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年裡都遙遙領先於歐洲其他戰機的“海鷂”戰鬥機

著:(英)大衛·霍布斯

譯:譚星

在許多年裡都遙遙領先於歐洲其他戰機的“海鷂”戰鬥機

(上圖)一架“海鷂”FRS1從第五代“皇家方舟”號的12°滑躍甲板上起飛。


隨著二戰的結束,大英帝國日漸式微,這支強大的打擊力量也無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當然,二戰之後,英國雖然在航母艦隊的體量規模上不斷衰退,但是在航母技術的創新上仍舊不乏亮點。英國人不僅研製了“海鷂”這種獨樹一幟的垂直/ 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且還貢獻了蒸汽彈射器、斜角飛行甲板、光學助降系統等巧妙的發明。另外,他們在滑躍起飛領域也頗有心得。

皇家海軍對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興趣可以追溯到1945年,當時海軍部發布需求,想要一型能夠從甲板上發射起飛的垂直起降戰鬥機以截擊日軍神風自殺機。當時設想這種飛機可以靠火箭和渦輪噴氣發動機混合動力從發射軌上發射升空,雖然費爾雷公司根據這一需求設計了“三角箭”Ⅰ戰鬥機並在烏梅拉武器試驗場進行了測試,但它還是無果而終。

專欄

士兵,一個德國士兵的二戰回憶錄

作者:指文圖書

2.99幣

174人已購

查看


1953年英國就設計過垂直起降飛機航母的草案,同時布萊克本公司在對NA39飛機設計需求進行早期檢視時就提出過開發旋轉噴口以在飛機著艦時讓發動機推力支撐一部分機體重量,從而降低著艦速度。海軍部起初對1965年在皇家空軍西雷納姆基地進行的霍克- 西德利“茶隼”FGA1戰鬥機三方評估測試不感興趣,但是1966年6月,一架P1127原型機在“堡壘”號上進行了為期2天的測試,結果顯示垂直/ 短距起降飛機的起降完全可以和直升機的運作流程融為一體。

“堡壘”號艦長,員佐勳章和傑出服務勳章得主,D. B. 勞上校隨即提出,未來的突擊隊母艦的航空大隊應當“由‘威塞克斯’5和霍克P1127垂直/ 短距起降飛機混編而成”,他還提出,“根據指揮‘堡壘’號15個月的經驗,個人確信這一類軍艦的能力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艦上還能搭載固定翼飛機而不會妨礙她輸送登陸並支援一個突擊營作戰的能力”。試驗結束後,他在寫給普利茅斯港區總司令的報告中熱情滿滿地寫道:“由於這次試驗的結果令人振奮,關於為突擊隊母艦混編垂直/ 短距起降飛機和旋翼機的方案應當及早予以考慮”。他考慮的要點是為上岸作戰的皇家陸戰隊突擊營提供近距空中支援,但是顯然,這些飛機能做的並不止於此。

在許多年裡都遙遙領先於歐洲其他戰機的“海鷂”戰鬥機

(上圖)“海鷂”FRS1在“大膽”號上降落,加滿油後再垂直起飛返回母艦。機上裝有2枚AIM-9L“響尾蛇”導彈和機炮吊艙。

雖然這些飛機的性能還遠遜於同期攻擊型航母上的艦載機,但它們執行不需要太大航程的近距空中支援任務還是沒問題的。但是最終,勞上校的熱情沒有收穫任何成果,噸彈藥時作戰半徑只有370千米。而“美洲虎”GR1的最大起飛重量為15.7噸,同樣採取高—低—高模式時能夠掛載4.54噸彈藥,作戰半徑遠達1390千米。“鷂”當然有自己的“一招鮮”,但是其用戶為這“一招鮮”付出的代價可不低。

無論如何,垂直/ 短距起降飛機已經成為現實,霍克- 西德利公司現在一門心思想要開發它的海軍型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無敵級設計了全通式飛行甲板,機庫空間也足以容納“鷂”的海軍型。1966年,海軍航空作戰總監就垂直/ 短距起降戰鬥機事宜向未來艦隊工作組提交了幾份文件,展望了新機型上艦的若干可能性。在驅逐艦和護衛艦上搭載垂直起降飛機是不可取的,因為這需要重複配備大量航空設施和人員,代價太高。彈射起飛“海鷂”的方案頗具吸引力,之前P1154項目中也提過這種想法,文件中討論了多種不需要蒸汽的“活塞槽”式彈射器方案。但最終這些計劃全都沒有落實。

