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场关乎欧洲命运的战役,此战后,拿破仑的领土仅限于一座岛了

公元1813年,在莱比锡爆发的军事冲突,是一场关乎欧洲命运的战役,有人却说这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是一场关乎欧洲命运的战役,此战后,拿破仑的领土仅限于一座岛了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莱比锡战役的主角是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军队,他们要满足拿破仑的野心,侵占其它国家的领土。可是,对战的另一方却是由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组成的反法联盟,他们在试图阻止法国的侵略。

由此可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

如果,法国人获胜,那么,整个欧洲都会在法国的统治下;

如果,反法联盟获胜,欧洲便可以恢复到以前的格局,而法国还得跟其它国家一起和平相处。

从这里,似乎看不出与民族解放相关的一点东西。

是一场关乎欧洲命运的战役,此战后,拿破仑的领土仅限于一座岛了

公元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不仅推翻了封建统治阶层,还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国家。

可是,周边的外国势力却一直看不惯这个新国家,他们频频派出武力干涉,想将这个新国家掐死在襁褓之中,对此拿破仑自然不答应。他积极组织防御战争,成功抵御了外国势力的多次进攻,且这些战争都是正义的战争,都是能够获得人民拥护的战争。

后来,拿破仑的野心越来越大,开始对外发动战争,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使得人民开始反对他。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国战败,那些被侵略的国家获得了解放。他们已经不能恢复到以前的那种状态,只能在民族主义的激励下演变成一个主权国家。

在莱比锡战役中,拿破仑出了四十万兵马跟反法联盟作战,没想到却战败了。法国战败后,曾经被侵占的小邦国都脱离了法国的统治。这次战役对世界的影响很大,毕竟,当时是属于欧洲的时代。战争的走向决定了欧洲是“一家独大”还是“多元包容”,而欧洲的时局却影响着整个世界。

莱比锡战役使很多民族得以摆脱法国的统治,成为独立的个体。这不仅是国家的意愿,还是人民的意愿,所以,这场战役可以说是民族解放战争。

是一场关乎欧洲命运的战役,此战后,拿破仑的领土仅限于一座岛了

那么,拿破仑为什么会在这场战役中失利呢?这个问题无疑需要多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拿破仑执政之初发动过很多战争,这些战争虽然给法国带来了土地,但是,实际的意义却更具有进步性。当时的社会矛盾,还是封建王朝与受压迫的人民之间的矛盾,而法国的战争能够帮助人民推翻压迫他们的政府,这是人民乐意看到的。

所以,人民站在了拿破仑这边,非常支持他的创举。之后,拿破仑更是成为了欧洲的霸主,而那些套在人民身上的枷锁也被他摘除了,人民都很拥戴他。此时的拿破仑应该稳定局势,积极发展国家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可是,拿破仑却不肯这样,他依然要向外扩张,侵略他国的土地。

然而,战争必然会打扰人民的生活,甚至,会给他们带来苦难。这时,人民不乐意了,他们联合起来抵抗拿破仑,而政府也联合起来抵抗法国。并且,在拿破仑失利后,各国的统治阶层也尝试着进行改革,他们利用人民对法国霸权的抵触,积极发动人民反抗法国的起义。

是一场关乎欧洲命运的战役,此战后,拿破仑的领土仅限于一座岛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法国军队是缺乏支持的。

他们不仅情报落后,还常常受到他国的偷袭,且物资补给变得越来越难。此外,法国军队中还有一些外籍士兵,他们容易受到本国民众的影响,在战前出现倒戈,打乱法国军队的计划。这种种事情,都影响着法军的士气,让他们很难专注于这场战役。

在莱比锡战役中,大军需要多线作战,这则非常考验拿破仑的指挥能力。而且,拿破仑手下的将军很少主动指挥战争,凡事都需要经过拿破仑的决策。但是,拿破仑只有一个,当他做出决策传递到军队时,往往就出现滞后的情况,让军队陷入到了一个被动的局面。

比如说,有一次拿破仑口头要求在艾尔斯特河上架起新的桥梁,可是,军队的参谋长却坚持要有书面命令才肯执行。这种情况的发生,导致了军队撤退时线路太少,撤退不及时则导致军队损失惨重。而且,军队内部也没有沟通好,最终,导致出现了惨痛的教训。

是一场关乎欧洲命运的战役,此战后,拿破仑的领土仅限于一座岛了

在包岑战役中,盟军迂回的时间比拿破仑预计的时间要提前,可是,这个消息却一直没有传到法国军队那边。法国军队还是按照拿破仑预测的时间做准备,结果,被打得措手不及。

此外,盟军能够取胜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个是他们兵力上的优势;

第二个是他们比法军要灵活得多。

因为,盟军专门避开了拿破仑领导的军队,迎战了其他法国将领领导的军队。所以,盟军就是抓住了法军这个弱点,积极打击,最后取得了胜利。其中,普鲁士的将军布吕歇尔表现得非常积极。他坚持渡过易北河,绕到法军的后方,给他们形成一个前后夹击的局面,使得盟军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是一场关乎欧洲命运的战役,此战后,拿破仑的领土仅限于一座岛了

莱比锡战役不仅打破了拿破仑的野心,还使欧洲能够走向民主共和,且战役的胜利也宣告了拿破仑帝国的覆灭。反法联军于1814年3月31日进入巴黎,同年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依然保留“皇帝”称号,领土仅限于厄尔巴岛。

参考资料:

【《拿破仑一世传》、《莱比锡之役:欧洲民族大会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