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壞消息:銀行理財產品的名稱是“騙人的”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是你可能不知道自己付出了什麼

#私行小學徒#

一個壞消息:銀行理財產品的名稱是“騙人的”


01 前言

事情是這樣的,前兩天看到了一個關於黃金理財產品的文章:這款黃金產品竟能獲得固定現金回報?心動的一起看一看吧!

在瞭解產品規則之後,我就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不過我並不是推薦這個理財產品,而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理財產品的本質以及理財產品的設計。

02 產品概況

這是該銀行積存金系列黃金產品的其中之一,名為添利看漲,收益上採取固定現金回報+黃金浮動盈虧的方式。

一個壞消息:銀行理財產品的名稱是“騙人的”

來源:銀行APP截屏


每一期的產品信息都不一樣,這裡以上圖為例,假如投資15萬元,成立日金價X元,初始投資份額為Y,收益規則是這樣的:

當到期日金價大於目標金價時,到期獲得全部現金,黃金按照目標金價變現+8.88%現金年化收益;

到期日本息合計=Y*X*(1+1%)+Y*X*8.88%/360天*90天;

當到期日金價小於目標金價時,到期獲得認購黃金份額+8.88%現金年化收益;

到期日本息合計=黃金Y份+Y*X*8.88/360天*90天。

其中,目標金價=成立日金價×(1+目標漲幅1%);成立日金價為成立日上海黃金交易所公佈的上海金午盤價;到期日金價為到期日上海黃金交易所公佈的上海金午盤價。

看到這裡,我知道你們可能有點暈了。如果看過上文鏈接裡的案例,甚至會覺得疑惑為什麼不是直接用15萬元進行計算。

很遺憾,官方宣傳是錯的,或者說是不夠準確的。

一個壞消息:銀行理財產品的名稱是“騙人的”

來源:協議書截屏


這裡有一個買入價Z,所以實際份額Y=15萬元/Z;而現金收益計算基準為X*Y。

(一般情況下,Z≈X,差異不會很大)

03 私行小學徒解讀

簡單的看收益規則,投資者獲得的實際收益情況並不清晰。最直觀、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情景演練。以下情景演練默認X=Z,即投資本金15萬,成立日金價300元每克,初始黃金份額500克。

一個壞消息:銀行理財產品的名稱是“騙人的”


如圖所示,當黃金價格下跌幅度在1%以內,該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就非常有競爭力;當然,當黃金價格下跌時,投資該產品就會產生虧損了。

真正看漲黃金的產品,黃金漲的越多,投資者收益越高。然而當黃金上漲超過1%時,投資者能享受到的收益已經封頂了。

這個理財產品的名稱是“騙人的”,添利看漲字面上是看漲黃金,實際真正的本質是“不看跌黃金”!

只要黃金不下跌,投資者就會獲利頗豐。

這裡還要增加一個說明,該產品應該稱得上是一種結構性產品。市場上最常見的、投資者接觸最多的應該是結構性存款產品,大多是保本的。但是這個產品是不保本的,當黃金價格下跌時是會出現虧損的,希望投資者注意。

私行小學徒的觀點是:理財產品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瞭解清楚產品的規則再決定是否購買,銀行負責解釋說明,投資者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04 黃金看跌期權的賣方

這款黃金產品,顯然和市場上常規的實物黃金、黃金ETF不一樣。個人觀點來看,這是一款賣出黃金看跌期權結構性產品。

期權有看漲期權、看跌期權之分,有買家、賣家之別。

  • 認為黃金上漲,買入看漲期權;黃金上漲,投資者獲利;
  • 認為黃金不會上漲,賣出看漲期權;黃金上漲,投資者虧損;
  • 認為黃金下跌,買入看跌期權;黃金下跌,投資者獲利;
  • 認為黃金不會下跌,賣出看跌期權;黃金下跌,投資者虧損;

該產品投資者就是看跌期權的賣方,因為期權的賣方能得到期權費,可以填補黃金價格下跌造成的部分損失,所以黃金價格小幅下跌不會產生虧損。

05 延伸閱讀

以下僅為邏輯推理:

比如,A公司持有大批量黃金,但是擔心黃金價格會下跌,然而現在直接拋售黃金會引發黃金下跌,不利於與公司。

因此,A公司買入看跌期權,並支付期權費(相當於是那部分現金收益)給賣方(即投資者)。

當黃金價格上漲時,A公司雖然損失了期權費,但是黃金增值了,公司也是受益者;

當黃金價格下跌時,A公司拿到了投資者初始認購的資金,相當於是按照成立日金價賣出黃金,在產品到期日後再以市場價買回黃金支付給投資者,減少了虧損、對沖了風險。

部分投資者用黃金份額購買產品,A公司也可以直接將獲得的份額賣出黃金,本質上是一樣的。

另一方面,A公司拿到了現金還可以用於購買理財產品,產生的收益可以部分抵消期權費的支出。

特別提示說明:以上僅為根據案例做出的推演,也可能存在其他的可能性。個人觀點是,當你想不清楚理財產品的收益規則,那麼這個產品就是一個設計複雜的產品。

推薦閱讀《結構性理財產品投資指南:專注標的物分析,打一場有準備的仗!》,詳見下方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