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事|人吃饭,是一种精神需要。

食事|人吃饭,是一种精神需要。

“要知道,人吃饭,不但是肚子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精神需要。” ——阿城《棋王》


人类为了摄取身体所需的营养,上树摘果、下河打鱼,逐渐学会上手用石头制作工具(燧石和角岩被削尖或磨成薄片,用来做切东西的工具或武器)。随后,学会钻木取火,其目的不仅为了取暖,更是发现用火烤的食物更加美味,初现“烧烤”时代。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襄汾丁村遗址群中的过水洞遗址新发现30万年前人类用火遗迹。专家对现场动物化石、石制品、碳屑、红烧土块分析后,认为此处可能是古人野炊烧烤与分享食物的场所。


有火之后,保存火种和烧煮食物的需求变得极为重要。火种留存的地点开始固定,生火煮食的方式也日渐兴起。为了方便地利用火进行烹饪,古人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挖坑置火、垒石放釜等,这些做法使得厨房的中心——"灶"得以初露雏形。

东北地区的新石器遗址发现有鲸鱼、鲨鱼骨骼和大型石网坠出土,可见5000年前辽东半岛的先民已能深海扑鱼。

江西万年仙人洞新石器早期遗址和广西柳州大龙潭鲤鱼嘴新石器早期贝丘遗址中,都出土有螃蟹遗骸,可见我们祖先吃螃蟹也历史悠久了。

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马致远


欢庆春节时,要吃年夜饭;灯火阑珊过十五,要吃元宵汤圆;纪念屈原,吃粽子;中秋佳节吃月饼;冬至节气吃饺子;年末腊八,还有美味腊八粥。

当世间千千万万食材被挖掘成美味佳肴,人们吃菜吃米吃面,在一定程度,吃的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记忆和情感。

食事|人吃饭,是一种精神需要。


食事|人吃饭,是一种精神需要。

酸辣土豆丝还是母亲炒的好吃、红烧排骨还是父亲烧的味道正宗、爷爷包的粽子软糯香甜,奶奶熬的八宝粥味道醇正……总有某一道菜某一种味道在你的记忆中扎根,闻到这种独特的味道,记忆就会在大脑“投屏”出和这种味道有关的画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