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一小鎮繁華的街道建築中,深藏著一座精巧的哥特式天主大教堂

早就聽說老滑縣城內有一造型奇特、有異國建築風格的天主教堂,就沒時間實地觀看。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抽出時間遊覽了這座年代久遠的天主大教堂。


滑縣一小鎮繁華的街道建築中,深藏著一座精巧的哥特式天主大教堂

其地圖實際標註位置位於河南省滑縣城關街道東大街路北,走過城關鎮繁華的十字街頭,遠遠便能看見這座造型奇特、別緻的天主教堂。據《滑縣誌》介紹,這座大教堂1912年由梵蒂岡傳教部撥款,在意大利裴文彬神父(意大利米蘭人,聖名依撒依亞。1872.03.19—1934.07.16)主持下,保定工區(有說趙州工區)建造。大教堂歷經兩年精心施工打造而成,成為滑縣境內最大的哥特式天主教堂。


滑縣一小鎮繁華的街道建築中,深藏著一座精巧的哥特式天主大教堂

哥特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常常被使用在歐洲主教座堂、修道院、教堂、城堡、宮殿、會堂以及部分私人住宅中,其基本構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頂,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其基本單元是在一個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雙圓心骨架尖券,四邊和對角線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頂。


滑縣一小鎮繁華的街道建築中,深藏著一座精巧的哥特式天主大教堂

哥特式建築以優秀的建築技藝表現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強烈情感,對後世其他藝術有重大影響,其魅力來自於比例、光與色彩的美學體驗,即通過對光的形而上的沉思,通過對數與色的象徵性理解,使靈魂擺脫俗世物質的羈絆,迎著神恩之光向著天國飛昇,這種建築曾在歐洲全境極為流行。


滑縣一小鎮繁華的街道建築中,深藏著一座精巧的哥特式天主大教堂

天主教堂坐北朝南,南北向長約26 米(更衣室、鐘樓除外),寬11 .25米,高6.15 米。大門口由紅字書寫一副對聯“乾坤來源天主創造;真教建立耶穌欽定”,橫批“萬有真原”。由於對天主教不甚瞭解,不知對聯的真正含義。


滑縣一小鎮繁華的街道建築中,深藏著一座精巧的哥特式天主大教堂

教堂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建有半圓形的聖壇,聖壇外建有5間更衣室,為神職人員更衣所用。建築主立面中央有鐘樓一座,高約25 米,據記載,鐘樓裡原有四座大鐘,後被拆除,現存有一鍾,禮拜聚會時鳴鐘為號,十幾裡遠都能聽到教堂洪亮的鐘聲。


滑縣一小鎮繁華的街道建築中,深藏著一座精巧的哥特式天主大教堂

東西兩牆上各有這樣的窄長窗5個,有別於中式建築風格使用的小方窗或大方窗,還有祭臺房窗5個。


滑縣一小鎮繁華的街道建築中,深藏著一座精巧的哥特式天主大教堂

這幅壁畫是在一間圖書室中拍到的,從人物的膚色、表情、衣服穿戴像是西方的意大利人,好像是著名畫家達芬奇的名畫《最後的晚餐》。


滑縣一小鎮繁華的街道建築中,深藏著一座精巧的哥特式天主大教堂

教堂後面有一小院,在鮮花的圍繞中肅立著聖母瑪利亞的塑像,塑像臺座上標註有無染原罪之母的字體,據說天主教認定聖母瑪利亞是首位被救贖者。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藍天的襯托下非常醒目。

滑縣一小鎮繁華的街道建築中,深藏著一座精巧的哥特式天主大教堂


今天遊覽天主教堂唯一遺憾的是教堂未開門,因為不是禮拜日。據門衛介紹,在1985年,滑縣財政局撥款重新修復了天主教堂,堂內分6孔間,每孔3小間,共18間;明柱兩排,共10根;柱子有石質柱礎,高0.9 米,圓臺形,兩列柱撐起屋頂哥特式結構並將室內分為中廳和側廊。教堂內經過重新裝修整理,佈置整齊壯觀,富麗堂皇,面貌一新,祭臺正中掛聖母像,東西兩牆上嵌耶穌苦路像14幅。看來這個遺憾只有以後有機會再來遊覽,等教堂禮拜日開門拍照,再對朋友們作詳細介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