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全面實施後,許多家庭都願意再生一個孩子,既能滿足父母添子續女的願望,又能使孩子們互相有個伴。
不過生二胎所要面對的問題還真不少,家庭經濟能力是一方面,孩子們的教育更是擺在眼前的艱鉅任務,不能單純的複製大寶的教育模式就行了,畢竟孩子的性格喜好是不同的。
特別是孩子間能不能相處好?父母如何在孩子間保持相同的關愛?這些都需要父母仔細思考。
三年前李姐生了二胎,是個男孩。當時他們夫妻在生不生的問題上也和五歲的大女兒商量過。不過當時女兒年齡小思想也單純,對父母要再生個孩子也沒啥意見,還興奮地要求媽媽給她生個弟弟,好像覺得是給自己添個“玩具”似的。
不過隨著弟弟的到來,女兒發現父母的關注都集中在弟弟身上,爸爸也中斷了每晚臨睡前的故事,自己有時還會被弟弟的哭鬧吵得睡不著,她開始有點討厭弟弟了。
女兒的心理變化反應在臉上,讓細心的李姐發覺了,在和女兒做了幾次溝通後,李姐和老公做了分工,讓老公把重心轉到女兒身上。
目前一家四口還算融洽,不過李姐覺得今後如何平衡兩個子女間的相處和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讓大寶做父母的好幫手
當生育二胎後,父母們的育兒重心必然會轉移到二寶身上,會讓大寶產生孤立感。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父母除了及時調整對大寶的關注度外,還可以通過和大寶的溝通。
讓大寶明白父母對他的愛並沒有一絲一毫地減少,如今有了二寶,希望大寶能協作父母擔起家庭的一份責任,比如父母忙的時候可以看護一下二寶,需要奶瓶的時候可以幫忙拿一下。
如此既能讓大寶覺得自己是受到父母重視的,又能從小培養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
二、偏心往往是矛盾的開始
父母的偏心往往是誘發兩個孩子矛盾的主因。有些父母總是以年幼為理由護著二寶,往往最後挨批評的也只能是大寶,長此以往在二寶心目中大寶是不受父母喜歡的,以後也不會對大寶產生尊重。
而大寶卻會在這種環境下形成心理陰影,孩子間的感情只會越來越淡。在一檔綜藝節目《奇葩說》裡,就有一位嘉賓談起在自己九歲時,父母生了弟弟。
只要父母不在身邊,弟弟一哭鬧,就會認為是她欺負弟弟,每次都是責怪她,因此到現在她心裡依然還有那段不美好的記憶。
所以父母要糾正自己的觀念改變自己的行為,經常和孩子們談談心,去了解孩子們心中是如何看待父母的,如果孩子們認為父母偏心,那麼父母也要清楚原因在哪裡,確實有錯就要承認,沒有錯也給孩子一個合理的解釋。
三、激勵大寶二寶競爭不一定合適
家裡有兩個孩子,父母難免會做比較,有時候採用激勵的方法,去激發其中一個孩子上進,這種方法或許在一段時間內會產生比較好的效果。
但也有可能會讓弱勢的孩子產生嚴重的挫敗感,失掉自信。
即便兩個孩子都不錯,父母引發地競爭也會最終收穫另一個孩子的失敗。所以讓孩子互相幫助,各自發展自己的優點遠比製造家庭內部競爭來的好,而且也不會讓孩子互相嫉妒。
四、處理孩子爭吵
一個屋簷下兩個孩子發生爭吵、打架是避免不了的。孩子們總希望父母能擺明立場站在自己一邊,以此證明自己在父母心裡的重要性。這時如果父母處理不當,只能加劇矛盾。
因此,當出現這類情況,父母不應做“法官”,而要做個協調員,要讓孩子自己商量一個解決辦法。只有不偏不倚才能讓孩子們知道,父母給予他們愛是一樣的,也更能維護好孩子們的感情。
心理學家科恩曾說過: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和照顧,就好像一個杯子,需要不斷蓄水。
大寶、二寶都是父母眼裡的小樹苗,而父母只有用相同的愛去澆灌,小樹苗才會一樣茁壯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