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经济、社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依赖

25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经济、社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依赖

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是由人类经济、社会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决定的。

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共同发布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首次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⑴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必须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相统一,努力做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⑵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使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有可靠的环境和物质基础;

⑶控制人口增长,消除贫困,重建道德规范,解决好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观念,摒弃了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来谋求一时经济繁荣的片面发展道路,为人类展示了全新的社会发展观,即努力求得社会的高度文明和全面进步,把人类社会引向健康、和谐、持久、稳步发展的美好境界。

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中明确提出:“教育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

我国于1994年正式公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并列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因为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人的观念的转变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的主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在人,在于现代人的观念和素质,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必然依赖于教师,依赖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整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没有整个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正因为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另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里,特别强调了教师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指出:“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过分”;面对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教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教师的质量必然决定着中小学教育的质量。

衡量教师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其个体和群体的发展潜力及发展前景,说到底也就是看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唯有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才有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教育。因此,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对中小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应答,也是对整个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应答,是人类经济、社会和整个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定。

25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经济、社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依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