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河为碧水改诗,兼论诗句简练与内涵外延关系

附原诗:

邻家男孩

文/碧水蓝天

两岁娃娃话不清,偏撮小口仿黄莺,

娇音宛转声声脆,惹笑游人连赞行

张仁河为碧水改诗,兼论诗句简练与内涵外延关系


张仁河点评

据说,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第一句“环滁皆山也”,一开始写的是滁州东有某某山,西有某某山,南有某某山,北有某某山;他贴在城上请大家提意见,一个老翁说他写得太哆嗦,于是,他就把开头写成“环滁皆山也”这五个字。

《红楼梦》里宝玉有一个丫头叫做红玉。一个偶然的机会,凤姐叫她送东西传话。她办好以后,来回复凤姐。凤姐夸她说话非常有条理,“口声简断” 。 凤姐还说自己手下的丫头说话总是“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而碧水姐姐的《邻家男孩》就是这个样子。一句话作两三截,用了三句来写娃娃学语。

张仁河为碧水改诗,兼论诗句简练与内涵外延关系


碧水姐姐这首,我思考来思考去,觉得还是用两句话就能概括了,我自己又虚构两句,把题目改成《五一即景》:

放眼郊原无限晴,蔷薇花里啭黄莺。

幼儿解逗游人笑,话未学完学鸟声。

张仁河为碧水改诗,兼论诗句简练与内涵外延关系


本来碧水姐姐的起承二句从构思上来说还是很有趣味的,但是语言上来比较松散,“撮小口”,是给小孩子来一个特写。但觉得撮字不够精彩。到第三句就完全是多余的了。

张仁河为碧水改诗,兼论诗句简练与内涵外延关系


但凡写诗,多少得有自然风景作衬托,才更有美感和画面感。所以我把起承二句改成了风景。晴,是全诗抒情的基调。晴,可感觉到敞亮,温暖。舒畅。“蔷薇花里啭黄莺"。是自然风景的特写镜头。黄庭坚有一首《清平乐》下片是“春归何处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蔷薇花开在春末夏初,五一假期,正好在这个时间点上。

张仁河为碧水改诗,兼论诗句简练与内涵外延关系


“幼儿解逗游人笑。”怎么逗的?这里卖一个关子。留给第四句来展开。“话未学完学鸟声。”这一句把小孩子的可爱完全展现出来。大人抱着小孩教他说简单的话语,偏偏这个黄莺也在鸣叫。于是小孩子才学了半句话,下半句转变成学黄莺叫去了。体现了小孩子的活泼可爱。当然也可以这样理解:黄莺故意捣乱,把小孩子带偏了。

张仁河为碧水改诗,兼论诗句简练与内涵外延关系


古体诗词的字数 是有限的,想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最大限度的内容,就需要精炼文字,不重复不啰嗦,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碧水姐姐的诗如果这样一改,语句精炼了,内涵增加了,当然外延也扩大了,当然也更有读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