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脸,两张皮—港囧和夏洛特烦恼的同质性(一)

一张脸,两张皮—港囧和夏洛特烦恼的同质性(一)

《港囧》和《夏洛特的烦恼》(以下简称为《夏洛》)这两部影片虽然讲述了两个不同的故事,却在底子上有着同质性,即都是通过对过去的告别来达到对现在的认同。告别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否定,认同意味着很大程度上的肯定,那么这种表面上的意义暗示着两部电影对过去和现在所具有的不同价值的放弃与拥抱,其手段则是通过个体化的叙事,巧妙的达到了对所隐喻的当下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状况的(虽然它们很糟糕)认同的目的。下面就此进行具体分析: 徐来和夏洛都对过去执着地抓住不放,不同的是前者是以当下现实所能提供和允许的条件来进行的;而《夏洛》则架空了现在,完全是通过一场幻梦的形式来进行的。对于他们而言,过去主要意味着心目中的女神形象(其实完全可以把二者等同)。在徐来那里女神是自己的理想(成为画家)和真正的爱情(男人的初恋)的承载体,而在夏洛那里女神则是理想青春(大胆地追求而不是苦苦地或自卑地暗恋)和美好未来的(打败情敌,抱得美人归,功成名就)的必要条件。虽然在现实里徐来的女神仍然在生活和情感上处于漂泊的状态,夏洛的女神嫁给了猪一样的男人,但事实上作为观众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徐来的女神其实过着他渴求的生活方式,而夏洛的女神则要去过一种夏洛所无法给与的中产或高产阶层的生活(现实可参考奶茶妹妹嫁给刘强东)。而经由过去的提示(徐来是通过初恋,夏洛是通过情敌),两位主人公才发现现在的妻子为了自己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大,从而认识到她们才是真正的女神。这种牺牲的女性形象不由地让我想起谢晋电影里面的女性形象,她们无一不是通过温柔与牺牲,完成了对男性的救赎。 相比于徐来,夏洛就是中国当下所谓的“屌丝”:老婆做点小生意,自己则是老婆和同学眼中的“窝囊废”;与老婆挤在40平米的小屋里,连孩子都没生。而徐来则是中国当下的中产:有着自己的家族企业、可以负担得起香港七日游并且开始具备了为自己未遂的理想买单的能力(老婆为其在法国买下了作画室的谷仓)。所以夏洛对过去的追寻只能通过“黄粱一梦”的形式来实现,也就是说对于他而言,他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只能允许他对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在想象中以一种“自欺”的方式达成。而即使是在自己的梦里,夏洛自始至终都还是个屌丝,这表现在他无论是一个穷人还是一个名人,屌丝的心理模式一直伴随始终,未能在自己成为高级阶层后完成从屌丝到贵族身份的心理转换,这也就导致了他无法hold得住突然而至的巨大名利,从而让生活走入无聊和荒诞。所以对于夏洛,虽然他的生活出现了“假设”,但是这个“假设”发展的结果却带有很大可能的必然性(除非他完成上述所说的心理转换)。而徐来则不同,他的经济状况能够允许他在当下的现实里去追寻过去的理想,但是香港和现时所象征下的巨大时空转换以及小舅子蔡拉拉所象征的现实障碍都让他的追寻止于一步之遥,更不用说他的追寻还会带来的---以陌生的环境里坏人对自己老婆的绑架所象征的---危险了。而且所追寻的结果却是女神说的“我不想亲”的对他感情的淡去和“你画的很烂”的对他理想的“刺破”(借用蔡拉拉的常用语)。由此我们看到了两部电影对于所谓的“理想过去”的一种否定,而两个主人公也确实对这种否定进行了认同,即使对于夏洛而言那只不过是一场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