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到底如何死的? 甲骨文新解, 顛覆了傳統認知!

“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這是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非常著名的一段話,其中西伯指的是周文王,此處說他在被囚禁期間撰寫了《周易》。

那麼周文王是被誰所囚禁,又是為什麼被囚禁呢?要想了解這些,首先要了解他的生平。

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文王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人。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過了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

周文王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為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

周文王五十年,文王崩,葬於畢原,十年後,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立周朝,追尊姬昌為文王。

從史記的記載中可見,周文王在統治周部落期間廣施仁政,任用賢才,並且積極開疆拓土。

當時的“周”名義上還是商朝的一個“方伯”,表面上臣服於商朝,可暗中卻積極實施滅商戰略。

周文王依據姜尚的謀略,對商朝的附庸方國進行分化瓦解,先爭取到了與國的歸附,又成功地調解了虞、芮兩國爭田糾紛,使“周”的聲望大增,各諸侯小國紛紛前來歸附,把周文王看成取代商紂王的“受命之君”。

在虞、芮歸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為滅商建立了鞏固的後方。接著向東發展,過黃河進攻耆、邗等國。又沿渭水東進,攻佔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據點崇,掃除了周在東進道路上的障礙,並且佔據關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灃水西岸營建豐邑,把遷都於豐。

據《尚書》《詩經》《史記》記載,周文王遷都後的第二年就發起一系列軍事行動。首先攻滅了岐山附近地區的“犬戎”,然後向北七十公里進攻甘肅靈臺地區的“密須”,以及甘肅涇川地區的“阮”“共”等方國,解除在西方和北方的後顧之憂。至此,“天下三分,其二歸周”。“周”的大肆擴張,使商王朝感到了恐懼和焦慮,準備用行動遏制“周”。

然而周文王並沒有停下攻城略地的腳步,他繼續率軍向東發展,一路推進到位於今天山西長治地區的黎國,距商朝位於今天河南淇縣的首都朝歌只有一百多公里,劍指商朝心臟。商朝朝野震動,大臣祖伊一邊跑著向紂王報告這一消息,一邊驚呼:“天既訖我殷命!”意思是上天這是要我們殷商的命啦!

周文王到底如何死的? 甲骨文新解, 顛覆了傳統認知!

氣急敗壞的商紂王立即召集朝廷常備的左中右三師共萬餘人,並召命天下諸侯勤王,前往黎城集結,奪回已被周文王佔領的黎國。

雙方軍隊在黎城展開了一場大戰,就是《左傳》記載的“紂為黎之商”和《尚書》記載的“西伯既戡黎”。由於商朝軍隊都是常年嚴格訓練,又久經戰陣、裝備精良的虎賁之師,而周文王的軍隊打擊各小諸侯國勢如破竹,但遇到商朝精銳的正規軍時,卻踢到了鐵板,被打得大敗,周文王被俘後被紂王關押在了商朝的國家監獄——羑里。

周文王被關押的時間長達七年,就在這期間,他撰寫了《周易》。

周文王到底如何死的? 甲骨文新解, 顛覆了傳統認知!

周文王在被囚禁期間的遭遇和他脫困的原因,史料有多種記載。

據《左傳》記載:各國諸侯聽說文王被囚禁了,於是紛紛把自己捆了來到朝歌,要求紂王把他們也關進監獄。紂王在這樣的壓力下,感到到文王如此得人心,如果繼續關押會惹出眾怒,不得已只好放了文王。

西漢《淮南王書》記載:周文王的屬下拿著玄豹、黃羆、青豻、白虎的皮子一千條去贖周文王。紂王貪戀財貨,就放了文王。

《史記》又說姜尚派人給紂王送了許多美女和寶馬,貪財好色的紂王一頭扎進美女懷抱,顧不上文王了,就放了他。

晉代皇甫謐的《帝王世紀》中說,商紂王認為聖人是不會吃自己孩子的肉的,於是就把周文王的一個兒子烹了,做成肉羹給監獄裡的周文王吃。文王明知是兒子的肉,卻故作不知,強忍悲傷吃了下去。紂王一看就放心了,他覺得文王不是什麼聖人,不可能成為“受命之君”,於是就放心地把他放了。

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這些史料所記載的,就是周文王真實的人生經歷。

他的一生波瀾壯闊,既為周室滅商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又為後人留下了偉大的《易經》,文治武功一無雙;他最終壽終正寢,享有93歲的高壽,其人生可謂完美。然而一段甲骨文的破譯,卻使長久以來的固有認識被徹底顛覆了。

1977年,在陝西省岐山縣鳳雛村一座西周建築遺址的窖穴裡,考古專家挖出刻有文字的289片甲骨,每片字數多寡不等,少的1字,多的30字。1979年,在鄰近的扶風縣齊家村也發現和採集到22片甲骨,內有6片刻有文字。

此地出土的甲骨文與《詩·大雅·文王之什·》“周原,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相合,故稱周原甲骨。根據甲骨文和文獻記載,可以確認“周原”就是周人滅商前的都城遺址。

在這一批甲骨文中,揭開不少周朝遺留的謎團之餘,更記載了一個顛覆傳統認知的真相:周文王姬昌很可能是被紂王所殺,周人忍辱隱瞞歷史真相!

