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密蘇里州起訴中國想要這個,“得逞的可能性為零”

“如果美國敢扣押中國公司資產,就意味著戰爭行為”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密蘇里州總檢察長施密特 21日向聯邦法院提起一起民事訴訟,該訴訟稱“中國的疫情響應使該州蒙受巨大經濟損失”,並要求“現金賠償”,密蘇里也因此成為美國第一個以疫情為由針對中國提起訴訟的州。從事國際法、美國政治等領域研究的多位學者2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密蘇里州此舉得逞的可能性為零,相關政客的最終目的就是推卸責任,中國沒有必要隨之起舞

美國密蘇里州起訴中國想要這個,“得逞的可能性為零”

CNN報道截圖

沒管轄權沒調查權沒證據,起訴毫無可操作性

《環球時報》記者22日看到,這份長達47頁的訴狀開篇列出一大串“被告”,包括中國政府、國家衛健委、武漢市政府、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等。訴狀全然不顧事實,大談“中國欺騙公眾”“翫忽職守”“傷害了整個世界”,並指控中國政府通過“囤積”口罩和其他個人防護裝備(PPE)令疫情加劇,訴訟聲稱密蘇里州及其居民“可能遭受了數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並要求現金賠償。

據路透社消息,共和黨人施密特在一份聲明中稱,“中國政府在新冠病毒的危險性和傳染性方面對世界撒了謊,令‘吹哨人’噤聲,且幾乎未採取什麼行動來遏制病毒擴散,他們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美國密蘇里州起訴中國想要這個,“得逞的可能性為零”

密蘇里州總檢察長施密特週二宣佈起訴中國,宣稱中國的疫情應對使該州蒙受巨大經濟損失。

美方氣勢洶洶,但在中國社科院美國外交研究室主任袁徵看來,這種訴訟得逞的可能性為零,“這件事從法律上根本說不通,美國法律的管轄權不可能管轄得了主權國家。”他提到,1976年美國《外國主權豁免法》承認了主權國家的豁免權,但有一種例外就是“具有足夠美國聯繫的商業活動”,但現在疾病暴發不是商業行為,所以訴訟很難成立。

路透社的消息也提到,有國際法專家認為,在美國法院追究中國對新冠疫情責任的做法不太可能成功。芝加哥大學國際法教授Tom Ginsburg表示,一項名為主權豁免的法律條款為外國政府提供了廣泛的保護,使其免受美國法院的起訴。

“平等者之間無管轄權,這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副研究員彭芩萱也持相同觀點。不過,她研究美方的訴狀發現,其中專門提到了對中國相關部門“商業活動”的認定,“這可能是他們在法律策略層面的一些調整,以尋求能夠繞開主權豁免的突破口。”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密蘇里州的起訴書中大量列舉了媒體報道內容,這些內容是否可以作為“證據”?北京市藍鵬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起淮2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在美國,媒體報道屬於“傳聞證據”,根據《美國聯邦證據規則》第802條規定,傳聞證據不能被採信,不應作為證據被法庭採信。

除了沒有管轄權。美國也沒有調查權。”袁徵表示,法院需要有確鑿的證據才能裁決,“證據從哪來?這就需要經過調查,但中國不可能讓你美國到中國來調查。”

路透社還引述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國際法教授Chimène Keitner的話稱:“如果美國想對中國索賠,必須是在一個國際法庭提起訴訟。”對此,彭芩萱認為,在國際法庭起訴也缺乏依據,“如果兩國就公共衛生治理糾紛有提前達成‘爭端解決到國際法庭去處理’的先決協議,那麼就有可能被提到某個事先約定好的國際法庭去。但就中美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並沒有這樣的先決協議賦予哪個國際法庭以管轄權。”

美方真實目的:推卸責任,找替罪羊

既然毫無可操作性,美國政客為何仍熱衷於推動起訴中國?袁徵對《環球時報》說,美國這樣所謂的西方民主國家很容易搞一些民粹的東西,國會每年都會提大量的議案,法院訴訟也是這樣,但是提起訴訟並不等於能夠實現,這種做法就是為了展現一種政治姿態,最終目的是要推卸責任。因此訴訟結果不重要,姿態很重要,這就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慣用玩法。所以要看透本質,不要隨之起舞。

