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朝鮮戰爭是我們不能逃避的立國之戰

首先咱們需要明確一件事情,朝鮮戰爭是金一發動的。

01

1947年冷戰爆發,美國和蘇聯帶著各自的小弟們搞意識形態上的對抗。德國被分為東西,越南被切割成南北,朝鮮和南韓也成了兩大意識形態對抗的最前沿。當時的金一和李承晚都有一顆統一江湖的心,兩邊都想著吃掉對方。

在美蘇兩位大佬看來,一個分裂的朝鮮才是好朝鮮,這樣既保持了東北亞力量的均衡,也可以讓這兩個小弟死心塌地的跟著自己。美國在南北朝鮮問題上非常的剋制,他們一度認為李承晚要更衝動一些,很可能會首先發動對北朝鮮的戰爭,為了避免李承晚冒險,美國拒絕提供給南韓防禦性武器。

而蘇聯和美國的想法一致,為了讓金一斷了統一朝鮮的念想,撤軍的時候把飛機坦克全拉走了,只留給朝鮮一些輕武器。

1949年的12月,美國國務院的一封電報打到臺灣,明確告知駐臺灣的美國觀察員,美國不會幫助臺灣,明確要放棄臺灣和老蔣政權,這個密令隨後被媒體披露。英國人當即和香港的中介聯繫,想問問解放軍攻打臺灣的時候需不需要英國的二手軍艦、魚雷,戰鬥機也可以便宜點打包賣給中國,還說過幾天和新中國交個朋友啥的。

此時臺灣的老蔣心情低落到了極點,一度準備逃亡菲律賓。而當時的毛主席正在莫斯科郊外的別墅裡生悶氣,因為在斯大林的生日宴上,毛主席提出要重新談談中蘇同盟條約,結果被斯大林非常禮貌的給頂了回來。

為什麼說朝鮮戰爭是我們不能逃避的立國之戰


而美國的這一舉動讓斯大林覺得新中國又和美國勾搭上了,於是親自找到毛主席,主動要求重新簽訂中蘇同盟協定,除了外蒙古(大家可以看下地圖,外蒙古直接和蘇聯的腹地接壤,斯大林打死也不會讓出外蒙古的),把旅順、大連、中長路全都還給了中國。

瞭解俄國的小夥伴都知道,俄國人為了獲得不凍港,在東北亞和日本打了兩場日俄戰爭,現在中國的不凍港又丟了,斯大林開始把目光看向朝鮮半島,覺得釜山港其實也不錯,於是一個電報打給了金一同志,讓金一趕緊到蘇聯,聊聊統一朝鮮的事,就這樣朝鮮戰爭被提上了日程。

1950年6月25日,金一突然就發動了朝鮮戰爭。

而此時的新中國成立還不到一年,中華民族經歷了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北伐、中原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近百年的戰火紛飛,國家在廢墟上建立。解放軍在東南要防著老蔣反攻大陸,在西南又開展了剿匪工作,當時的西藏還沒有解放...

由於戰爭發動的非常突然,李承晚根本沒有心理準備。當時韓國部署在三八線上軍隊還不到1萬人,軍事補給只能堅持6天。而北朝鮮出動了7個裝甲師和一個坦克旅,200架戰鬥機和千門火炮。韓國軍隊瞬間被擊潰。

面對突如其來的入侵,李承晚當天就打電話向美國大哥求救,而美國也是慌的一批,暴躁的美國總統杜魯門重新定義了自己的“杜魯門主義”,把美國對外不使用武力的承諾扔進了垃圾桶,接著又在聯合國一頓騷操作,決定組團參戰。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美國決議案的第二天,美國太平洋部隊出兵朝鮮,同時把第七艦隊開進了臺灣海峽,以阻止我黨解放臺灣。

而老蔣也因此不用跑到菲律賓度過餘生了。

02

戰爭初期,朝鮮人民軍的形勢一片大好,聯軍被打的節節敗退,很快就被逼到了牆角。斯大林對戰事的判斷也非常樂觀,他估計北朝鮮的軍隊很快就會取得戰爭的勝利,甚至還專門發了篇稿子向金一同志祝賀。

