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後期婦女的妝奩是哪樣?畸變的婚嫁下,他們如何擺脫單身?

引言:

妝奩指的是婦女梳妝用的鏡匣,同時用來借指嫁妝。嫁妝文化在中國由來已久。

可追溯的文字記載中最早的是《周禮》,《周禮》明確規定:“嫁子純帛,無過五兩”,意思是陪嫁的禮品不要太過豐厚。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歷史遺留的文化和新興發展的階級相沖突,給社會的各個方面帶來的變化。

婚嫁作為社會習俗重要的一環,理所當然的受到了影響,這個影響便是明朝中後期盛行的厚奩之風。

明朝中後期婦女的妝奩是哪樣?畸變的婚嫁下,他們如何擺脫單身?

古代妝奩

那麼明朝中後期婦女妝奩的變化又反映出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呢?這一變化又帶來了什麼影響?

一、婚姻論財自古有之

婚姻論財的風俗自古就有,明朝建立初期,明太祖朱元璋曾經下旨“古之婚禮,結兩姓之婚,以重人倫。近世以來,專論聘財,習染奢侈。其儀制頒行,務從節儉,以厚風俗。”

提倡節儉樸素的社會風氣,杜絕驕奢淫逸。所以在明朝初期,民間的婚嫁風俗還比較樸素。

隨著社會發展,到了明代中後期,社會普遍瀰漫著奢侈之風,女子出嫁“厚奩”現象逐漸顯露出來。

明代文人謝肇制就批判晚明婚嫁“人能捐百萬錢嫁女,而不肯捐十萬錢教子”,體現了明代中後期嫁女厚奩風氣嚴重。

明朝中後期婦女的妝奩是哪樣?畸變的婚嫁下,他們如何擺脫單身?

明朝首飾盒

而厚奩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明朝對於婚嫁之事的懶怠,沒有嫁妝的情況下,很多人會選擇讓自己的子女不嫁不娶。

二、厚奩之風盛行,嫁娶不易至家門破落

  • 1.婚姻論財觀念深入人心

在中國的主流價值觀裡,婚姻論財是治家之道,早在先秦時期,儒家創立“六禮”之道,規定了一整套的婚嫁流程。

才是儒家規定的標準婚禮的開始,至此之後婚姻重財的習俗就一直在中國流傳。經過幾千年時光的洗滌流傳至今,自然有其獨到的特點。

在中式婚禮中,男方索要嫁妝,女方索要彩禮的婚俗觀念一直深入人心。

在明代,兒女結婚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家裡沒錢出不起彩禮和嫁妝。

你家的兒子就娶不到媳婦,女兒就嫁不出去,可見早在明朝結婚就成了貧民的一大難題。

文人黃宗羲在談到明代女子出嫁問題時就曾經說過“古之嫁女荊布,而今之嫁女必珠玉綺繍,光耀白日,迎奩之舟相,進而後嫁。夫珠玉綺繍自謂能勝古人而不如古人。”

這一幕描繪了晚明厚嫁成風的現象,並對此作出了批判,也客觀描繪了明代的女性出嫁的厚奩現象比較普遍。

明朝中後期婦女的妝奩是哪樣?畸變的婚嫁下,他們如何擺脫單身?

明代嫁妝

中國是重視傳承的國家,不少的文化習俗都是從古傳承至今的,婚姻論財觀念,給明朝厚奩之風的起始打下了基礎。

  • 2.明代商品經濟的發展

明代中後期厚奩現象嚴重,除了自古就有的婚姻論財習俗之外,更多的是商品經濟發展帶來的衝擊。

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得城市和鄉鎮的商業貿易都蓬勃發展,新的社會階層崛起。

衝擊著當時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經濟發展的碰撞與衝擊,也給整個社會的文化習俗帶來了巨大變化。傳統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都受到了嚴重挑戰。

明朝中後期婦女的妝奩是哪樣?畸變的婚嫁下,他們如何擺脫單身?

八閩通志

《八閩通志》在介紹建陽縣民風的時候提到當地風俗:“為居市井者尚侈好浮生,在田裡者勤身樂業。”這一段文字反映了當時商品經濟蓬勃發展,城市居民大多富貴起來,風俗習慣逐漸在向奢侈的方向過渡。謝肇淛就認為“驟得富貴者,無不結姻高門,締眷華冑。”

他認為厚奩成風的原因是這些驟得富貴的人,希望通過錢財與豪門貴族結親來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他認為這種現象是不同階層的人為了改變自身階級造成的。

在當時由於商人群體的崛起致使整個社會上奢侈之風盛行,而且士大夫帶頭主張這種社會風氣。

隨著明代經濟的發展,重奢侈,重攀比的社會風氣在社會上瀰漫開來。相應的,“侈婚”風氣也自上而下的瀰漫於整個社會之中。

  • 3.奢婚厚奩帶來的社會問題

明代後期,隨著奢婚與厚奩風氣在民間盛行,也造成了不少其他的社會問題。

王陽明曾經談到:“男女長成,各宜及時嫁娶;往往女家責聘禮不充,男家責嫁妝不豐,遂致愆期。”

說明在晚明,如果嫁奩或彩禮過少,會有雙方悔婚的事情發生。

明朝中後期婦女的妝奩是哪樣?畸變的婚嫁下,他們如何擺脫單身?

