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國稱為“斯大林管風琴”的是什麼武器?實力如何?

用戶969064500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軍稱為【斯大林管風琴】的武器其實為多管火箭炮,蘇軍稱之為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是二戰期間蘇聯最著名的火炮,以卡車為載體,在上面安裝有【16】管132毫米火箭彈發射彈架,最高公路行駛時速90公里/小時,最大有效射程為9公里。正式型號是БМ-13。30年代末研製成功,於1942年正式投產。炮兵作戰以第一輪射擊最重要,效果最好。而喀秋莎火箭炮的最大優點就是火力猛,覆蓋區域大,齊射兇狠。

早期蘇軍使用喀秋莎一般採用打了就跑的戰術,迅速射出大量火箭彈後高速撤離,讓德軍連反擊的機會都找不到。由於保密原因,開始的時候蘇軍士兵都不知道這種火箭炮的名字。由於炮管上刻有字母K,被士兵以蘇聯少女常用命“喀秋莎”來稱呼。

德國士兵最害怕的蘇軍武器就是喀秋莎火箭炮。一旦喀秋莎開火,幾秒內就會有大批火箭彈從空中落下,根本就無除可逃。喀秋莎火箭炮被德國人稱為“斯大林的管風琴”,或者是“魔鬼火炮”,給精銳的德國士兵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恐懼,極大的影響了戰局,為蘇聯最終嬴得勝利,留下不可磨滅的功勳。


吾之榮耀即忠誠


所謂的斯大林管風琴,其實就是二戰時期首次問世的喀秋莎火箭炮。其實喀秋莎火箭炮的問世總是有那麼一絲絲的無奈,蘇德戰爭的初期階段由於大量武器還沒使用就被德軍破壞,所以蘇軍大量急需火炮等對地攻擊手段,然而在戰爭初期階段蘇軍的空中力量也被德國空軍屠戮殆盡,所以僅僅依靠地面力量的蘇軍多少有些被動。


但是依靠著戰略大縱深、戰線東移而出現補給方便、後續士兵動員能力等優勢,蘇軍慢慢穩住了戰線。這個時候出於對西歐的戰略考量,美國開始通過租借法案向蘇聯援助了大量的卡車與戰鬥機。


雖然擁有了戰鬥機,但是能夠對地攻擊的攻擊機卻即為短缺,再加上火炮的稀少同樣造成蘇軍支援火力不足。這時蘇聯想到將之前對地攻擊及的火箭彈與美國援助過來的卡車相結合,再加上製造出來的火炮觀瞄,這就誕生了顯赫一時的喀秋莎火箭炮。


與傳統火炮相比較,火箭炮有著射程遠、火力密集等優勢,所以在一些非常難以攻堅的敵方陣地時,蘇軍會經常調用喀秋莎火箭炮來進行支援。但由於火箭炮這種武器使用成本遠高於傳統火炮,所以蘇聯軍隊依舊生產大量的傳統火炮,而喀秋莎火箭炮則作為支援而被廣泛使用。


九品侍衛


喀秋莎火箭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