到了8月中旬,北朝鮮的軍隊一路高歌猛進,非常輕鬆的就解放了南韓大片土地,並且把聯軍隊趕到了面積僅為1萬平公里的一塊狹長地帶,雙方陷入陣地戰,而北朝鮮的優勢非常明顯,幾乎就要把聯軍趕到海里去餵魚,美國人甚至都想到了敦刻爾克大撤退。

為什麼說朝鮮戰爭是我們不能逃避的立國之戰

仁川登陸示意圖


就在此時,麥克阿瑟的奇謀改變了戰場上的局勢,他調集重兵在仁川登陸,迅速切斷了朝鮮軍隊的補給線和聯繫,朝鮮人民軍的主力被聯軍分割包圍,補給很快就用完了,被打散的朝鮮士兵開始亂哄哄的向北跑。

朝鮮軍隊的主力被打殘後,聯軍推過三八線是遲早的事,面對火力強大的美軍,守是肯定守不住的,金一同志只能把希望寄託於蘇聯和中國,並且同時向蘇聯和中國發出了求救信。

斯大林對於朝鮮戰爭的態度非常的曖昧,從某種意義上講,金一之所以敢於發動戰爭,多少是受到了蘇聯的鼓動,但蘇聯人卻並不想和美國人玩命。

美國人擼起袖子親自上場這件事,讓斯大林的內心非常煎熬。

二戰結束後,在國際重大問題上,斯大林也堅持和美國撕逼,表現出一副絕不退讓的氣勢,但是在朝鮮問題上,斯大林有點虛了,首先蘇聯並不想捲入朝鮮戰爭,認為如果參戰,極有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但同時蘇聯也不想丟掉朝鮮,一個統一後的資本主義朝鮮對於蘇聯來說更加不利。戰爭初期,為了不讓美國誤會自己,斯大林還主動撤回了蘇聯在朝鮮的顧問團,免得美國跳出來譴責自己插手朝鮮戰爭。

美軍仁川登陸後,朝鮮的局勢發生了大逆轉,朝鮮人民軍很快就被聯軍擊潰,這時候的蘇聯就非常的尷尬了,如果不為小弟出頭,很可能會被群嘲;而為了朝鮮和美國撕破臉又非常不划算。

在斯大林看來,解決朝鮮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中國出兵。

當斯大林收到金一同志的求救電報時,他立即讓蘇聯駐中國大使轉告毛澤東和周恩來,建議中國出兵援助朝鮮。顯然,蘇聯這個大哥是想讓中國替自己出頭,而自己則躲在後面靜觀事態的發展。

從這一點上來看,美國顯然要比蘇聯地道的多。

03

前些年有些公知們說,中國不該打朝鮮戰爭,從而錯失瞭解放臺灣的機會。顯然說這些話的人沒有歷史常識,也暴露了可憐的智商。

1000年前,隋煬帝三次舉全國之力攻打高句麗,最後打到了亡國,所有人罵他不該攻打高句麗,可後來李世民做了皇帝,接著打,一直到打到李治當皇帝,才把高句麗給打趴下;後來小宋立國,因為沒有燕雲十六州,頻繁被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下欺負,最慘的時候,兩個皇帝被抓去放羊,皇帝的老婆們和老孃也被抓去做了軍妓;到了明末,後金佔領了朝鮮,並且最終奪取了中原;200年後,清朝在甲午戰爭中也丟掉了朝鮮,日本通過朝鮮進入東北,後來又發動了侵華戰爭。

毛主席他老人家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朝鮮對於新中國的穩定非常重要。

如果美國佔領朝鮮全境,馬上就會威脅到中國東北的安全,而當時中國所有的重工業都在東北。自己的家底在敵人的炮火覆蓋範圍內將會是怎樣的體驗?如果美國人時不時的在邊境搞些小動作,新中國還怎麼安心的搞生產?

