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人愛吃肥肉

梁山好漢似乎挺愛吃肥肉。

九紋龍史進給少華山上三個寨主送禮,“揀肥羊煮了三個”注意,關鍵詞是肥羊。

阮氏三雄請智多星吳用吃飯,來到一家小酒館,問店小二有什麼下酒菜,小二:“新宰得一頭黃牛,花糕也相似好肥肉。”哥兒仨一聽“肥肉”立馬興奮起來,分咐夥計:“大塊切十斤!”

你要是覺得只有阮氏三雄這幫大老粗熱愛肥肉,那就錯了。當年吳越國王錢叔歸順大宋,宋太祖趙匡胤讓御廚準備好菜款待老錢,御廚二話不說先宰翻一隻肥羊。以前說過,宋朝疆域狹小,能牧羊的地方不多,所用羊肉主要來自進口,羊肉在宋朝很珍貴,故此太祖用羊肉招待貴賓正合適,但為什麼要用肥羊?為什麼不用瘦羊,因為在宋朝人心目中,肥肉比瘦肉更貴重。

為何古人愛吃肥肉

明清兩朝也有類似的觀念,元末明初有一本教老外學漢語的教材很承銷,教材裡有一段文字描寫聚餐前採購食材:“眾兄弟商量了,咱們三十個人各出一百個銅錢,共通三千個銅錢,夠使用了。著張三買羊去,買二十隻好肥羊,修買母的,都要羯的(公羊)。又買一隻好肥牛。”瞧見沒,無論買羊還是買牛,都揀肥的買,不肥不要。

為何古人愛吃肥肉

寫於清朝的著名世情小說《儒林外史》只要寫到某人請客,餐桌上一定少不了肥肉,有個胡三公子買烤鴨:“恐怕鴨子不肥,挖下耳挖戳戳,脯子上肉厚,方才叫景蘭江講價錢買了。”

《禮記》講待客之道,有一句“冬右膄,夏右鰭”,意思是說冬天魚肚子那個地方肥肉最多。夏天魚脊背那個地方肥肉最多,所以冬天要把魚肚朝向客人,夏天要把魚背朝向客人,這樣才能讓客人吃到最肥的肉。由此可見,肥肉的地位必定很高,不然不會用肥肉敬客。宋朝人待客更典型,貴客上門,主人擺上食肉食,“常恐其不肥”(朱熹語)。

為何古人愛吃肥肉

古人如此高看肥肉,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減肥,而是因為好多人連溫飽都不能保障,根本就用不著減肥。從口味上講,肥肉比瘦肉更解饞,從熱量上講,吃一斤肥肉要比吃一斤瘦肉更耐餓。所以古人不得不喜歡肥肉,並把餐桌上的肥肉當成好客的象徵,當成幸福生活的象徵。

為何古人愛吃肥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