周文王到底如何死的? 甲骨文新解, 顛覆了傳統認知!

編號H11:82和H11:84的兩片甲骨文極為重要,其中提到了周方伯。對於這兩段文字,學者有兩種解讀。

周文王到底如何死的? 甲骨文新解, 顛覆了傳統認知!

周文王為驗證天命對殷先王“太甲(商湯嫡長孫)”的問卜,祭祀殷先王祈求冊封周方伯的目的,是為了受命獲得殷先王的認可,占卜顯示能夠心想事成,會得到福佑。

既然周文王志在代商,為何要向殷先王“太甲”的問卜?就好比劉邦有代秦之志,為何要向秦始皇問卜?其實,在夏商時期,鬼神之說非常盛行,死去的帝王就成鬼神,而且周文王當時是問卜紂王是否會冊封他為周方伯,自然要向紂王祖先問卜了。

這是一種解釋,符合正史中周文王善終的記載。

但第二種解釋就令人驚恐了,因為甲骨文中提到一個“冊”(下面有一口字),猶如將一個人捆綁起來,放在祭臺上祭祀,而這個人就是周文王。換言之,商紂王殺死了周方伯姬昌,用姬昌祭祀了他的祖先太甲,祈禱未來風調雨順萬事如意。

所謂“冊”,形象中有兩道繩子捆綁著若干簡冊,但商朝是用甲骨而非書簡,因此這個字反而更像將一個人捆綁起來,開膛破肚之後露出的一條條肋條骨。紂王將姬昌殘忍殺死之後,用來祭祀祖先太甲。

周文王到底如何死的? 甲骨文新解, 顛覆了傳統認知!

如果是第二種,就能解釋商周之際一系列歷史大事了。

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時期,因戎狄威逼,率領族人由豳遷到岐山下的周原。關於古公亶父遷都周原,還有一種更合理的解釋是,古公亶父實際藉機開疆拓土,保留原來的居住地,卻又開闢新的定居點,後來發生“泰伯奔吳”,實際是開拓吳地,對殷商形成戰略包圍。從古公亶父開始,周人開始了“剪商大計”,那時就有代商之志了。

其子季歷時期,周人勢力急速膨脹,對周圍戎狄部落大動干戈,不斷擴張軍事實力。商王文丁(紂王祖父)時,受封為“牧師”,成為西方諸侯之長。後因周人勢力太大,威脅到了殷商,季歷被文丁處死。

周文王時期,紂王為了解除周人威脅,一度將周文王關押了7年。在7年時間裡,周文王作出《周易八卦》。

可見,紂王的確有理由處死周文王,因為周人勢力如日中天,殷商卻江河日下,兩相對比之下,為了解除周人對殷商的威脅,文丁處死季歷,紂王處死姬昌也就不奇怪了。

周文王到底如何死的? 甲骨文新解, 顛覆了傳統認知!

傳世文獻中也存在一些蛛絲馬跡,佐證了紂王處死周文王。

《史記·伯夷列傳》中記載:“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義人者’,扶而去之。”周武王為何不葬周文王?或許就是因為屍骨無存,無以為葬。

《武王伐紂》中記載:“武王伐殷,乘舟濟河,兵車出,壞船於河中。太公曰:‘太子為父報仇,今死無生。’所過津樑,皆悉燒之。”文中有一個關鍵信息,那就是“太子為父報仇,今死無生”。試想,只有周文王被商紂王殺掉了,周武王才能為父報仇吧!

姬發作為人子,出於為報父仇的原因,只能刻了個姬昌的木人像放到車上,即《史記》: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然後四處聯絡諸侯。趁帝辛(紂王)大舉用兵淮夷之際,會盟諸侯於孟津。出發前,武王發誓說:這次如果我戰勝了商紂王,不是我勇武,是因為我的父親文王沒有過失;如果紂王戰勝了我,不是因為我的父親文王有過失,是因為我這小子不好。”

《周書·泰誓下》:予克紂,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紂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

周文王到底如何死的? 甲骨文新解, 顛覆了傳統認知!

所以,歷史真相或許是:姬昌是被帝辛祭殺的,所以武王恨之入骨,但因為覺得恥辱,周人隱瞞了這一歷史真相,但這個事情恰恰在周原發現的甲骨中有所記載。

文章取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