所以中國絕不能允許朝鮮被美國佔領。

毛主席的鬥爭策略從來都是主動出擊,跑到別人的家裡打,一戰打疼對方,從而制止對方更大的冒險行為。所以一開始,毛主席就做好了戰爭準備,這和斯大林的態度截然相反。

面對美國出兵朝鮮的局勢,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治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要求軍隊做好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隨後把第13兵團的第38、第39、第40和第42軍,以及四個炮兵師共計25萬人擺在了中朝邊境上,隨時準備抗擊美國侵略者。

1950年的10月1日,新中國剛滿一歲,毛主席收到了金一同志發來的求救信,信裡言辭懇切,在吹了一通牛逼後,表示自己快扛不住了,希望中國能夠直接出兵援助朝鮮。

毛主席當晚就緊急召開了中央書記處會議,黨內大佬基本上全都來了,會議一直開到天亮,最後得出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見,那就是出兵和不出兵。

最終,毛主席力排眾議,決定出兵朝鮮。為了謹慎起見,毛主席還是給美國人畫了條紅線,那就是絕不能越過三八線,一旦美國人越過三八線,那中國必然要打過去。

斯大林和毛主席也達成了這個共識,周總理通過印度向美國傳遞了這個信息,只不過當時的美國人根本沒把中國的警告當回事,沒有人會相信一個剛從廢墟中建立起來的農民武裝,敢於挑戰一個世界頭號軍事強國。

美國人顯然不了我黨的作風,中國共產黨說過話向來都是算數的,說要打你,那就一定會打你。

1950年的9月30日,聯合國軍的南韓部隊越過了三八線,10月7日,美國在聯合國通過了“統一”朝鮮的決議。第二天,大批美軍越過三八線,麥克阿瑟下達了進攻平壤的命令。

為什麼說朝鮮戰爭是我們不能逃避的立國之戰

麥克阿瑟


中國的警告被美國人無視,毛主席的底線被美軍突破,中國不打不行了。

而美國的另一舉動也激怒了我黨領導人。美國第七艦隊在參加朝鮮戰爭的途中, 經過臺灣的時候,派出了29架飛機駐紮在臺灣和大陸的海峽之間,以此來警告大陸,不要對臺灣輕舉妄動。

美國這種粗暴的干涉中國統一的行為,徹底激怒了毛主席,同時也讓中國失去了解放臺灣最好的時機。沒能解放臺灣,是毛主席一生最大的遺憾,以至於臺灣問題一直延續至今。

新仇舊恨疊加在一起,讓黨內大佬們一致決定,即使蘇聯不提供空中火力支援,中國也決定出兵援助朝鮮。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秘密跨過鴨綠江,準備在異國他鄉與裝備精良的美帝展開一場殊死的搏鬥,他們絕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走出國門參戰,很多人留在了那片寒冷的雪原。那場戰爭之殘酷,犧牲之巨大,讓我們今天也覺得不寒而慄。

為什麼說朝鮮戰爭是我們不能逃避的立國之戰

志願軍


試問,有哪個國家會願意為別國拋頭顱灑熱血?但是,當敵人開著坦克跑到你家門口耀武揚威的時候,你能裝作看不見嗎?難道等到對方闖進你家大門,你再和他玩命?那樣只會把自己家裡打的稀巴爛。

朝鮮戰爭讓美國人感受到了中國軍人的堅強意志和恐怖戰力,以至於嘴上說志願軍的夜戰能力一般,隨後便開始刻苦專研夜戰戰術;而志願軍也曾表示美軍的火力也就那麼回事,但後來我軍就迷上了火力壓制以及飽和攻擊。

雙方在戰場上重新認識了彼此。

經此一戰,中國確立了大國地位,從此洗刷了百年恥辱,沒有人再敢小看中國的力量。正是這場戰爭,我們拿到了蘇聯156個援助項目,這是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也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兩國之間轉移全套工業體系的案例。

在後來的珍寶島事件中,中蘇完全撕破了臉,蘇聯也只是打打嘴炮,不敢和中國展開全面戰爭;而美國在後來的越戰中表現的異常小心,始終不敢突破中國劃定的北緯17度線。

抗美援朝讓我們錯失解放臺灣的機會,但卻是不能逃避的立國之戰。直到今天我們還在享受著那場戰爭所帶來的紅利。

此文完,如果感興趣,也請順手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