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留下的烙印如此之深,我们该怎样与原生家庭和解?

在读小说《无声告白》时,我曾经思考:什么样的家庭能将十六岁的花季少女逼向绝路?读到故事的结尾,我看到了很多家庭的缩影,作为父母最爱的孩子,莉迪亚背负着父母不曾实现的梦想,来自原生家庭的难以承受之重,最终将这个花季少女逼向绝路。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原生家庭到底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又能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加之于我们的深刻烙印呢?最近在读的《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对理解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非常有启发。

原生家庭留下的烙印如此之深,我们该怎样与原生家庭和解?

这本书的作者奥利弗·詹姆斯,是英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医生、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作家、记者、电视纪录片制作人和主持人,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奥利弗长期致力于原生家庭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一生的》《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在这个只有赢家和输家的现代文化背景下》等书籍。

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这本书中,作者调研了大量文献,研究了查尔斯王子、迈克尔·杰克逊、伍迪·艾伦、小布什等名人的成长轨迹,总结了我们人生前6年的成长经历,深刻影响成年后的生活,这段时期留下的心理烙印,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书中有三处地方对我感触很深,对于理解原生家庭的影响非常有帮助,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出生次序影响我们的家庭角色和性格

原生家庭留下的烙印如此之深,我们该怎样与原生家庭和解?

我们出生时在家庭中所处的排行会影响在家庭中的角色,父母对我们出生排行的不同反馈,又决定了我们在家庭中的位置,进而影响我们的性格差异。

例如作为家里的老大,通常被父母寄予厚望,希望老大在家庭责任和学习成绩等方面作为其他弟弟妹妹的榜样,所以父母对老大的要求比较严格。随着弟弟妹妹的出生,父母对老大的关爱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约束。这样的角色转变对年幼的老大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父母关爱的转移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育,使老大变得敏感而不自信。

查尔斯王子羞怯、压抑、缺乏自信的性格与他童年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查尔斯王子年幼时,他的母亲伊丽莎白二世加冕不久忙于政事,无暇关注这位长子。而他的父亲菲利普亲王则经常贬低这位年幼的儿子,经常把他作为家庭聚会的嘲笑对象。

通过研究原生家庭,了解查尔斯王子童年的“孤独和心碎”,就不难理解他后来婚姻生活的一次次选择。他听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美丽大方的贵族小姐戴安娜,却和初恋情人卡米拉保持婚外情关系,他渴望从卡米拉那里获得内心需求,又不曾直面和两个女人的不同感情,只是默默维持三个人的复杂关系。

相比查尔斯王子的压抑,安妮公主是马术爱好者,安德鲁王子很像父亲,爱德华王子则打破王室传统从事戏剧和电视传媒工作,他们没有王室的枷锁和责任,可以随性选择自己的人生,或许更幸福。

原生家庭里父母对出生次序的反应,以及为了博得父母眼球采取的策略,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性格。希望终将做父母的我们,能注意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尽量减少孩子为了找到生态位受到的心理影响。

二、童年早期经历影响我们的依恋模式

原生家庭留下的烙印如此之深,我们该怎样与原生家庭和解?

英国医生和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比尔(John Bowlby)提出人际关系中存在4种依恋模式,分别是:回避型、缠人型、混乱型和安全型,前3种模式又称为不安全型依恋模式。

回避型依恋模式

回避型依恋者不愿育人有密切交往,既不依赖别人,也不被别人依赖。相比于恋爱结婚生子,他们认为只有工作中取得成功,才会有幸福,所以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在工作中,基本没有社交生活,也很少休假。

研究追踪发现,回避型依恋者的母亲通常是控制性和侵扰性的,她们会肆意打算婴儿的注意力,将其定向到她自己想要的方向,或者在婴儿有睡意时,叫醒婴儿迫使婴儿注意。这样强势的母亲,导致回避型依恋者经常预期自己会被人拒绝,所以会抢先一步拒绝别人,从而保持和其他人交往的距离。

缠人型依恋模式

缠人型依恋者总会向前一步对别人真心实意,希望和别人在情感上亲密无间,然而这种情感需求并不一定得到对方的有效反馈。他们会缠着伴侣,渴望搬去和他们同住。一段感情结束时,他们会很受伤,无法接受分手的结局。在工作上,缠人型依恋者喜欢和别人合作,总是担心自己表现不佳受到批评,他们很情绪化,容易分心和松懈,工作能力远不如其他依恋者。

回避型依恋模式主要由父母抚育方式的不一致和不可靠造成的,他们的母亲虽然回应婴儿的反应,却不会回答孩子的说话,也没有温情或关爱的话语,让孩子感到不舒服和轻度不安。

混乱型依恋模式

混乱型依恋者更像是以上两种依恋模式的混合体,他们与人交往的模式是变幻莫测、令人费解,一方面渴望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又很难信任或依赖他人。

混乱型依恋模式的成因非常明确,主要是遭受了严重的虐待或忽视,非常容易焦虑矛盾,不知道自己是谁,以及身在何处。

安全型依恋模式

具有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相信自己会被人爱,在人际关系中拥有安全感,和身边人相处愉快,既不会担心独处,也不会担心不被别人接纳。

根据研究发现,我们童年早期的经历,尤其是0.5~3岁发育敏感期的经历,对我们的依恋模式影响非常大。

比如这个阶段我们的妈妈由于外出工作,把我们托付在日托所,如果日托所不能提供足够的替代照顾会让孩子感到不安,以后变得难管教。或者在日托所呆的时间过长,妈妈很少与孩子共处,导致对孩子的需求不敏感,也会导致很难与孩子建立情感纽带。这些都会使孩子变得敏感而缺乏安全感,进而影响安全依恋模式的形成,。

三、通过内省方式审视和改变原生家庭的影响

原生家庭留下的烙印如此之深,我们该怎样与原生家庭和解?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如此之大,我们有机会摆脱0~6岁成长过程中留下的心里阴影,摆脱不正常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吗?

作者奥利弗·詹姆斯在书中给出了肯定的答案,通过内省的方式审视自我认知,可以帮我们成为自己剧本的作者。作者在书中主要提及了3种内省方式,通过不同层面帮我们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与亲近的人讨论自己

敞开心扉,向身边的亲人或朋友讲述小时候受到了什么样的家庭抚育?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中?

在自我暴露过程中,你会感受到自己的不幸和不快乐有一种自毁模式,并意识到选择的存在。这时候你会发现事情不必然是这样的,如果采取某些行动,生活就会发生预期的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消极和强迫,也不要一味责怪父母养育缺位,理性地审视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诚实地面对父母的爱与伤害。

通过心理治疗激发内省

为了寻求客观的帮助,激发内省的力量,我们还可以借助心理治疗方式,通过精神分析或认知分析疗法等方式,向治疗师讲述小时候的抚育经历,经过治疗师的帮助帮你找到根源。

心理治疗的最大问题是你要找到靠谱、专业的治疗师,正好能解决你的心理问题。

用艺术活动表达自己

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小说、听歌剧、看电影、写作甚至游戏的方式激发我们的内省能力,通过艺术活动获得安慰。这些艺术内容通过了解别人的经历帮我们追溯的童年经历和现在生活对我们的影响,使我们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分析自己。

我是尾巴

原生家庭的影响贯穿于我们的成长轨迹,深深地影响我们的人生剧本,除非外界环境和刺激使其改变,我们要做的是剖析自己的是非观、关系模式和自我界限,努力寻找与原生家庭和解的方式,重塑原生家庭对童年早期心理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