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饱受批评的八股文选入教材,是重拾经典还是糟粕再现?

说到八股文,马上想起毛泽东主席著名文章《反对党八股》。历数了八股文种种不是,对公文写作的简洁务实文风形成导引,也将八股文这一存在了600年的特殊文体彻底斥为封建余孽的象征之一。此后说起八股文,僵化思维、摧残想像、迂腐顽固、空洞乏味,反正什么坏词先用上一阵再说。百年来,八股文可以说臭不可闻,是早已扔进了历史废品站的垃圾。


曾经饱受批评的八股文选入教材,是重拾经典还是糟粕再现?

批判之声也并非五四才开始,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是专门干这个事的,对八股文的害人,54岁才中举的范进先生便是最好的例子。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更是科考40年,连个举人都没中。其于八股,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不仅考不上的大有意见,即便顺利考上进士的曾国藩,也直陈其弊,以为不爽。

康乾时代,八股文的废与立,一直是巨大的争议。康熙本人还废除过一段时间。但很快恢复。直到清朝最后一次科举的1904年后,八股文与科举一起退出历史舞台。至今已经100多年,八股文一直是腐朽的典型。

但到了2014年,杭州高二课本上突然冒出了三篇八股文,分别是王鏊的《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王阳明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以及曾国藩的《与诸弟书》。已经骂臭了的文体,在新时代的今天猛然又成了学习材料,恍惚之间让人有些刺眼,有些错愕,一时舆论大哗,掀起了汹汹民意。开历史倒车,“逆潮流而行”的声音迅速席卷。


曾经饱受批评的八股文选入教材,是重拾经典还是糟粕再现?

但教材组指出,之所以挑选八股文,是为了学习文章章法,现在的孩子,很容易把新闻报道、议论文写成散文,缺乏体式上的训练,而讲究起、承、转、合的八股文可以很好的引导。并表示八股文明清两代存在600年,自有其价值与合理性,不能一杆子打死。其中优秀的八股文,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真是这样吗?

我们来看教材组所选的这篇优秀八股文——王鏊的《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质量到底如何?


曾经饱受批评的八股文选入教材,是重拾经典还是糟粕再现?

这样一篇文章,是需要一定文言水平的,还要有读的耐心,字虽不多,古今文字有别,还是很费劲的。选题为《论语》,标准的四书五经范畴。写法上,从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也是严格照着来。民富君富的论断,全靠逻辑自洽。理是这么个理?操作起来呢?而且没有数据说话,举例论证,文章是有缺陷的。大家怎么看呢?

另外,对于语文课中引入经典八股文,你是赞成还是坚决反对?还是都可以,全凭教材组安排?事实上,步入新时代后,回过头去看,以往的人、事、物看法,很多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包括从前人人喊打喊杀的八股文,不少学者认为有文体价值和模板参照作用,现在的毕业论文和高考,也都有八股文的影子。一些我们极力摒弃的,它并没有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