自從P1154項目取消之後,航空技術日新月異,現在的單座戰鬥攻擊機已經能夠在機頭安裝與武器系統相連的輕型雷達,能夠將雷達信息與主要飛行數據投射在飛行員的抬頭顯示器上,專門的雷達操作員已經不再必要。1972年1月,海軍參謀部需求6451號發佈,提出要製造一型飛機,具有“多任務快速響應能力,以執行那些其他任何艦載武器系統都無法勝任的任務”。這些任務包括:對水面和地面目標進行區域偵察和重點目標跟蹤;阻撓和打擊敵方偵察機和數據中繼飛機;主動攻擊敵方水面艦艇和反艦導彈載機。

值得關注的是,文件第五章特別提到“因為在短距起飛時飛機的武器載荷將顯著高於垂直起飛,所以常規巡洋艦方案出局”。這種多任務能力就體現在“海鷂”戰鬥機FRS1的編號上:“F”代表戰鬥機,“R”代表偵察,“S”則是核攻擊。機上的羅爾斯- 羅伊斯“飛馬座”104型矢量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在注水時最多可以輸出9.75噸的推力,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則是11.88噸。飛機最大載彈量2.27噸,兩側機翼下共有4個外掛點,機腹下還有1個。採取高—低—高模式時作戰半徑要達到555千米。要求能夠掛載的武器包括WE-177型272千克核彈、“海鷹”空對面導彈、AIM-9L“響尾蛇”空空導彈、454千克常規炸彈、51毫米火箭巢、“天兔”照明彈,以及裝在2個機腹吊艙裡的30毫米“阿登”航炮,各備彈100發。機身右側座艙前部位置裝有一臺F-95斜置照相機,這為飛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偵察能力。


1972年,海軍型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全面研製正式開始,這比1973年開工的“無敵”號還要早,這樣新一級航母顯然就是為了搭載垂直起降戰鬥機而生的了。1975年5月,英國海軍與已經更名的英國航宇公司簽訂了製造3架“海鷂”原型機和31架生產型機的合同。XZ450號原型機在1979年6月首飛,同月,集中試飛單位第700A 中隊在耶維爾頓海軍航空站成立,成立之初他們只有1架“海鷂”,即XZ451號。為了協助飛機研發,皇家海軍給2架“獵人”T8的機頭處加裝了“海鷂”的費倫第“藍狐”雷達,改造完成後,這兩架飛機被更名為T8M,後來皇家海軍一直用這兩架飛機為飛行員提供雷達截擊技術訓練。

海軍還訂購了3架訓練型“鷂”式,它們被命名為“鷂”式T4N,機上沒有雷達但其他方面與普通“海鷂”完全相同。這些飛機裝備了第899中隊,也就是“海鷂”總部和訓練部隊,駐紮在耶維爾頓航空站,這支中隊還擁有前面說的那兩架“獵人”T8M 和一部分普通“海鷂”。裝備“海鷂”FRS1的一線部隊有3支,分別為第800、801和809海軍航空中隊。

在許多年裡都遙遙領先於歐洲其他戰機的“海鷂”戰鬥機

(上圖)第801中隊的兩架“海鷂”F/A2同時垂直拉起。注意這一型飛機更大的機頭雷達罩,這是和早期FRS1型機的顯著區別。


“海鷂”原計劃裝備的空對面導彈是“攻城槌”,包括電視制導和反雷達兩種型號,這一型導彈也曾裝備“掠奪者”攻擊機。但是到“海鷂”FRS1服役時,這一型導彈已被BAE 系統公司的“海鷹”導彈取代,它也是無敵級航母的標準裝備。FRS1裝備“響尾蛇”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因此不具備超視距或在不良天候下截擊的能力。

不過“海鷂”的中期升級型號F/A2型機解決了這一問題,這一型號用費倫第公司的“藍雌狐”脈衝多普勒雷達取代了早期的雷達,飛機也經過改造,得以使用AIM-120先進中距空空導彈,也就是AMRAAM。給這種需要在降落時懸停的飛機加裝裝備絕非易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機頭加裝雷達掃描天線時,機上的“黑匣子”只得挪動到飛機的重心後方,機翼後方的機體還不得不加長0.45米來容納它。飛機使用的其他武器沒有變化,只是核能力被取消了,因為英國政府決定將“三叉戟”D5導彈作為唯一的核投送方式。

飛機任務的變化也體現在中期升級機型具有美國海軍風格的F/A 編號上,這表示飛機具有空戰和常規攻擊能力。“海鷂”可以在兩種任務之間靈活切換,這在許多年裡都是遙遙領先於歐洲其他戰鬥機的。



本文摘自《決不,決不,決不放棄:英國航母折騰史:1945年以後》

在許多年裡都遙遙領先於歐洲其他戰機的“海鷂”戰鬥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