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今天一大早收到朋友轉發來的一張截圖,光看標題我就有點不淡定了:


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音樂納入中考”,

瞬間腦海裡飄過了一堆樂器......(OK沒學,心裡不禁打了個寒戰);

“兩年內覆蓋全國”

,就兩年的時間,妥妥的等咱們的娃到了參加中考的年齡早就開始執行了。那麼,對於娃還在幼兒園階段的爸媽們,是不是得及早開始給孩子培養至少一門藝術興趣了?

不過再一想似乎又覺得

哪裡不太對勁

1) 如果2022年就要開始執行新政,也就是說,2022的第一批中考生,就算從現在立刻馬上開始學樂器,那也只有一年半的時間可以準備了,可是學樂器哪是那麼容易的事?別說過學業緊張的中學生沒時間學樂器了,就連OK這種剛進小學一年級的娃都很難擠出時間來學習一門樂器(學樂器需要大量的練習時間)。那對於大多數沒有學過樂器、不會吹拉彈唱的孩子,這種新的計分又怎能落實得讓人覺得公平呢?

2)吹拉彈唱這類藝術專長很難以分數量化。如果以考級來定分的話,勢必又會和外部培訓和考級機構掛鉤,引發興趣班熱潮,這無疑是和初衷相違背的。

那麼,最新發布的政策到底是怎麼說的?

我找到了由新華社發佈的

“2022年全

面實行美育中考”

的熱點新聞,原來前面的新聞有標題黨之嫌,其實真正全面的是,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而不只是音樂

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不過因為微博上的通稿並沒有對

哪些科目能算作美育、美育考核的計分方式、計分規則

等細則作出詳盡的說明,於是我又找到教育部官網去查看了新文件原稿。


所以今天我就給大家做個新政

關鍵信息點的

梳理

,然後再來聊聊新政背後咱們的思考是什麼,具體到

要不要給孩子培養藝術興趣,

咱們要怎麼看待。

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10月15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

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注意:兩份《意見》的標題基本相同,一份是針對

體育

,一份是針對

美育。

大家知道,體育如今已在中考作計分,那麼新意見將美育和體育並列被提及,

是否暗示著將來美育也會採用和體育一樣的計分權重?

那麼,美育到底包括些什麼內容?

《意見》中對“美育”有三處明確的指出:

第一處來自《意見》中的第5點,指出了

美育學科的界定

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到初中),學校的

美育課程以

藝術課程

為主體,主要包括

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戲曲、影視

等課程。

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點擊可看大圖,來源:中國教育部官網

第二處來自《意見》中的第6點,明確了

發展美育學科的目的

義務教育階段注重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藝術特長。

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點擊可看大圖,來源:中國教育部官網

第三處來自《意見》中的第3點,指出:

到2022年,學校的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

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點擊可看大圖,來源:中國教育部官網

所以,通過這兩份國務院印發的《意見》,我們可以明確的是:


1.

並沒有提及要掌握"樂器",更沒有指出要考樂器。

2.

美育被明確提出要在義務教學階段重視和發展,這的確體現了國家在對藝術類學科在教學上更為重視了。

但是《意見》更像是對學校給出的教學內容指導方向,從大的方向去推進教育的公平性,將“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落實到城市和鄉村,而並沒有具體到落實的政策,那麼

網傳的加入中考計分又是怎麼回事呢?

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16號(印發意見的第二天),

教育部

召開了新聞發佈會,對《意見》進行了更為詳盡的闡述,而這個新聞發佈會才

是美育加入中考計分的消息來源。

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在“答記者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

在關於“美育納入中考計分”這部分的講話有:

目前全國已經有4個省開展美育中考計分,同時還有6個省、12個地市已經開始了中考美育的計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間,雲南省從今年開始要增加到40分。“這個試點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下一步我們要把美育中考的工作做的更加紮實,到2022年力爭全覆蓋,全面實行美育中考。”

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這段話信息量很大,撲面而來的各種量化的數字和年限,但是言外之意難道就是“美術音樂不好的娃,趕緊把班報上?”

好好的《意見》,“德智體美勞”全面開花的教育方針,就變成了

全面雞娃

了嗎?

咱們再來

捋一捋。

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中考計分≠特長加分

假設,美育要納入中考計分,我們首先要弄清楚,

計分是什麼樣的方式,它和加分有何區別。

計分

是指在總分分值內,所有學科都有相應的分值。所有的科目每個學生都要考。

以我比較

熟悉的杭州的中考來說,中考總分600分,來源於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體育這6門學科的分數加總。


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加分

是指,在總分分值外,對特長的額外加分。這些不是每個人必須要去考的,加分多來自於額外的比賽評定。

今年2020年杭州可以

加分的項目

是:體育類(國家二級運動員或省級比賽獲獎),藝術類(省級比賽獲獎),科技類(青少年創新科技創新大賽獲獎)的三大特長生,和其他類(三僑,港澳臺考生,軍人子女等等)考生,

