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修建到倒塌,柏林牆的二十八年風雨滄桑

01

在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的波茨坦廣場上,地面有一條寬約30公分、石塊鋪就的淺淺印跡,穿越街道和草地,一直向前延伸。印跡上每隔一段距離還鑲嵌著一塊銅牌,上面鐫刻著“BERLINER MAUER 1961-1989”的字樣,這條軌跡就是著名的柏林牆原先經過的位置。

從修建到倒塌,柏林牆的二十八年風雨滄桑

來到這裡的遊客常常會腳跨這道印跡拍下一張照片,表示自己雙腳分別踏在當初不同社會制度的西德和東德的土地上。

柏林牆是歷史的產物。二戰結束後,根據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公告,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首都柏林也相應劃分成4個佔領區。

1948年6月,位於西部的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併。1949年5月,合併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同年10月,東部的蘇聯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而位於東德範圍中的首都柏林,也根據佔領軍的不同分隔成了東柏林和西柏林兩個部分。基本上以著名的勃蘭登堡門為地標,其西面即為西柏林,將一座城市人為地分屬於兩個國家。

從修建到倒塌,柏林牆的二十八年風雨滄桑

原先柏林市的主要區域和一些重要建築,如國會大廈、洪堡大學、柏林大教堂等都在東柏林的範圍內。而且在勃蘭登堡門的西邊,西柏林境內的“六月十七大街”上還有一塊飛地屬於蘇聯。那是一座蘇軍烈士紀念館。

畢竟當初攻克柏林的是蘇軍,為此他們付出了陣亡8萬士兵的代價。而如此之大的犧牲,也正是當初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放棄攻佔領柏林,將機會讓給蘇軍的重要原因。

二戰後,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原先的二戰盟友很快變成了東西兩方敵對陣營,進入所謂的冷戰時期。然而東西兩德原本就是一個國家,兩國人民同根同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加上國家分裂後,西德的經濟發展明顯好於東德,戰後迅速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不滿現狀的東德人將柏林看作通往西方的通道,因為到達西柏林後便可以前往西德和其它西歐國家。

從1949年到1961年的十二年間,大約有260萬人用這種方式逃離蘇聯佔領區以及之後的東德和東柏林地區,其中不乏還有東歐其它國家的人,而且逃亡之風愈演愈烈。

國家急需的知識分子以及大量技術人才和勞動力的流失,為民主德國的經濟建設陡然增加了困難,東德當局自然不能坐視這一嚴重後果。

02

1961年8月13日凌晨,東柏林與西柏林交界處的路燈突然熄滅了。數不清滿載士兵的軍車開過來,慘白的車燈照亮了邊界,幾萬名士兵跳下車有條不紊地幹起活來。

天亮後人們驚訝地看到,東西柏林之間赫然豎起了一道用帶刺的鐵絲網和水泥樁構成的隔離牆。隨後的五天內就完成了全線的封閉。

當時還出了件讓世界震驚的事: 8月15日,一名19歲的東德士兵肩背長槍,從一個缺口大步跳過正在修建中的隔離鐵絲網,投奔西德,這個瞬間被當時在場的攝影師拍下,成了記錄那個歷史事件的一幅經典照片。

從修建到倒塌,柏林牆的二十八年風雨滄桑

從此,首都柏林被分為兩半,成千上萬的家庭被一堵高牆分隔在兩個不同的世界。這道牆被稱為“柏林牆”,而它正式的名稱是“反法西斯防衛牆”。柏林牆全長達到150多公里,切斷了東西柏林相連的190多條街道。

柏林牆初步建成後又歷經幾年的改進加固和完善,成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電網、開放地帶以及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在以施普雷河為界的某些地段,在水下還安置了柵欄以阻擋越境者潛水通過。

柏林牆留有7個過境通道,其中勃蘭登堡門前就有兩德統一前遊客必去的一個通道。

現在我們還可以在波茨坦廣場附近的尼德爾克爾新納大街,以及施普雷河上的奧伯鮑姆橋等幾個地方,看到保留下來的幾段所謂第四代圍牆。圍牆用水泥預製的牆體構件連接而成,每個構件高3.6米,寬1.2米。在牆體上方還放置了一條光滑的管道,用以使人難以攀爬。

人們還可以登上界線旁邊當年高聳的瞭望塔參觀。看著腳下不遠處的高牆和牆下開闊的草地,很難想象當年東柏林逃跑的人如何才能逾越這戒備森嚴的禁區。

從修建到倒塌,柏林牆的二十八年風雨滄桑

柏林牆的建成雖然大大限制了逃亡,卻並沒有讓那些執著的東德人知難而退。東德軍人根據1960年發佈的“開槍射擊令”可以射殺非法越境者,事實上前後約有200多人因此死在槍下,上萬人被判處徒刑。儘管如此,還是有數以千計的逃亡者試圖翻越柏林牆。

03

為了穿越禁區,東德人可算是奇招迭出:徒手翻牆、開車撞牆、跳樓、游泳,甚至藏在大號行李箱裡夾帶,還有人居然製作熱氣球乘著黑夜飛走,而開挖隧道這種古老而且有效的方法當然也不會放過了。

在柏林市區有一條伯爾瑙厄大街,柏林牆就在大街中央延伸,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利於開挖隧道的位置。從1962年到1971年,這條長約1公里的街道上竟然先後有11條隧道動工開挖。不過只有其中3條最終完工,並且被逃亡者利用成功逃脫。

最為出名的是29號隧道和57號隧道。你不會想到隧道為何如此命名,那是代表了通過此隧道成功逃亡的人數!

