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裔青年枪杀32人,制造了轰动美国的校园枪击案,只因报复社会

韩裔青年枪杀32人,制造了轰动美国的校园枪击案,只因报复社会

4 月 16 日,也许是韩国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天,因为在 2007 年,身为旅美韩国人的赵承熙,在自己的学校: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学院内,犯下了美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当时共有32名师生丧生,另有17人受伤。

此悲剧发生后,除了美国媒体普遍以「史上最血腥的校园屠杀案」加以渲染外,著名学者法兰克・贝拉迪(Franco 'Bifo' Berardi,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欧洲知名作家、理论家,意大利自主主义运动核心人物)也评赵承熙事件为「美国史上由单一枪手造成的最大伤亡事件,也是全世界死伤最惨重的事件之一」

赵承熙犯案过程如下: 2007 年 4 月 16 日事发当日,理着清爽平头的赵承熙(当时为该校英文系四年级学生,再过几周即要毕业)在背包内放入几条锁链、一把铁锤、一把短刀,以及两把他于当地合法购买的半自动手枪和近 400 发子弹,来到校内。

韩裔青年枪杀32人,制造了轰动美国的校园枪击案,只因报复社会


赵承熙的屠杀,先从西安伯勒强斯顿宿舍大楼开始。早上 7 点 15 分,他开枪杀了女学生埃米莉.珍.希尔琪(Emily Jane Hilsche , 19 岁)与学生顾问、宿舍管理员莱恩.克拉克(Ryan Clark , 22 岁)后,走回自己的宿舍,拿走自己的计算机硬盘。接着,他慢慢悠悠地来周边的邮局,寄了一个给包裹给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事后经警方调查,赵承熙寄出的是一个「影像包裹」(Media package),里面有录像带、日记、文字手稿与照片等等,记录着他犯案心路历程与动机。

事后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董事长,决定只播出赵承熙寄来的 25 分钟影片中的 2 分钟片段、43 照片内的 7 张照片、以及 23 页手稿内的 37 个句子,里面写到「你们任意摧残我的心,还不够;强奸我的灵魂,也不够,鸡奸我的情绪,还是不够。你在毫无节制的快乐中与病态的虐待行为上,花的每一秒钟,都可以阻止今天要发生的事件。问一下你们自己,这几个月、这几个小时、这几秒钟,全部的这些时间,我都在做什么?你们活该自作自受⋯⋯」而其他内容,则因广播公司认为这些内容「超出极限的亵渎」、有「让人不可思议的暴力画面」,而决定不公布外

寄完包裹的赵承熙,约于 9 点 45 分,再度回到维吉尼亚理工学院,并走进诺里斯楼(Norris Hall),之后拿出早放在背包内的铁链,冰冷且紧紧地锁住三个主要出入口大门,同时,他还在链子锁住的门上放上显眼纸条,上面写到,任何人想打开此门进入,就会引爆他所设置的炸弹,故作悬疑的设计好他的屠杀现场,这样的手法到最后也奏效,因为赵承熙在犯案期间,逐楼逐间寻找扫射对象时,大楼的前门早就被铁链锁住,导致许多学生纷纷从三楼或四楼高楼,跳窗逃生。

然而,正当他动手开枪前不久,一位学校职员赫然发现这张纸条,并跑到三楼,通知学校行政部门,但在这时,枪声已经响起,赵承熙已经开始枪击二楼的学生。

枪声阵阵作响,几分钟之内,警方接到报案,火速赶到现场。

根据目击者表示,赵承熙在二楼教室走廊上,先后打开又关上好几个教室的门,似乎在寻找某间特定教室内的行凶对象。他陆续闯进几间教室,先后打死了一位正在上课的教授,又继续扫射正在上课的 9 名学生(当时有 13 名学生),其余学生们惊慌逃出教室;赵承熙之后又来到另外一间教室,陆续枪杀了课堂上的一名教授与 6 名学生。这时校园早已慌成一片,之后,赵承熙还想再攻进两间教室,但这两间教室的门早已被里面的学生拿桌椅等障碍物品堵住了。

根据事后统计,赵承熙打死两位外籍教授,第一位是在二次大战大屠杀中存活下来的以色列人,高龄 76 岁的利布雷斯库教授,当时他奋力挡在门口,抵抗赵承熙进入 204 教室,为的是让大部分学生有时间从窗户逃走求生而被杀红眼的赵承熙扫射多枪而死。另一位是51 岁的印度裔教授罗加纳坦。同时,根据许多生回忆,赵承熙进入教室里,还曾命令学生一个个排好,以近乎处决方式,一枪一位一位一枪解决这些年轻学子的生命⋯⋯


最后,警方以大量警力层层包围大楼,「纵欲杀手」赵承熙开枪自尽,自行结束了这一场大屠杀。

无言愤怒与复仇渴望的背后:移民、文化与语言

韩裔青年枪杀32人,制造了轰动美国的校园枪击案,只因报复社会


枪击案发生后,许多议题都引起当时社会的关切,比如「校园安全」,许多家长纷纷跳出来指责当日校方处理紧急状况不当,明知赵承熙于早上 7 点多,就在宿舍内枪击学生,却并未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封锁校园并通知警方,甚至拖延近两个小时,直到 9 点半才以电子邮件通知师生家长,根本无视当天前来上课人员的安危,校园安全值得人们再度思量。

或是当时热烈讨论的「人种差别」,抑或「歧视外国人」等议题,众所皆知,赵承熙 8 岁时,就和父母亲、姐姐赵善敬来到了美国,父母亲开了一间干洗店维生,在个性害羞的赵承熙在犯下如此重大案件后,维吉尼亚政府网站刊登了一封《维吉尼亚理工学院大众枪击事件:评估小组报告》,报告中就有一部分谈到赵承熙心理健康问题,提到了他移民后的困惑:「这种转变非常辛苦:这家人没有人会说英语,两个孩子都觉得孤立无援⋯⋯赵承熙和家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不善于沟通,这让他们很沮丧,也很担心。过去这些年来,赵承熙很少和家人讲话,也避免眼神接触⋯⋯如果家里有访客,他必须讲点话时,就会手心冒汗、脸色发白、全身僵硬,有时候还会哭出来。通常他只会点头说是或不是。」

且在他寄给美国广播公司的影带,可以看到他充满委屈和愤怒,还提到他自己被美国人被欺负的事,同时鄙视有钱人之心态。在赵承熙案件后,也让近十万在美韩国人担心,是否会因此事件,让当地美国人产生更多对于韩国人的种族歧视与偏见。

韩裔青年枪杀32人,制造了轰动美国的校园枪击案,只因报复社会


综观而言,

法兰克・贝拉迪认为造成赵承熙枪击案的主因,除了赵承熙自身生长背景与个性外,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即是移民、文化与语言等因素造成的无所适从与寂寞。

这样的寂寞感,特别易发于相对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身上,当他们来到陌生国家、新的文化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不自在感会被放大。此时若是移民者无法好好调适好心理,甚至在团体内,又被他人进一步边缘化、霸凌、羞辱,难保日积月累形成如同赵承熙这般无言的愤怒与复仇的渴望──赵承熙的故事,不仅仅是专属于韩国人,而是当今全世界数百万移民的心声)。

赵承熙事件发生十余年了,然而,赵承熙的「鬼魂」真的完全消逝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