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档案 | 一心一意做好一只基金,他是基金圈里的好老师

互联网时代之下,基金业成为造神之地,不少基金经理凭借爆款产品、出色业绩收获财富与名利,更是被无数基民追捧。但在这个江湖里,也有人选择淡泊明志、低调务实,走到哪儿,都能成为受人敬仰的老师。

他,就是傅鹏博。

基金圈里的好老师
仔细翻看傅鹏博的个人履历,傅鹏博真的当过老师。

25岁那年,傅鹏博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系担任讲师。

35岁那年,傅老师执掌东方证券资产管理部,成了基金经理们的老师。在这一年里,傅老师招收了一位上海交大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两人一见如故,傅老师把自己对于投资的心得体会倾囊相授,两人互相启发,亦师亦友。后来,该同学成为了东方证券资产管理部的灵魂人物,他叫 " 陈光明 "。

40岁那年,作为东方证券资管的负责人,傅鹏博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财富,此时的他对名声已经淡然,只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彼时,他瞄准了一个正在兴起的行业——公募基金,他选择加入了汇添富基金,担任首席策略师,无意中又成了研究员们的老师。

年至46岁,傅老师应好友杨东之邀,加入兴全,正式管理基金。

一心一意做好一只基金
傅鹏博最让大家所熟知的莫过于在兴全基金时管理的一只基金产品——兴全社会责任(340007.OF)。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2009年1月16日至2018年3月21日担任兴全社会责任混合基金经理期间,傅鹏博创造了434.13%的总回报,年化收益率达20.02%,在208个同类型基金经理中排名第一。

傅老师在兴全社会责任基金的管理中,2009年的业绩并不显山露水,当时政府推出 " 四万亿投资计划 ",金融和周期板块快速拉升,到三季度货币政策快速转向,市场方向从周期快速地切换至消费,而傅老师则立马切换重仓股至消费和化工,有效地在2010年控制住了回撤,业绩小幅跑赢同类基金指数和大盘。

而在2013年~2015年这一波牛市行情中,傅老师才真正地显露出自己的武器。2012~2013年之际,市场正值金融股到成长股的风格切换,而2013年国家 " 互联网+" 风口政策东风劲吹,傅老师在2013年二季度重仓电子行业,后续一路加仓创业板成长股,在后续2014~2015年兴全社会责任基金业绩大幅度跑赢同类和大盘,傅老师一战封神。

而在后来的2017年A股市场复苏中,兴全社会责任基金又一把抓住了隆基股份(601012.SH)、通化东宝(600867.SH)、东方雨虹(002271.SZ)等当时的热门股,基金净值突破2015年牛市顶部高点,再创新高,而同期的偏股混合类基金指数和大盘指数距离2015年高点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做透研究提升获胜概率
在管理兴全社会责任走红之际,傅老师很少抛头露面。在这期间,他基本没有接受过媒体的采访,因此关于他的投资理念,只能从过往报告或少有的采访中,总结出傅鹏博的一些投资秘诀。

中银国际证券2017年底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傅鹏博在个股选择、择时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实际投资中坚持价值投资,兼顾市场因素,以选股能力为核心,辅之以一定的行业分析。

该报告认为,傅鹏博在构建投资组合时,会挑选那些具有稳定增长能力的可以通过实践来创造价值的白马股作为核心持仓。所持股票周转率低于同类基金,各季度持仓调整并不明显,体现了看好并坚定持有的稳健风格。他的组合强调攻守兼备,灵活把握市场行情变化,善于通过波段操作增加收益。

作为一名投资圈老将,傅鹏博在总结自己的投资风格时说,个人比较偏好个股的选择,同时兼顾时机的把握。任何行业都有机会,关键要找到具有真正价值的企业,其中包括优秀的管理层、好的盈利模式、严格的执行力等。

在他看来,要从实业的角度去理解一家公司,不断学习和增加认知。他曾说:“在景气度差的行业中,选择好公司的难度会提升,但并非没有机会。不景气的行业往往会出现集中度提升的情形,在行业集中度提高的过程中,一家公司如果拥有好的管理层和足够低的价格,同样值得投资。”

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投资理念,那就是:研究要做得越透,理解得越多,做出判断的准确度就会越高。

(资料来源:资管私与募、雪球、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