資本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另一方面,市場風險對槓桿投資者造成的流動性擠壓,反過來形成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其風險處置舉措會進一步造成市場下行。“券商可通過加強市場研判、加大風險對沖、促進產品多元化、業務多元化、佈局多元化、調整客戶結構、果斷執行風險處置等風險控制手段,來穩定收入、穩定利潤、保證資產質量、控制風險。我們已積極採取上述措施並取得良好效果。目前的形勢發展驗證了我們之前風險為本、穩健佈局、伴隨客戶、積極進取和注重高質量發展的國際化戰略,我們將根據形勢的發展繼續優化和執行這一戰略”,該人士補充道。

無獨有偶,海通證券在2019年年報中,將新冠疫情可能帶來的影響作為“資產負債表”期後事項:“目前集團經營情況穩定,但肺炎疫情可能將對部分地區和部分行業的企業經營以及整體經濟運行造成一定影響。本公司將繼續密切關注肺炎疫情發展情況和各項調控政策,積極應對其對本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方面的影響。”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何劍嶺

本文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截至5月3日09:10,新冠肺炎確診84393例,死亡4643例。

多家券商2019年海外業務遭遇瓶頸 業內:新冠疫情下需要加強市場研判、加大風險對沖

投資有風險,獨立判斷很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多家券商2019年海外業務遭遇瓶頸 業內:新冠疫情下需要加強市場研判、加大風險對沖多家券商2019年海外業務遭遇瓶頸 業內:新冠疫情下需要加強市場研判、加大風險對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