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7家工廠爭奪一個訂單!現在翻身做主,中國製造訂單接到手軟

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是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標籤之一,因為我們國家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這個標籤能從服裝到電子產品的各種商品上找到。而人們對這個標籤印象,從低端的粗製量產到如今優質的生產力,也正是中國製造行業的縮影。

曾經7家工廠爭奪一個訂單!現在翻身做主,中國製造訂單接到手軟

以前貼牌代工在中國製造行業中非常普遍,在缺少自主品牌的當時,相當一部分的國內廠商都是以貼牌的形式在為國外品牌服務。

同樣一件成本價40元左右的T恤,如果不貼上國外品牌直接進入商場銷售,可能以100元左右的價格售賣還少有人問津;但是一旦放入知名品牌的專櫃,那麼將會以400元的價格熱銷。這中間足足有著4倍的價格差距,但是兩件衣服的銷售情況卻截然相反。

曾經7家工廠爭奪一個訂單!現在翻身做主,中國製造訂單接到手軟

而且以前國內工廠因為技術力上不去,產品質量會有著許多瑕疵,這也在初期留給了一些人不好的印象。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大部分國內製造工廠都獲得了全面升級,不僅在技術上已經趕上國際平均水平,在經驗上也有著遠超他人的優勢。世界對於"中國製造"的印象也因為如此悄然改變了。

以往選擇國內工廠代工的品牌不多,因此許多工廠需要為一個訂單搶破腦袋。據當時有從事小家電行業的工廠負責人介紹,當時他們最多的時候有7個工廠爭奪一個訂單。而為了最終拿下這個訂單、保證工廠的運行,他們不得不面臨不斷的壓價,只能賺取微薄的代工利潤。

曾經7家工廠爭奪一個訂單!現在翻身做主,中國製造訂單接到手軟

現在隨著技術力的提升,一切都和當初不同了。不僅像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工廠會同時收到來自蘋果、索尼等大型公司的訂單,就連一些小型廠商也會收到數不清的代工邀約。這種拿訂單拿到手軟的情況,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曾經7家工廠爭奪一個訂單!現在翻身做主,中國製造訂單接到手軟

另外,隨著代工接觸到的品牌多了,他們也越發認識到品牌的價值。國內廠商也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樣質量的商品,他們有底氣和能力打出屬於自己的招牌。

所以現在才有了越來越多的國貨,正是品牌意識的覺醒才造就了國貨潮。特別是在疫情之後經濟復甦的情況下,這股浪潮正在迅速佔領著市場。

在這股浪潮下,除了廠商自己的覺醒和消費者意識的轉變,還有著拼多多這樣的平臺方的幫助。

曾經7家工廠爭奪一個訂單!現在翻身做主,中國製造訂單接到手軟

不久前的10月22日,拼多多就啟動了"新品牌計劃2.0"為國貨發展再注"活水",而早在2018年他們就曾推出了新品牌計劃1.0,通過各種平臺資源的傾斜和幫助,培養了一批國貨優質品牌,貝嬰爽、凱琴、家衛士、三禾等多個年銷售額過億的自主品牌,就是在這期間崛起的,而他們的前身都是優質的代工廠。

而自主品牌"凱琴"以"低價高質"絞肉機等產品狂銷10萬件;金輝刀剪以新技術重振老字號品牌"王麻子",都是這次新品牌計劃中代工廠逆襲的典範,以後從代工廠轉型的新品牌也只會越來越多。

曾經7家工廠爭奪一個訂單!現在翻身做主,中國製造訂單接到手軟

國內的代工行業仍然是很大的一塊產業,隨著他們技術力和經驗的提升,已經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各大廠商的歡迎。而隨著品牌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廠商也打出了自己的名聲,讓國內工廠的訂單更加緊俏。

"曾經你對我愛搭不理,現在我讓你高攀不起",說的不僅是這些代工廠,還有曾經不受重視的國貨品牌,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中國製造,正在全世界的矚目中快速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