古代結婚

這在現代社會來說非常普遍,但是在思想相對保守的古代,因為錢財沒談攏而悔婚這讓人看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晚明思想家陳確就提到過他的朋友祝開美家婚嫁的情況:“兄弟五人,姐妹四人,婚嫁之事,大半自開美為之,禮皆從厚,自開美連運大故,又昏嫁繁,宗族貧窮,急事之貧困,略不愛其財,先世之積已大耗。”

講述了他的朋友祝開美家人口數量多,婚禮花費大。以至於家族因為婚嫁成本,日趨貧窮。

反映了在晚明,士紳之家都承擔不了頻繁奢嫁厚奩的婚嫁成本,嫁女厚奩有可能會促使一個原本還算富庶的家庭或者是宗族沒落。

女性出嫁的厚奩問題直接導致了“溺女”現象的產生。陳確在其文集《陳確文集》中就提到他的父親因為早年窮困,把自己剛出生的女兒溺死了,並因此悔恨一生。

這一悲劇在當時的農村是十分普遍的現象,過於貧困而無法生養帶來的悲劇不在少數。

婚嫁成本過高導致溺女慘案時有發生,這一現象的出現讓朝廷意識到了奢嫁厚奩危害性,紛紛出手準備政治婚嫁風氣。

三、禁而不止,無可奈何

隨著晚明奢婚溺女問題日益暴露出來,從最高統治者到基層士紳階層都站在各自的角度,針對這一社會問題,都表達自己的批判態度。

明朝中後期婦女的妝奩是哪樣?畸變的婚嫁下,他們如何擺脫單身?

十里紅妝

並且採用了不同的方法手段去修正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應對。

首先是統治者頒佈法令禁行侈婚,禁止溺女。

《明憲宗實錄》記載:“申溺女之禁訓導鄭璟建言,浙江溫臺處三府人民所產女子,慮日後婚嫁之費,往往溺死,殘忍不仁,傷生壞俗,莫此為甚乞。令所司揭榜曉諭,……,不許奢侈,所產女子如仍溺死者,許鄰里舉首,發戍遠方’。”

明憲宗在聽到官員彙報民間有嚴重的侈婚溺女現象之後就下令嚴禁溺女,這是從國家統治者的角度,對於這一社會問題的處理。

除了最高統治者運用刑法手法應對這一社會問題,地方官員也會利用頒佈禁約的方法。

海瑞就曾對溺女問題表達過強烈的譴責:“父祖,骨肉之所自來,子孫,骨肉之所遺蛻也。燒燬父母,淹沒子孫與傷己身何異!是可忍,孰不可忍。”

海瑞對於溺女現象表達了強烈的譴責,他在淳安擔任縣令的時候,就身體力行。引導民眾不要溺女,為此在規定的禁約中。

“禁溺女傷自己骨肉。”在擔任應天巡撫時期,也曾設立禁約“凡屬侈靡。法當嚴禁”。

寄希望於通過用法律禁止奢靡風氣,減少溺女現象。王陽明擔任地方官員時,也認識到奢嫁問題的嚴重性。

因此設立鄉約:“嫁娶之家,不得計論聘財妝奩,不得大會賓客,酒食連朝,不得徒師虛文,為送節等名目,奢靡相尚。”希望通過運用立約法這種形式,扭轉溺女這種不良社會風氣。

在統治階級利用法律去引導禁止民眾厚奩溺女的時候,普通士大夫階層中的有識之士,會身體力行的去扭轉溺女這類不良社會問題。

明朝中後期婦女的妝奩是哪樣?畸變的婚嫁下,他們如何擺脫單身?

陳確集

一方面是禁厚嫁,興節儉。比如人們會把禁厚嫁的理念寫進家規,族約或者中。

如陳確就在設立家規時提到“不慕財勢,不十年不字,必十年而婿之,賢愚乃可見。不受聘金,不辦日盤,不迎奩,雖有力,不踰奩單。凡嫁女,諸女昆弟不另致贈。”

但是,雖然士大夫們認識到厚奩溺女現象帶來的社會問題,並且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並沒有真正的扭轉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

到了清代,厚奩溺女的現象依然比較嚴重。

結論:

面對著商品經濟發展帶來的衝擊,明朝中後期的婚嫁風俗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歷史遺留已久的婚姻觀念和蓬勃發展的新階級碰撞摩擦出了劇烈的火花。底層富商希望通過錢財攀附權利,而高官希望通過與富商接親謀取錢財,兩者一拍即合厚奩之風迅速飛漲。

當然厚奩之風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對前代婚姻禮俗文化的繼承也有明代女性的進步(妝奩在明代屬於女性私產),妝奩豐厚的女性在夫家更有地位。

許多的因素聚集在一起造成了厚奩之風的盛行,儘管晚明的統治階級認識到了厚奩成風的危害性。

也試圖改善這種社會風氣,但是收效甚微。這一現象直到清朝依然存在,在如此的社會風氣之下,明朝人結婚堪稱一大難事,很多出不起嫁妝的家庭就只能選擇單身。這種悲劇的命運,正是因為婚嫁習俗的碰撞而造成的。

這一切對於我們現代生活也有啟示,嫁妝或者是彩禮本身是為婚嫁而服務的,如果他妨礙了我們婚姻,不如放棄這些。

參考文獻:

《明憲宗實錄》

《海瑞集》

《陳確集》

《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