“美國的特殊歷史情況造就了各州有很大的自治權,現在死這麼多人都要有個交代,這些州需要有一個發洩口,現在大家逢中必反,當然就是找中國了,這是沒有任何政治風險的,中國在他們眼中是最好的替罪羊,講白了就是為了顯示‘不是我乾的不好,是因為中國。袁徵認為,美國稍微有點頭腦的民眾也會認為這是說不過去的,但是現在政客仍然堅持玩這一套,因為畢竟有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老百姓是不明白的。

美國密蘇里州起訴中國想要這個,“得逞的可能性為零”

“在國內,我曾聽到一些‘中國要大膽應訴’的聲音,但對美國方面的操弄,中國不應理會,更不該去應訴。”袁徵認為,如果中國去應訴,那其他西方國家肯定會覺得“這一招管用”,“難道都要應訴嗎?對方想敲詐,如果真的應訴,那就是被牽著鼻子走。”

至於路透社報道中提到一些美國企業主代表已在美國多家法院對中國提起類似訴訟。袁徵表示,這些企業很可能是在中國沒有什麼投資,沒有利益相關,疫情來了,美國停工停產,損失很大,他們就要彌補,“針對中國提起訴訟,有點像‘羊群效應’,有一個人帶頭,其他人都跟著做,反正也沒損失,零成本。對於這種企業主,我們不能說他被政治化了,但有一點很清楚,有一批人應該是在背後在推動反華,他們主張對華強硬、主張脫鉤。”

“如果美國敢扣押中國公司資產,就意味著戰爭行為”

如果美國法院做出了相應判決,是否會對中國產生負面影響?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專家朱穎2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未來可能會在聯邦法律層面和州法律層面對中國提起訴訟,兩個層面的法律都有可能為了順利起訴而進行修改,聯邦法律的起訴可能會為美國長臂管轄提供依據,不過對中國國內不會有明顯影響,“但是應該警惕的是,美方的起訴是否會對中國在美國企業和資產產生影響,美國是否可能會採取凍結資產等措施。”

對此,袁徵明確表示,即使美方作出相應裁決,中國也不可能執行,因為中國根本就不承認它的管轄權,“美國敢在國債問題上打算盤嗎?不敢,因為這樣的話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不敢買美國國債了,因為它失約了。美國敢扣押中國公司的資產嗎?如果這麼幹,那就意味著戰爭行為。”

美國密蘇里州起訴中國想要這個,“得逞的可能性為零”

針對美西方反華勢力近日連續炒作“起訴中國”,國內也存在一些“中國反訴美國”的主張,不過,彭芩萱認為,就密蘇里州起訴的案例來看,雖然美國《外國主權豁免法案》1607條規定可以“反訴”,但是“反訴”意味著放棄管轄豁免、接受美國國內法院的管轄,因此中國應謹慎對待反訴的可能性。“但是,這不代表我們應該坐以待斃,除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最大程度恢復經濟生產以外,我們需要繼續加強與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的緊密合作,出臺多國語言版本的‘中國抗疫紀實’,以多種形式如文字、海報、視頻等向國際社會提供證據,以備不時之需。”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會有其他的主體可能效仿起訴中國,這些行為即便在現實中無法取得‘法律效果’,也可能為他們贏得一定的‘政治勝利’或‘輿論優勢’,因此我們要做好長期應對此類訴訟多點爆發的心理準備。”彭芩萱說,從歷史經驗來看,美國善於將政治問題法律化,因為法律是其更擅長的邏輯和技術,“所以長遠的反制,就是要培養涉外法律服務人才,確保未來我們在法律戰的大局上不處於劣勢。”

此前報道:美國密蘇里州竟然起訴中國,耿爽回應!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範凌志 陳青青 劉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