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以前小區灰撲撲的,現在都明亮起來了”流水北苑120天“煥新記”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以前小區灰撲撲的,現在都明亮起來了”流水北苑120天“煥新記”

流水北苑正在變成一個既有顏值又有文化精神的美麗家園,而長效管理維護以及後續更新還在逐步推進中,可以預見,小區的未來將愈發美麗。

孫次衡/發自杭州

通過智能門禁踏入小區,眼見淺灰米白配色的居民樓次序列開,紅色跑道圍繞著平整的綠地,孩子們自由地躺在草坪上享受陽光;老人們一邊在健身器械上鍛鍊、一邊帶著笑容閒聊著家長裡短,陽光透過香樟樹在涼亭間落下一片搖晃的樹影。很難想象,不久前這裡還是一座上世紀90年代建成的“老破小”。

它就是杭州下城區文暉街道流水北苑小區,在歷經四個月的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後,搖身一變為現在的精品樣板小區。作為小區老居民的翁老先生不由感嘆道:“以前的小區感覺灰撲撲的,現在看上去心情就明亮起來。”

從“面子”到“裡子”的有機更新

曾經的流水北苑有著老舊小區種種典型問題:建築外立面陳舊且存在老化漏水情況,電線私拉亂接,屋頂雨棚破損漏水,佈局不合理缺乏公共空間,小區服務功能配套不足,雖然以前也經過幾輪局部改造,但都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作為2019年下城區的首批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小區抓住了這次舊改春風,從2019年9月起,屬地文暉街道專門成立了舊改工作指揮部,組建專班有力推進,涉及9幢房屋、41個單元、618套房屋、同心弄和紹興支路兩條周邊道路及沿街100餘個店鋪,總建築面積4.48萬平方米。

“改造完後,不僅小區環境提升了,周邊道路以及沿街店面也乾淨整潔了。”文暉街道公共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周曄介紹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以前小區灰撲撲的,現在都明亮起來了”流水北苑120天“煥新記”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以前小區灰撲撲的,現在都明亮起來了”流水北苑120天“煥新記”

改造後的公共空間

正如翁先生所言,這個小區經歷了“脫胎換骨”式的變化。

修繕一新的街道令人還未踏進小區就擁有了愉快的心情,而走進小區後更是“眼前一亮”——曾經斑駁的居民樓披上了一層新衣,米白的外牆、淺灰的雨棚、整齊的空調罩、推拉式的晾衣架給人一股清新之感;曾經行人無法涉足的封閉式花壇改成了開放式的綠化空間,健身器材、紅色跑道一個不落,兼之樓臺亭閣、小橋流水的景觀設計,更增幾分風韻。

“小區建築立面改造與傳統改造有所區別,我稱之為‘四小件’,即雨棚、保籠、晾衣架和空調機罩。”周曄介紹。

作為首批老舊小區改造試點之一,小區採取了較新改造方案,居民樓不僅外立面重新粉刷,還打造安裝了“四小件”,比如雨棚,與傳統的塑料雨棚不同,採取的是雙層工藝,上下由鋁板包裹,整體風格與建築構建融為一體;同時,考慮到居民日常生活便利,雨棚下方還添加了晾衣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以前小區灰撲撲的,現在都明亮起來了”流水北苑120天“煥新記”

改造前的居民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以前小區灰撲撲的,現在都明亮起來了”流水北苑120天“煥新記”

改造後的居民樓

“項目不僅要改‘面子’,也要改‘裡子’。”周曄補充道,通過改造,樓道內部管線梳理入槽,牆面、扶手、樓梯等進行了修補和重新刷漆,屋頂修漏、清理衛生等工作也同步完成。

在細節方面,多次走訪小區的文暉街道辦更是格外細緻,比如增加反光條方便夜間通行、樓梯間安排嬰兒車臨時存放點方便日常使用等。

此外,項目選取了3處地下空間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

原本的地下室由居民自主劃分佔用,裡面雜物堆積,車輛停放無序,且私自拉線給電動車充電,存在安全隱患。此次改造把雜物一次性清空,其中6幢和11幢的地下空間按照機動車地下車庫的標準塗裝防滑地坪,劃分車位併合理規劃管線,同時安裝智慧充電樁和消防噴淋,能夠智能充電和監測消防問題,一方面避免安全隱患,一方面也解放了人力,無需人工看守。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以前小區灰撲撲的,現在都明亮起來了”流水北苑120天“煥新記”

