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聪明的父母,往往在这3件事上很“绝望”,孩子反而很感激

一、“他只是个孩子,你别搭理他”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确实是这样,大多数父母为了孩子,可以说是付出什么都愿意。可万事都要有一个度,如果过了这个度,什么事情都依着孩子,那么,这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情。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就在前段时间,有个妈妈带孩子去书店看书,孩子一进图书馆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拿起书本就大声朗读起来,引得旁边的人都抛来异样的眼光,店员也赶紧上前劝导,希望孩子可以小声点。

可这孩子却非常固执,并直接表示:“你再说信不信我抽你、投诉你?你凭什么管我?”店员没办法,只能孩子的家长沟通,家长是怎么表示的呢?他居然跟店员说:“他还是个孩子,你别搭理他,你忙你的。”

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个家长平时一定是非常宠着孩子的,对孩子也是十分关照,即便孩子做出了什么不合理的事情,家长也会宽慰的说:“他还是个孩子”。

可是,这种做法真的正确吗?

真正聪明的父母,往往在这3件事上很“绝望”,孩子反而很感激


二、再喜欢,也别在这3件事情上“多情”

梁晓声先生说:“爱是双向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孩子对父母的爱,这种爱是不完整的。”

是的,如果孩子一味的惯着孩子,不仅不能让孩子成材,反而可能把孩子养成白眼狼,尤其是在这3件事情上,家长千万别“多情”

1. 孩子的特权上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把孩子当成“小皇帝”来养的现象越来越多了。

家里如果吃鸡,鸡腿必须要留给孩子;家里如果还有一分钱,那一定要花在孩子身上。甚至,有些家长还会直接跟孩子们说:“只要你努力学习,妈妈付出什么都可以”、“只要你开心了,妈妈就开始了”

可惜家长们没想明白的是,这种爱意表达,很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享受特权是理所应当的,以后只会变本加利的要求这个要求那个。

2.孩子的公平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有多个孩子的家庭中,往往是家人越喜欢、越偏袒的孩子,长大后越容易变成白眼狼,最容易让家长寒心。

这其实是因为当一个孩子习惯了父母的偏袒后,往往就会想要得越来越多,欲望也会越来越大。

如果父母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因此心生怨恨,甚至可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对家人做出不利的事情。

3.孩子的关爱上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认为,溺爱型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并不是给予越多回报就越多。相反的,如果父母给予过多的关爱,反而会让孩子缺少自理能力,让孩子对家长形成依赖,甚至把孩子变成一个“妈宝”。

真正聪明的父母,往往在这3件事上很“绝望”,孩子反而很感激


三、真正聪明的父母,往往在这3件事上很“绝情”

天下没有不心疼孩子的父母,父母对孩子可以说是毫无保留的付出着。可是,在一些事情上,家长们还真得学会“狠心”点,尤其在这3件事情上。

1. 在孩子的教育上“绝情”

想要让孩子成材,就得狠得心下,让孩子自己去做、去行动,而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什么都替孩子做好。

有的父母实在是太心软了,只要孩子稍微撒一下娇或者发点小脾气,就屁颠屁颠的帮孩子做这个做那个,最后孩子都十几二十岁了,却一点自理能力也没有,什么事都要依靠父母,完全活成了一个寄生虫的模样。

而聪明的父母知道,在这方面该狠心的就要狠心,有些事情一定要逼着孩子自己去做、去学习、去体验,否则他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2.在孩子的物质上“绝情”

随着大家生活收入的提高,大家的口袋里都慢慢有余钱了,这也就导致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拼了命的给孩子塞钱,生怕孩子受了委屈。

结果呢,孩子年纪年年就养成了大手大脚、好逸恶劳的毛病。

提前让孩子享受物质并不是什么好选择,这只会增长孩子的攀比欲与消费欲,让欲望越来越膨胀,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花钱上。

所以,聪明的父母会在物质上“绝情”,控制孩子的消费,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

3.在孩子的投入上“绝情”

很多家长实在是太喜欢孩子了,不管孩子有什么要求都想办法满足,即便是孩子犯了错,家长也会替孩子去道歉擦屁股。

这样过度的投入说白了就是在“溺爱”孩子,而溺爱对孩子是有害无益,无数的熊孩子、坏孩子都是出自“溺爱之手”。

所以,如果不想孩子变坏,就在投入方面收敛一点吧!给予到适度的关爱就行了,感情这方面,真的是过犹不及啊!

真正聪明的父母,往往在这3件事上很“绝望”,孩子反而很感激


最后想说,在教育孩子的这个问题上,家长们一定要把握好尺寸,既不能给得太少,也不能给得太多。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果你真的是为了孩子好,那就多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考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