策劃和組織29號隧道的是一名曾經的民主德國游泳冠軍,名叫赫歇裡。柏林牆建成不久,他就用假護照喬裝打扮逃到西柏林。可是成功的喜悅過後,年輕的他不久便因為思念高牆那邊的親人而開始寢食難安。

於是他決定在伯爾瑙厄大街下挖一條通往東柏林的隧道。從1962年2月動工,十多個人參加幹活,8個月後終於挖掘出一條150米長的地下通道。

其中經歷的各種驚險難以想象,因為是在離地面僅有幾米的深度挖掘,所以隨時會遇到塌方。他們在遭遇過一次幾乎被活埋的危險後,調整改進了施工方式,每前進十幾米便用木樁將頂部支撐起來,如同早期礦井的掘進。

最為緊張的是挖到東柏林地界後,完全不知道地面的情況,萬一被軍警發現不僅前功盡棄,而且是死路一條。

從修建到倒塌,柏林牆的二十八年風雨滄桑

德國人的嚴謹不由得你不佩服,他們在組織、測量和計算方面的精細保證了冒險行動的成功。赫歇裡指揮施工團隊按照預先畫好的圖紙推進,不斷地用指南針來確定方向,調整偏差。他們還幾次委託有特別通行證的外國人到高牆對面為工程“踩點”。

最後他們巧妙地將出口開到東柏林一家麵包店的地窖中。9月14日,包括赫歇裡的姐姐、姐夫在內的29名東柏林人通過隧道順利來到西柏林,成為冷戰期間一件著名的成功逃亡事件。

期間甚至有美國媒體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跟蹤拍攝挖掘的過程,並支持他們挖掘工程的經費。

29號隧道的逃亡行動結束一個半月後,NBC不顧美國政府會激化美蘇矛盾的警告和施壓,播放了這個紀錄片,讓全世界知道了這條柏林牆下的逃亡之路,並且贏得了1963年度美國電視界的最高獎項艾美獎。

04

1989年,由波蘭開始引發了東歐鉅變。這年5月,利用匈牙利開放奧匈邊境之機,大批東德公民出走西德。同時,柏林、萊比錫等城市爆發了大規模民眾抗議遊行活動。

在抗議浪潮中,1989年11月9日,東德政府宣佈允許公民申請訪問西德以及西柏林。可是在新聞發佈會上,時任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君特·沙博夫斯基誤將放寬私人出境限制,宣佈成了柏林牆立即開放。

從修建到倒塌,柏林牆的二十八年風雨滄桑

此言一出,導致數千市民聚集到柏林牆邊。擁擠的人群高喊著,越過柏林牆進入西柏林。曾經令人恐懼的柏林牆變得形同虛設,3天內就有300萬東德公民進入西德和西柏林。

柏林牆也開始被人為地拆毀,人們肆意地破壞這個留下痛苦回憶的建築。許多人鑿下柏林牆作為紀念品收藏起來。以致如今一些牆體的碎片甚至被拿到德國的紀念品商店和網上出售。

柏林牆倒塌後,東、西柏林的街道、鐵路和橋樑迅速接連到一起。到12月底,被柏林牆阻斷的主要街道已經重新暢通。

1990年6月,東德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牆。柏林牆的倒塌成為東德政府倒臺的象徵,也推動了蘇聯的解體和冷戰結束。10月3日,分裂40多年之久的兩德最終統一。

當初挖掘29號隧道的赫歇裡的姐姐一家又遷回了東柏林,當年的冒險舉動成為年事已高的姐弟倆難忘的回憶。

兩德分離期間,許多彩色裝飾畫家和藝術家在柏林牆西側的一面作畫。柏林牆倒塌後,殘存的柏林牆自然成了倍受青睞的塗鴉場所,一些著名的噴畫藝術家開始在牆段的東側一面作畫,其中不乏一些著名作品。

莫斯科藝術家弗魯貝爾根據照片創作的前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親吻東德最高領導人昂納克的“兄弟之吻”就是其中之一。

從修建到倒塌,柏林牆的二十八年風雨滄桑

如今,這個被稱為東邊畫廊的景點也成了旅遊者必去的打卡地。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