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臉,兩張皮—港囧和夏洛特煩惱的同質性(一)

一張臉,兩張皮—港囧和夏洛特煩惱的同質性(一)

《港囧》和《夏洛特的煩惱》(以下簡稱為《夏洛》)這兩部影片雖然講述了兩個不同的故事,卻在底子上有著同質性,即都是通過對過去的告別來達到對現在的認同。告別意味著某種程度的否定,認同意味著很大程度上的肯定,那麼這種表面上的意義暗示著兩部電影對過去和現在所具有的不同價值的放棄與擁抱,其手段則是通過個體化的敘事,巧妙的達到了對所隱喻的當下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狀況的(雖然它們很糟糕)認同的目的。下面就此進行具體分析: 徐來和夏洛都對過去執著地抓住不放,不同的是前者是以當下現實所能提供和允許的條件來進行的;而《夏洛》則架空了現在,完全是通過一場幻夢的形式來進行的。對於他們而言,過去主要意味著心目中的女神形象(其實完全可以把二者等同)。在徐來那裡女神是自己的理想(成為畫家)和真正的愛情(男人的初戀)的承載體,而在夏洛那裡女神則是理想青春(大膽地追求而不是苦苦地或自卑地暗戀)和美好未來的(打敗情敵,抱得美人歸,功成名就)的必要條件。雖然在現實裡徐來的女神仍然在生活和情感上處於漂泊的狀態,夏洛的女神嫁給了豬一樣的男人,但事實上作為觀眾的我們不得不承認徐來的女神其實過著他渴求的生活方式,而夏洛的女神則要去過一種夏洛所無法給與的中產或高產階層的生活(現實可參考奶茶妹妹嫁給劉強東)。而經由過去的提示(徐來是通過初戀,夏洛是通過情敵),兩位主人公才發現現在的妻子為了自己所作出的犧牲有多麼大,從而認識到她們才是真正的女神。這種犧牲的女性形象不由地讓我想起謝晉電影裡面的女性形象,她們無一不是通過溫柔與犧牲,完成了對男性的救贖。 相比于徐來,夏洛就是中國當下所謂的“屌絲”:老婆做點小生意,自己則是老婆和同學眼中的“窩囊廢”;與老婆擠在40平米的小屋裡,連孩子都沒生。而徐來則是中國當下的中產:有著自己的家族企業、可以負擔得起香港七日遊並且開始具備了為自己未遂的理想買單的能力(老婆為其在法國買下了作畫室的穀倉)。所以夏洛對過去的追尋只能通過“黃粱一夢”的形式來實現,也就是說對於他而言,他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只能允許他對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在想象中以一種“自欺”的方式達成。而即使是在自己的夢裡,夏洛自始至終都還是個屌絲,這表現在他無論是一個窮人還是一個名人,屌絲的心理模式一直伴隨始終,未能在自己成為高級階層後完成從屌絲到貴族身份的心理轉換,這也就導致了他無法hold得住突然而至的巨大名利,從而讓生活走入無聊和荒誕。所以對於夏洛,雖然他的生活出現了“假設”,但是這個“假設”發展的結果卻帶有很大可能的必然性(除非他完成上述所說的心理轉換)。而徐來則不同,他的經濟狀況能夠允許他在當下的現實裡去追尋過去的理想,但是香港和現時所象徵下的巨大時空轉換以及小舅子蔡拉拉所象徵的現實障礙都讓他的追尋止於一步之遙,更不用說他的追尋還會帶來的---以陌生的環境裡壞人對自己老婆的綁架所象徵的---危險了。而且所追尋的結果卻是女神說的“我不想親”的對他感情的淡去和“你畫的很爛”的對他理想的“刺破”(借用蔡拉拉的常用語)。由此我們看到了兩部電影對於所謂的“理想過去”的一種否定,而兩個主人公也確實對這種否定進行了認同,即使對於夏洛而言那隻不過是一場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