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登山終極夢想中國第一人:34年前來深圳闖一闖開啟追夢歷程

完成登山終極夢想中國第一人:34年前來深圳闖一闖開啟追夢歷程

攀遍世界高峰,張梁覺得,最微妙的時刻,依然是回到深圳的那一刻,“從冰天雪地回到繁花似錦,朋友說這有點鑄劍淬火的意思,我覺得挺形象”。從2000年開始登山,到2018年完成“14+7+2”的人類登山探險終極夢想,每年,張梁都會有幾個月在雪山上,雪山是冰天雪地,是生死考驗,是前路未卜。但深圳不同,每次從雪山歸來,飛機落地深圳,車輛行駛在深南大道上,馬路兩旁樹影婆娑,高樓林立,張梁就知道自己到家了。

本期追夢人:

完成人類登山探險終極夢想的中國第一人張梁

完成登山終極夢想中國第一人:34年前來深圳闖一闖開啟追夢歷程
完成登山終極夢想中國第一人:34年前來深圳闖一闖開啟追夢歷程

“14+7+2”:

兩年前完成人類登山終極夢想

張樑上一次被媒體廣泛報道,是2018年他完成“14+7+2”的時候,這三個數字,指的是登頂地球上全部14座8000米以上山峰、七大洲最高峰,並以探險方式徒步滑雪抵達南北極點。在張梁之前,全世界只有韓國人樸英碩一人在2005年完成。張梁,是完成這個登山夢想的第一個中國人。

“英勇事蹟”當然有很多,若真要說起來,大概好久也說不完。比如2010年,攀登尼泊爾道拉吉里峰時,下撤途中發生意外,6名隊員有3人遇難,張梁最終幾乎是自己一人下了山。2013年,張梁挑戰干城章嘉峰,雖然12人最終成功登頂,但有5名隊友在下撤時不幸遇難。

張梁親眼看著太多隊友受傷、遇難的事故發生,雪山上充滿未知,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有可能把人帶向死亡。但他從沒想過放棄登山這件事,“我只會放棄差的探險公司,但不會放棄登山”。2000年,張梁第一次開始登山,選擇的是玉珠峰,“當時發生了山難,反而觸發了我和一群朋友想進山看一看的想法”。那之後,張梁就登“上癮”了,登山是一個挑戰性很大的運動,只有這麼大的挑戰性,才能讓人真正看到自己、瞭解自己。

“與眾不同”的攀登者:

放棄的哲學很重要

功利的心態不可取

登山並不完全是運動性的,這項運動給張梁帶來了更多哲學的思考,“這麼多年我依然健康平安,每次四肢健全地回來,我覺得是平和的心態和懂得放棄的態度幫助了我”。

2018年完成“14+7+2”時,張梁的心情並沒有太大的起伏,他說自己更喜歡用平淡的心態來對待攀登這件事,登山不是攻克一個課題,也不是跑一場馬拉松,無法用目標性的概念去詮釋。他更傾向於認為,攀登是沒有止境的,登頂某一座山不是終點,“14+7+2”,更不是終點。他說自己喜歡循序漸進、隨遇而安,失敗的時候不會過分沮喪,因而完成的時候也沒有歡呼雀躍。

張梁和所有戶外運動家一樣,有著精壯的身材和黝黑的皮膚。他說話語速很慢,不急不躁,說話的間隙,會停頓、思考,更多時候,這名登山家給人一種淡淡的感覺。他覺得,登山家需要這樣的特質,“平和的心態是對登山者的基本要求,登山家不需要短跑那樣的興奮,極限高海拔的攀登更要求平穩淡定”。

溫和的性格,也讓這名登山家更懂得“放棄”的哲學。他自己大致數過,十幾年間,他不少於10次,因為危險的特殊情況放棄登頂。對登山者來說,放棄並不容易,攀登前期需要進行大量的、漫長的準備,進山後又面臨許許多多的考驗,如果在接近頂峰時遇到特殊情況,放棄就意味著前面所有的付出都白費。心態不夠平穩的登山者常常不甘心放棄,而許多山難,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悲劇性地發生。

