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裡人!家庭分餐,你做到了嗎?

長城網訊(記者王璇 鄭夢婷 )4月初,石家莊市文明辦、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向廣大市民和餐飲服務單位發出了“公勺公筷·文明用餐”倡議書,針對市民,倡議書提到:“家庭個人要積極響應。倡導家庭用餐配備公勺公筷,有條件的實行分餐制,親朋夾菜用公筷,喂娃吃飯用專筷。”那麼家庭實行分餐制的倡議是否得到了市民的響應呢?一家人吃飯還要用公筷公勺,是“講究”還是“矯情”?日前記者採訪了多位石家莊市民,來聽聽“莊裡人”的看法。

家庭實行分餐制,市民看法不一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市民們對“分餐制”和“公勺公筷”的認知程度有一定的差距。

有些市民覺得家庭分餐沒有太大的必要。“在家吃飯,感覺沒什麼必要分餐,一家人還要用公勺公筷,感覺都疏遠了。”橋西區盛世華庭小區居民林正娥說。

“家裡的碗筷基本都是混著用的,甚至孩子小的時候也沒有分過碗筷。”新華區北苑街道變電街社區居民劉女士表示,分餐而食會使餐盤使用量加倍,洗刷碗筷將會變成一個“大工程”。

有些市民家中,則是分了碗筷,卻沒有分餐。“在我們家,碗筷的大小、顏色都不一樣,大人用大碗長筷子,小孩兒用小碗短筷子。”家住新華區築凱嘉園的6歲小朋友高鑫藝告訴記者。鑫藝的媽媽焦女士對此表示,家裡人通常都有專屬碗筷,但飯菜基本上還是混著吃。焦女士覺得,這段時間家人基本都沒有外出,即使不分餐應該也沒有什麼問題。

新華區黨家莊社區居民張迪有一個兩歲的寶寶,她告訴記者,家裡只給寶寶的飲食採用了分餐制,寶寶有專用的碗筷,家人甚至專門用小風扇給寶寶吹涼食物。“但是成人之間卻沒有這些講究。”張迪說。

作為分餐制的支持者,家住長安區盛世長安小區的王磊告訴記者,“每次吃飯,我都會擺一雙公筷在桌上,可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不好改,尤其是老一輩人,他們覺得用公筷既麻煩又顯得生分。”

莊裡人!家庭分餐,你做到了嗎?

在採訪中,大多數市民對家庭分餐制還是持觀望態度,不過有兩位市民已經將分餐制貫徹為全家一致的生活方式,並用手機拍攝視頻,向記者曬出了自家的分餐制:餐桌上增加了公筷公勺,每人一個小碟,大家輪流用公筷公勺將食物取到自己盤中,再用自己的筷子進食。家人之間文明禮讓,其樂融融。

“疫情期間,我們家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都會使用公筷、公勺。預防交叉感染,家庭裡也應該重視起來。”西三莊街社區居民徐國良表示,真正的“人情味”是對家人健康的負責。

“我家裡有小孩和老人,他們的免疫力比較低,容易感染一些細菌和病毒,而分餐制避免了交叉感染,我們家會一直把分餐制堅持下去。”飛機場社區居民徐維娟說。

讓“分餐制”進入百姓家,宣傳教育是關鍵

“預防疫情,文明用餐,從使用公筷開始”“舌尖抗疫,用好一雙公筷”“使用公筷公勺,文明健康用餐”……每天上午9點到11點,下午3點到5點,新華區北苑街道變電街社區的工作人員都會帶著“小喇叭”在小區裡巡迴,“小喇叭”是一臺移動音響,工作人員通過播放一些宣教音頻,給小區居民普及疫情防控和分餐制的相關知識。

莊裡人!家庭分餐,你做到了嗎?

據悉,自《河北省餐飲業分餐制、公勺公筷服務規範》出臺後,新華區北苑街道就積極開展“公勺公筷 文明用餐”的宣傳活動。新華區北苑街道辦事處主任田迪告訴記者,由於變電街社區是老舊小區,樓院比較分散,老年人偏多,為確保社區居民廣泛知曉分餐公筷制的好處,就採取了小喇叭廣播的方式進行宣傳。

此外,該社區還通過建設宣傳長廊,張貼宣傳標語、海報,向轄區居民發放明白紙,在街道微信公眾號發佈倡議書等方式,引導公眾養成“文明餐桌 公筷公勺”的用餐習慣。

“我們家一直是女兒女婿過來吃飯,每個人都有自己專用的碗碟。吃飯的時候,我們會用公筷夾菜放到自己碗裡。”居民張德啟說,他們家多年來一直踐行著“分餐制”。作為北苑小區15號樓的樓長,張德啟在疫情期間一直致力於“分餐制”的宣傳。“‘分餐制’這個倡議真是好,我全力支持,我一直就以我們家的分餐經驗,給周圍的居民做宣傳,有好多家庭也表示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