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教育上的“剧场效应”,莫让补课成为学生的“标配”

可以说很多家长在寒暑假 ,平时上学的时候, 都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补课班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里,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但依然阻挡不了家长的步伐,很多家长依然给孩子报了很多的网课。

其实在平时教育辅导机构行业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基本包围了我国大大小小所有的学校。一些家长为了能上一个好的教育辅导机构甚至不惜重金,为了能托到名师辅导甚至还会去托关系抢名额,想着好让自己的孩子早日学习进步,家长虽然是用心良苦,但其实不知不觉中家长已经陷入了教育上的“剧场效应”。


警惕教育上的“剧场效应”,莫让补课成为学生的“标配”


一、什么是教育上的“剧场效应”

“剧场效应”一词最早是由法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卢梭提出。

当我们在一个著名剧场欣赏表演时,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都可以欣赏到台上精彩的表演,可是有的人身高比较矮,为了能看清台上的表演,他站了起来,这自然会导致他身后的其他观众也看不见表演,其他观众向他喊道:“先生,快坐下,你挡着我看表演了”矮个子观众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在矮个子身后的观众没有办法,为了能看清台上的表演于是也站了起来,这势必又会影响到更多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全剧场的人都离开了自己的座位,都站了起来,虽然站着看表演很不舒服,但如果一旦坐下根本无法再欣赏演出,所以大家不约而同,十分具有默契的一直站立欣赏演出。


警惕教育上的“剧场效应”,莫让补课成为学生的“标配”


我们带着“剧场效应”这个概念再来看如今的教育辅导机构。就会发现这里面的病态所在。家长一但听说某个孩子通过某个假期辅导机构的老师补习,在班级排名有了很大的进步。

那么其他没有上辅导机构的家长孩子排名则会相对落后一些,这就造成了家长更加焦虑,家长就会对辅导机构趋之若鹜,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等概念迅速在脑海中回想,也开始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辅导机构去学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出现“剧场效应”这一问题不仅仅是一方的责任,主要有三方原因。

第一监管者的监管不到位,政府是市场监管的主体,如今的教育机构出现作业数量增加,以及教育机构数量泛滥等问题,监管者要负主要责任。

第二教育者的欲拒还迎,学校的教育者不应对教育机构的负面影响置之不理,更有甚者加入辅导机构从中获取利益。

第三无良商家的扩大,商家对家长和孩子的过大宣传,广告于真实不符,以及乱收费现象,都希望从中获取利益更加加剧了“剧场效应”,第四作为消费者的家长,对教育机构铺天盖地的广告没有仔细甄别,冷静思考,选择盲目相信和跟风助长了教育机构的泛滥

久而久之,孩子一到假期就会去教育机构学习,已经成为如今的常态,教育行业也就是因为抓住了家长的这种心理,在我国迅速火爆,开始了全民补习的时代,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浮现了起来,例如孩子假期没有足够的自主空间,假期作业加上辅导班的作业太多经常熬夜,等等问题接踵而至。


警惕教育上的“剧场效应”,莫让补课成为学生的“标配”


二、假期补课真的有用吗?

假期补课真的有用吗?这个问题我想经理过补课的家长可能心中有了自己的答案,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对孩子学习成绩最没有帮助的竟然是补课写作业,这无疑是对迷信辅导机构家长的当头喝棒,辅导机构把自己的讲师说的天花乱坠,但数据统计结果却是不尽人意。

补课还有其他弊端,例如补课会不断延长上课时间,上了高中的孩子一般两个星期才会放假一天,但就算这点时间也会被补课占据,丝毫没有放松的余地。

另外补课的教师也会对学校的老师产生负面作用,一些老师认为已经反正也会去补课,就会在课堂上松懈下来,不再去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再钻研教材。辅导班还会给学生另外布置作业,学校本身就已经布置了很多作业再加上辅导机构的作业,双重压力下学生苦不堪言,孩子可能倒在的不是起跑线上,而是倒在了铺天盖地的作业里

根据研究表明对孩子学习成绩影响最大的是“学习策略”其次为“教师的教育方式”“兴趣爱好”为什么补课成为了对孩子成绩最无用的方式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家长抹杀了孩子的业余时间,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就强行安排的辅导班内学习,孩子内心本来就抵触的话自然也不会去认真学习。甚至还会对孩子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产生厌学的现象,那样根本得不尝试。


警惕教育上的“剧场效应”,莫让补课成为学生的“标配”


三、跳出“剧场效应”的怪圈

我们已经阐述了“剧场效应”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去打破剧场效应这一怪圈呢?其实这还是要家长先暂时放心内心的攀比和焦虑,认真思考孩子学习成绩的问题,先要明白学习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面对辅导机构的宣传时可以从容冷静,做到不盲从不盲信。

1.明白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学习好只能证明它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很好,与孩子的智商和人品关系很小,家长也要放轻松心态,不要一昧去强调学习成绩,更要多多在意孩子的人品和其他素质,例如沟通能力,是否具有自信,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诚实守信等等,这些在孩子的成长中更加重要。比一阶段的学习更加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是一昧鼓励孩子发展爱好,孩子的判别能力有限,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需要家长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加以引导,多多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学习成绩下降可能是把心思花到别的身上去了,多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学习,还更加有利于亲子关系,一昧的说教和强行送入辅导机构只会让亲子关系走向破裂。

警惕教育上的“剧场效应”,莫让补课成为学生的“标配”

2.提倡生活教育

在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同时,生活教育也是不可或少的,生活教育不是带着孩子去吃喝玩乐,游山玩水。而是通过生活中具体的实例去传授知识。

前段时间火爆的电影《银河补习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里面过这样一个经典邓超饰演的马皓文带着儿子用连通器解决了工地上划线的问题,不仅赢得了在场的人敬佩的目光,还向儿子更加生动的解释的初中物理知识连通器的概念。

《银河补习班》的场景里面讲述教育方式就是生活教育,从生活中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这比教科书上硬性的知识不知要生动多少。

硬性的灌输填鸭式的教育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自然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会起到明显作用,所以带着孩子去生活中发现知识吧,如果细心观察生活,在生活的房间,普普通通的一条街,哪怕是菜市场都会有我们需要讲述的知识。


警惕教育上的“剧场效应”,莫让补课成为学生的“标配”


3.多留些孩子的自主空间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莫言曾说过:教育最好的状态就是一个树叶带动另一个树叶,一朵云带动另一朵云。意识就是父母最应该做的角色是引路人,帮助孩子找到自身的兴趣爱好,找到热情所在。孩子不是父母生活的续集,不应该活在父母的影子当中。

不妨让孩子多自处把,在自处中他会更加清醒认识自己,家长不必要时时刻刻的管束孩子,应该营造出宽松的成长环境,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如今,很大一部分的高中生和大学生都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兴趣爱好,得过且过的活着。

这样想来,父母帮助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是更重要吗?孩子喜欢做饭,说不定他就是下一个米其林五星大厨呢?孩子喜欢画画,说不准他就是下一个著名画家呢?当然学习也十分重要,但是帮助找到孩子的定位同样重要。

请家长们放下对孩子的偏见和自己心里的焦虑,跳出“剧场效应”的怪圈,人云亦云的话不一定正确,大家都走得路也可能只是陷阱,在如今辅导机构火爆的今天,作为家长更要有一份理智的心态,更加注重孩子的心里所想,心中所爱,通过父母的引导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也会水涨船高。把时间留给孩子吧,相信孩子会有自己的成长节奏,让他自己去摸索知识的大门父母,孩子的兴趣爱好将会成为他一生的财富源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