張梁卻認為,學會放棄,是一個登山家必備的素質,“功利的心態在攀登中是絕對不可取的”。

34年前來到深圳:

“深圳是一個很大的平臺,

讓每個人去追夢”

1964年出生,張梁今年56歲了。他的頭銜有很多,中國著名登山探險家,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市分行員工,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會長。他始終認為,這樣豐滿的人生,只有在深圳才能實現。

1986年,張梁大學畢業,從小在石家莊長大的他,在分配單位時選擇了深圳,“特區是最大的吸引力,就想自己闖一闖”。坐了整整一天多的火車,張梁從石家莊到了這座南方城市,初到之時,深圳依然是漁村狀態,“國貿都沒有建成,整個城市還是非常原生態的狀態”。從那一年開始,張梁就在深圳一步一步,奮鬥出屬於自己的人生,也一年一年,見證特區的發展。

“只有在深圳,我的探險慾望才如此強烈”。從石家莊到深圳,從深圳到世界,是這座城市給了張梁更開闊的眼界和探索的勇氣。張梁喜歡這裡鮮活的生命力,也喜歡敢闖敢拼的城市精神,更喜歡深圳的開拓包容,“深圳是一個很大的平臺,大到足以讓你去嘗試各種不同的東西,讓每個人去追夢”。來到深圳的時候,他形容自己是一張白紙,如今他已飽經雨雪,把深圳當成了第一故鄉。

寄語新生代:

腳踏實地,做好人、做好事

“14+7+2”的巔峰之後,很多人好奇張梁會做什麼,登頂人類登山的極限後,還有更大的挑戰嗎?兩年前接受採訪時,張梁就說,那不是句號,只是逗號。這兩年,張梁沒有再挑戰8000米以上的雪山,但小山的攀登倒是沒有斷過,他也參加很多群眾性的戶外運動,從點滴約束自己的精神狀態。

除此之外,這兩年張梁做得更多的是和各種人群交流分享,感受不一樣的人生狀態,“這樣的交流更有溫度,我自己收穫很大,促使我不斷去思考”。張梁覺得,做這樣的交流,尤其是和年輕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哪怕只對其中幾個人產生影響,意義都遠大過攀登8000米。

今天的深圳依然腳步匆匆,年輕人們感受經歷著屬於新一代的焦慮,攀登、遠行、環遊世界,也許是很多人的夢想,但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未必能實踐。作為“過來人”,張梁更想建議今天的年輕人腳踏實地,做好人、做好事,“我也是經過了很多年的積累和付出,才能達到另一個境界和頂點”。

這又何嘗不是所謂“深圳精神”的奧義?在張梁在深圳奮鬥的這幾十年裡,深圳的實幹精神始終鼓舞著他前進。最近,他很喜歡尼采的一句話,“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追夢人說:

深圳帶給自己什麼?

特區是最大的吸引力,就想自己闖一闖。只有在深圳,我的探險慾望才如此強烈。

深圳是一個很大的平臺,大到足以讓你去嘗試各種不同的東西,讓每個人去追夢。

登山者要有怎樣的心態?

平和的心態是對登山者的基本要求,登山家不需要短跑那樣的興奮,極限高海拔的攀登更要求平穩淡定。學會放棄,是一個登山家必備的素質,功利的心態在攀登中是絕對不可取的。

追夢故事:

在寧靜的山間思考如何活著

登山運動的另一個迷人之處,在於山間的寧靜。張梁覺得,探險過程看似壯懷激烈,但遠離了都市喧囂,在白茫茫一片的雪山中,他獲得了更多思考的時間,攀登的過程中,他更多在回憶人生,思索應該如何活著。活在深圳,張梁見慣了行色匆匆和都市生活,“常常看到寫字樓的燈光亮到凌晨,我常思考那是為了什麼?”

統籌:南都記者 蔡宇晴

採寫:南都記者 吳靈珊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