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0后看90后袁隆平

文 | 阿初

1930年,抗日战争还在继续,中国的领土上,炮火声依旧,每一天都有人死去。战争打乱了人们种植粮食的节奏。与子弹与尖刀一起笼罩人们的,还有粮食不足的阴影。

这一年9月7日,袁隆平降生。

2020年,开年便在新冠肺炎的阴影下的中国,也曾一度为死亡所胁迫。但人们却未曾为粮食而感到焦虑过。而这与中国杂交水稻在亩产上质的提高密切相关。

这一年,袁隆平虚岁90。

对于袁隆平先生的认识大多数人应该和我一样都停留在了杂交水稻之父的荣称上。但是阿初昨天无意间点开了《时代,我》这个纪录片。

才方知这位让人高山仰止的90后依然还在学术殿堂中发光发热。

一、不屑

有一说一,虽然这篇文阿初说的是袁隆平,但是阿初却并不了解他。

但是作为一个吃大米长大从没有挨过饿的中国人,阿初知道袁隆平是伟大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最基本的需求为生存需求,中国人的生存需求——至少在吃饱上,袁隆平先生所作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在信息时代,一个为人公知的伟人,自然到哪都摆脱不了闪光灯的围追。在视频中袁隆平老先生参加的任何活动,几乎都会被手机或者摄像机包围。拜见袁隆平老先生的人也难以免俗的提出合照的请求。

不能说袁老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但是可以看到袁老已经对种种闪光灯麻木。

一个90后看90后袁隆平

作为被日漫中日本文化"不打扰"思想洗脑的死宅,阿初并不希望自己的行为会成为别人"不舒服"的来源。

因此有时候阿初想到这个层面,明星或者知名作家来学校举办活动也会无动于衷,常令朋友匪夷所思。

阿初作为山沟沟里少有的二流大学的大学生,回到村里被这个叔叔伯伯围观,对于自己"成为了猴子"这一事实的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

更何况是袁老先生。

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袁老先生总是被各界人士所见缝插针的采访、拜访。阿初知道这样可能带有恶意揣测的嫌疑,但是还是忍不住为袁老先生不平。虽然对于拜访者而言仅仅是两分钟的"打扰"。可有曾想过这个90高龄的老人是否也会因这源源不断地拜访而感到疲惫。

而且袁老对于"合照"的请求也给阿初一种"碍于面子"只能合作的感觉。

毕竟在活动中袁老先生在听到某某市长这个请求时可是不动如山依旧端坐在沙发上,也不怎么说话,例行公事地合完照。让阿初不由得想起被拖堂感觉:求求快点放俺离开吧!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袁老听过到献花的小朋友想要和自己合影时,脸上顿时有了欢喜,马上从沙发上站起,要出门圆了小朋友们的心愿。还是工作人员一阵劝阻才又重新坐回椅子上。

待小朋友鱼贯而入围在袁老先生周边时,袁老左看右看,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袁老先生的高兴。

而且在合照时,还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被围簇在孩子中央的袁老,也像个骄傲的孩子。

一个90后看90后袁隆平

与高官相识在他心里还不够分量,官场喧嚣也足够让他不屑。但是心里总有一片柔软留给祖国的未来。

二、不负

阿初自高中毕业之后,就完完全全沦为了网络小说专业户。在为这篇文章做准备前,最后一次了解袁老先生还是高中试卷中的阅读题。

这是阿初吃的第一口湘味爷爷辈狗粮。

一个90后看90后袁隆平

自此阿初知道袁老先生这个成功男人背后有着一直支持他的优秀女人,也就是袁老先生的夫人——邓则。

袁老先生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黑白颠倒的文革时期,遇到的阻碍尤其大。但是邓则一直陪在袁老先生身边,默默的支持他,不离不弃。

袁老也十分的爱护夫人。夫人洗澡的时间长了,还要在门口不断地呼唤她的名字。只是隔了一扇门,袁老都怕她洗澡时间过长发生意外。

阿初的爷爷奶奶年事也已高,几年前老爷子夏天去池塘边钓鱼,奶奶知道了后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赶忙朝池塘奔去。

后来阿初和朋友散步到池塘边,看到两位老人家一同蹲在池塘边的树丛阴凉处。

是奶奶在陪着爷爷钓鱼。

也就是那一瞬间阿初才明白:因为磕磕绊绊却细水长流地共伴了一辈子,不在眼前,就总不安心。

在阿初了解到袁老先生的相关信息后,便忍不住给他贴上一个"宠妻狂魔"的标签。

结婚纪念日、节假日买礼物+买礼物瞒着夫人+买戒指=super surprise。

单身狗阿初默默拿出小本子记下重点。

据孙女爆料最可爱的是袁老先生和夫人去香港,说夫人手表小了,要为夫人换新的手表。却进了一家超贵的手表行。老爷子出来对夫人说:"不要手表了。"说着剥了一片山楂给夫人吃。

总角之年喂山楂是青梅竹马,而立之年喂山楂是浓情蜜意,耄耋之年喂山楂是珍爱之至。

一个90后看90后袁隆平

而且两位老人一旦彼此不在身边,或袁老出差,或夫人旅游,总是要每天打上一个电话。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阿初每次读到这句诗总会感到很心酸。

但是袁老和夫人共同走过了彼此的大半人生,经历过中国建国后最压抑的日子,能修成如此良缘,无非是彼此的不负。彩云易散便抓紧时间共赏,琉璃易碎就细心呵护。

一个90后看90后袁隆平

便是如此珍惜彼此,才能共度一生。

三、不老

90岁了,你会在做什么呢?阿初不用等到90岁,六十退休可能就成为一条光荣的咸鱼。

但是90岁的袁老却依旧奋斗在杂交水稻的领域中。

为了申请项目资金,一字一句的修改发言稿。

在家门前种下杂交水稻,只为继续了解其生长。

参加学术会议,尽管累到打盹,在听到杂交水稻最新信息后,马上抖擞精神。

......

作为一个本科生,阿初看到袁老对自己专业的投入程度,特别是在期末论文考试扎堆的日子里,真的是又敬佩又悔恨。敬其不懈,悔己无知。

和我相比,袁老更像一个对事业拥有无限热情的年轻人。

会议上有人对中国杂交水稻某项技术夸夸而谈、自诩最精时,他直接道破该项技术并未处于世界前列。

当他人来拜访时,问的最多的就是杂交水稻技术上的发展。

他每天都看新闻联播,因为天气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他不承认自己老了,也不承认自己病了。

他不要人扶,也不愿长时间住院。

助理在参加活动前,要求:把袁老步行距离压缩到最短、不能有台阶。但是袁老却依旧独自的走过台阶在大会上站立半小时做演讲。

一个90后看90后袁隆平

老是什么?年事已高,自认无能是老。年纪轻轻但是毫无追求,混沌度日是老。然则年事虽高,追求依在,热情依在、不服依在,怎么能说老?

他双鬓已白,但是永远不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