地下室改造前後對比

另外1處,即5幢的地下空間則改造為黨群驛站,包括居民議事活動空間、志願者服務場所及兒童遊玩小天地等,許多居民活動也有了充足空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以前小區灰撲撲的,現在都明亮起來了”流水北苑120天“煥新記”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以前小區灰撲撲的,現在都明亮起來了”流水北苑120天“煥新記”

改造後的黨群空間


僅討論方案就花費20多天

“四問四權”貫穿始終

此次改造小區採取了“10+5”模式,10個必選改造項目包括屋頂整修、立面提升、外掛有改善、管線有整治、樓道整理、門廳更新、燈光調整、綠化彩化、文化提煉和活動空間;5個自選增加項目包括智能安防、交通優化、智能分類、加裝電梯、自治管理,每一項都是由小區居民們親自提議勾選的。

在此次改造過程中,“四問四權”可以說是貫穿始終的。

據流水北苑社區主任孫鑑明介紹,儘管改造工程從9月啟動,但實際上“四問四權”從3月就開始落實了。首先蒐集居民意見形成初稿,之後再進行問卷調查歸納問題,通過設計公司對解決問題提出初步設計方案後,再度徵詢居民意見,一致通過後才確定正式設計方案。

“僅討論方案就花費了20多天,”孫鑑明笑著說。不僅如此,即使確定了設計方案,在改造過程中也根據居民意見,不斷進行優化和調整。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以前小區灰撲撲的,現在都明亮起來了”流水北苑120天“煥新記”

社區主任孫鑑明與居民代表之一翁先生溝通

不僅是社區老居民,也是9幢樓幢小組長的翁先生對此也印象深刻。如樓幢“四小件”的更新改造,他發現雨棚整體比較“平”,沒有設計傾斜角度,容易積留雨水,長此已久容易倒灌牆面導致脫膠。提出問題後設計公司立即做出了相應調整,並對雨棚和牆面連接處進行了加固。

文化景點展示小區文化魅力

“最滿意的是智慧刷臉系統,出入方便多了。”儘管小區各方面改動頗多,但論及最滿意的一點,翁先生認為還是小區的智能安防。該改造項目也是居民主動提出的,改造完成後給居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

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間,智能安防工程就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大多數的老舊小區都需要人工值守,但流水北苑直接‘刷臉’就好。”周曄補充道,“除此以外,智能門禁系統還可以直接測溫和檢查健康碼。”

另外,不習慣“刷臉”的居民還可以選擇使用專門設置的門禁卡出入,親朋好友來訪也可以通過此方式自由進出。

智慧工程的應用也不止於此,據周曄介紹,小區內還增設了監測高空拋物的探頭,為居民良好的居住環境添磚加瓦。

為了提升社區居住環境,文暉街道辦也主動進行了更多的考量。在改造提升工程中,街道辦融入了百年艮山門貨運站的工業文化。艮山門站始建於1906年,是杭州乃至浙江第一條鐵路江墅鐵路的中間站。而流水北苑小區原為杭州工業廠區,小區原住居民又以當時的產業工人為主,對火車站懷有情節。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以前小區灰撲撲的,現在都明亮起來了”流水北苑120天“煥新記”

艮山門站3D立體牆繪

因此,圍繞“舊的肌理、新的功能、老的味道”,街道利用小區原有變電房外牆,與中國美院合作,以工業風設計了火車頭3D立體牆繪。除此之外,還借用陸游“溜水聽瀑”的典故,在原有小區公園入口處與文化長廊相連,展示歷史人文魅力。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以前小區灰撲撲的,現在都明亮起來了”流水北苑120天“煥新記”

“溜水聽瀑”小景點

正是方方面面的細緻考量,流水北苑變成了一個既有顏值又有文化精神的美麗家園,而長效管理維護以及後續更新還在逐步推進中,可以預見,小區的未來將愈發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