可以獲得最高10分的加分。

另外,杭州的最新細則表示,在2021年,體育/藝術/科技類的特長加分都會被取消,也就是說,

外面拿個比賽給中考添磚加瓦的路徑反而是越來越收窄了。

還有前幾年風很大的

奧數(奧林匹克數學競賽)

信奧(奧林匹克信息學競賽)

,也已經被挪出了中考/高考的加分項了。至於為什麼現在大家還學得熱火朝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於高校自主招生,它的含金量的確很高,國際上拿個奧數獎,清華北大的橄欖枝就伸出來了,另外對於個人能力/學科素養的提升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具體因人而異。

總結:

計分才是針對普通學生的,

體育和美育的要求還是以素養的“達標”為主,

不會對天賦和技能有很高的要求。

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美育中考要怎麼拿分?

所以在瞭解到計分和加分的區別之後,單論美育計分,其實大家不用非常的焦慮。

因為藝術的審美和體驗其實

很難被量化

,具體怎麼計分的細則也沒有明確的說法,所以咱們如果想要自己心裡有個底,可以從

已經試點的省份

來作個參考。


南京:已經將美育以分數的形式列入中考素質測評3年了,具體的評斷細則如下圖:

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點擊可放大,來源:南京市教育局官網

評定的標準很多元,分為

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

兩大塊:

- 終結性考試,

以機考方式進行,其實就還是書面形式的考卷,另外還會有聽音階這些考驗音樂基礎素養的。

- 過程性考試,

想拿高分也不是很難,認真聽課,積極參與校內外活動,就可以拿到課程學習,課外活動和藝術欣賞的分數。如果有

一直學習音樂類興趣班的

,很容易拿滿分。

南京教育局的政策解讀的其中一條,也可以讓人微微的放寬心:

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總結:

只要肯花時間下去,積極配合學校的章程,得高分是不難的。從先試點的幾個省市的拿分情況來看,有受過專門音樂培訓的孩子,大概率是可以得到滿分的。

教育部發布,2022年起美育(音樂藝術類)要納入中考計分?


那麼,這次的新政出來,到底對咱們的影響有哪些?有哪些方面我們可以準備的,我想最後再給大家總結一下。

不可否認的是,教育部的風向確實是對美育發展提出了要求,雖然當下沒有具體的計分方式和細則,但經過未來幾年的發展,到了咱們孩子參加中考的時候,很可能計分政策就已經明朗了。

美育的改革大概率會是跟著體育進入計分制的路徑過過渡,從小規模試點到大規模落地,分數的影響從微弱再逐步提高。

至於針對新的政策,孩子的興趣專長要如何選擇,其實也很考驗爸媽們對興趣專長的認知規劃,我覺得之前的這篇

《2-6歲間各種興趣班怎麼選?幾歲開始學啥好,這篇給你捋清楚》

看起來依舊沒有過時,這五個大的原則,還是有很大的參考意義的。

1.

每個孩子都是個體,在興趣、天賦的具體表現上肯定也是有差異的,爸爸媽媽還是要靈活判斷。一般來說,孩子有興趣、能接受才是第一原則,當然涉及游泳等運動類的,還是要特別注意安全和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總體來說建議根據自身家庭和孩子的情況來選擇和判斷,具體可以多諮詢專業機構的意見,也可以問問身邊有經驗的朋友。


2.

孩子6歲以前,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多嘗試,幫助孩子發現各種興趣,6歲以後建議在之前觀察的基礎上做一些篩選,選擇1-2個興趣方向深入、持續地學習。

3.

最好有一個比較理性的目標,不同的目標對於孩子興趣班的選擇也是不同的,比如作為興趣啟蒙、藝術薰陶,相對來說,年齡不太受限,但以“培養這個領域的傑出人才”為目標,這需要更專業人士的介入和更持續的投入,也可能突破常規的年齡限制。比如很多音樂世家、藝術世家可能孩子剛出生不久就有意識地開始培養了。

4.

在選擇興趣班時,建議還是要和老師充分溝通,最好能和孩子一起試聽,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授課風格也是非常關鍵,比如有的老師習慣手把手教孩子畫畫,這種還是建議喊停。

5.

所有的興趣班都是孩子學習的一個組成部分和一種獲得方式。如果爸爸媽媽自身有足夠的精力和經驗,不一定需要報興趣班,可以通過在家學習、多看展、聽音樂會、社會活動、自我練習等方式實現各類興趣的培養和才能的開發。即使報了興趣班,也需要家庭學習、社會學習的補充,綜合起來才有更好的效果。無論哪種選擇,對爸爸媽媽的要求都很高。

在孩子學齡前,還是以興趣導向為第一,多嘗試多體驗,選定一個就堅持下去,孩子沒有三頭六臂,特長抓好一個就可以了,沒有必要為了升學要求十項全能,預期太高只能帶來更多的失望;上了小學之後,學科成績絕對不能放鬆,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再去發展興趣和愛好;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身體素質和體能鍛鍊都絕對不能放鬆,每天都要堅持鍛鍊是最最重要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