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精修水利,以治理洪水立身,却治好了慈禧的怪病,怎么回事?

都说“隔行如隔山”,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内在的门道,可不是表现上看的那么简单。

今天故事里人,就做了件隔行如隔山的事儿,放下他的本职工作,去给慈禧这么一个掌管人命生杀大权的人看病,可见行医者真的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了。

这个人就是薛福辰,咸丰年间的一个水利工程师。

他,精修水利,以治理洪水立身,却治好了慈禧的怪病,怎么回事?

薛福辰出生在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的父亲薛湘是一个老师,而且是一个特别擅长写八股文的老师。曾国藩、李鸿章都深受薛湘所写八股文的影响。

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薛福辰年少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18岁考中秀才,23岁得中举人,就到北京担任工部员外郎一职,主管水利漕运。

1859年,薛湘病故,做为家里的长子,就带父亲的灵枢回乡安葬。没成想,到了无锡老家没两年太平天国爆发,为了躲避战火就带着家人逃到了苏北,并在李鸿章手下谋了个事儿做。

他,精修水利,以治理洪水立身,却治好了慈禧的怪病,怎么回事?

因为其父薛湘的缘故,薛福辰在李鸿章那里得到重用。很快就升任候补知府,调到了山东。

也是时来运转,恰好此时山东境内候家林段黄河发生溃堤决口,洪水一度泛滥成灾,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帧听说薛福辰在山东,速请他来全权负责治理洪水事宜。经过短短的45天,洪水的问题就解决了。

因治理洪水大获成功,薛福辰被提拔为候补道员,在做候补道员时,他开始潜心研究医学。等到4年后,调离山东时,他已经精通药理医学,成为医学行家,通晓各家各派医典药方。

他,精修水利,以治理洪水立身,却治好了慈禧的怪病,怎么回事?

到了1880年,他正在北京等待调任广东任职公文。闲来无事在李鸿章处坐客,席间李鸿章说慈禧太后得了一种怪病,整天浑身没劲,还老是犯困,吃不下饭,一吃就吐。宫里的御医都去看了,都没治好。

薛福辰听后,就想着去看看。李鸿章原本有点怀疑,但看他自己一直坚持,于是就在第二天朝堂上保举薛神辰为慈禧诊治。

薛福辰为太后治病的消息一传出,朝堂上质疑声大起,可又没有办法,太后的病不能拖呀,没办法,死马就当活马医吧。即刻,宣昭让薛福辰进了内宫。

慈禧太后的病原本不是什么大病,主要是有一次摔着了,太医们就给误开了很多的补药,结果补的太狠,没消化,郁结在身体了,导致气血不通,瘀积在腹内,形成腹胀,医书称为“血蛊”症,外在表现就跟怀孕了一样。

他,精修水利,以治理洪水立身,却治好了慈禧的怪病,怎么回事?

薛福辰在诊完脉以后,反其道而行的,给开了一剂治洪水的方子——疏通理气,少食少补。该药方让宫内的御医名家们大为叹服。经过半年多的调养,慈禧的病就真的痊愈了。慈禧这高兴坏了,亲自书写了“职业修明”的匾额赐给他,还拉着他和自己一起吃席和看戏。还赏了不少的好东西。

薛福辰也在宫里出了名了。本来还等着去广东上任呢,结果因为宫内外的皇亲国戚纷纷找他看病,他的上任时间足足被拖延了两年多。

虽然治好了慈禧的病,薛福辰并没有忘记自己做官的本份,在他任职期间,严励打击地方黑恶势力,重视海防,全力救济百姓疾苦,上至官下至民,均安分守己,安居乐业,政绩显著。

他,精修水利,以治理洪水立身,却治好了慈禧的怪病,怎么回事?

当时,法国正在南亚地区进行殖民地战争,为了防止战火波及,他协同军队精心布控,专门抽调人手成立了负责军队运输的官车局,没有征调一名地方百姓,没有影响一处百姓日常生活。在当地深受人民的赞誉。

1886年至1887年,薛福辰先后升任顺天府尹、宗人府丞及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1889年夏,因患中风、半身不遂,薛福辰辞去所有官职,同年7月在家中病逝。

由于身体突发症状,其在医学方面的文章均没有完成定稿,基本上没有存世。只留有一篇《素问运气图说》。

慈禧所赐的匾额印记也被收藏,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